在吴蔚蓝著的《严复传》这一本小小的传记里,我们能看到先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身处逆境的坚定,面对荣辱、得失、利害的节操,也能看到他们对功成名就的希冀、“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的敬业,以及坦诚、无欺、一诺千金的个人操守;更能在那些简洁精辟的句子里,体会他们坦荡、豁达、平和、宽容的美好情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严复传/中国人格读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吴蔚蓝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吴蔚蓝著的《严复传》这一本小小的传记里,我们能看到先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身处逆境的坚定,面对荣辱、得失、利害的节操,也能看到他们对功成名就的希冀、“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的敬业,以及坦诚、无欺、一诺千金的个人操守;更能在那些简洁精辟的句子里,体会他们坦荡、豁达、平和、宽容的美好情操。 内容推荐 在吴蔚蓝著的《严复传》这一本小小的传记,引出一条小路,接近严复这座高山,未曾独辟蹊径,也没有故作曲折,只是向山上走,间或停下来,指一指周围的风景。读上几页,那熟悉的也许有了陌生的意味,那陌生的逐渐变得熟悉起来。 目录 引言 一、东海摇篮 二、求学之路 三、海军元勋 四、维新巨子 五、天演惊雷 六、译界泰斗 七、教育救国 八、桑榆晚景 延伸阅读 严复年谱 试读章节 故乡侯官阳崎,溪山寒碧,清流盘曲,树石幽秀,风景宜人。严复祖居在阳崎伯仲山麓、上崎河畔, “其岸旁森林,远近田野,时而小舟竞渡,时而众鸟嘤鸣,南国四时,风光明媚”。故乡的青山绿水,在离乡二十多年后,依旧抚慰着病重的游子的梦魂: 门前一泓水,潮至势迟迟。 不复忧流直,回澜有石崎。 结庐托人境,翳翳西颓日。 何当伯仲山,风帆收一一。 然而,故乡留给严复的记忆也不仅仅是田园牧歌与无忧无虑,还有沉重的社会灾难。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州、厦门、上海、福州、宁波等通商口岸先后开市,鸦片和洋货大量涌入中国,白银外流和银贵钱贱的老问题更趋严重。面对危局,身处前沿的敏锐官绅开始“开眼看世界”,搜集各国资料,思忖应变方略,比如林则徐组织人编写《四洲志》,魏源编辑的《海国图志》等,然而这些著作都没有引起当时清朝统治者的重视。 为了支付巨大的战争开支与赔款,各级官吏加紧对百姓敲骨吸髓地压榨。各地民众受不了赋税之重纷纷揭竿而起。就在严复出生的前一年,1853年5月,严复故乡福建省曾爆发小刀会、红钱会起义。而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则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了镇压这些大大小小的起义,清政府滥发钞票、搜刮民脂民膏。彼时严复尚幼,然四十多年后,严复对当时贪官污吏滥敛钱财造成的社会灾难依然记忆犹新: 尚忆髫稚之日,闽中大吏铸铁钱,开官局,以为一切苟且之计。旬日之间,贫富易位。田宅典质者,纷纷取赎,尝有旧拥巨资,而穷困之不自存者……当此之时,几至大乱。 严复写道,犹记得小时候,福建的官员办起“福建官局”,专门熔铸铁钱,想要渡过眼前社会经济危机。结果不久后,不仅没有成效,而且人们趁着货币贬值的机会,纷纷赎回自己典当的田地屋宅,过去的富人们,都穷困潦倒得难以生存。……当时,差点酿成大乱。 就在中国内乱之际,英法两国在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沙俄又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不仅要偿还巨额赔款,割让领土,还增加了海关允许雇佣洋人等条款,致使主权进一步沦丧。作为通商口岸之一的福州,劳苦大众在官府与洋人的双重压迫下苦苦支撑着,这些都深深烙印在年幼的严复心中。然而,因为成为通商口岸之后,与西方文明接触较多,人们的思想也相对开化,福州也成为最早开设西式学堂的地区之一。严复的成长与际遇,都与此息息相关。 严复曾说:阳崎严氏自占籍以来近干载, “族姓寥落,至今可名而数者,都数十百家”。 阳崎严氏家族始祖严怀英,唐朝末年,随王潮入闽,以军功晋秩朝请大夫,镇守福州。严怀英见阳崎山明水秀,是风水宝地,便在此定居。因此,阳崎成为福建严氏的发源地。 严复曾祖父是嘉庆庚午举人,曾任松溪县学训导。严复的祖父严秉符,行医为业, “以精诣仁心名州里”。严秉符有五子,第四子严振先,便是严复的父亲,继承父业,悬壶济世。第五子严厚甫,光绪五年举人,是严复的启蒙老师, “性孤介,稠人中,默不语。雅擅诗歌,泛览渊博。” 严复出生时,父亲已经33岁,母亲陈氏21岁。严复有一个哥哥,长两岁,不幸夭折。另外有两个妹妹,大妹妹嫁给了严复在福州船政学堂及留英时的同学何心川,小妹妹嫁给了严复总办的北洋水师学堂的毕业生陈弗藩。P2-4 序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余年,而我们党则在本世纪初叶提出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课题,显然是其来有自。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在新中国的蔚然兴起,曾经那样地风靡于上个世纪中叶。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改革开放中讲过,当年“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实践中,同步兴起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成长道路,却是一波四折。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先是与共和国一道遭受了十年“文革”的毁灭性浩劫;接着便是全党工作中心转移、改革开放进程中,欧风美雨“里出外进”的浸洗濡染;再接着便是西方“和平演变”在东欧得手的强烈震荡与冲击;接着便是市场经济中那两只“看不见的手”在搅动着、嬗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至少在国民中出现了价值观上的多层次化,传统美德的弱化,社会道德文明水准的退化,光荣革命传统的淡化,这也许正是中央在本世纪初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变”,怎么“化”,当我们回首来时路,却不能不说,中华民族真的很强大,很值得骄傲。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堪称世界文化之源的“五大文明古国”,其他四大古国文明都已被历史淘汰灭亡,只有中国成了唯一的延续存在。近现代即使那般的积贫积弱,西方列强瓜分豆剖弱肉强食,想亡我中华都不可能,就连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最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都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而且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且跨过整整一个历史阶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几十年不遗余力地对新中国百般围剿,“冷战”“热战”“和平演变”手段用尽,连如此强大的前苏联乃至整个苏东阵营都被瓦解了,而社会主义的旗帜仍旧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高飘扬,而且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真的是太强大了。几十年来的瞩目成就,竟然令西方发出了“中国威胁论”。你管他别有用心也好,言过其实也好,总比让别人说我们是“瓷器”、是“东亚病夫”好吧?1840年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尽受别人的欺负、“威胁”了,我们也能让那些昔日列强有点“威胁感”,又有什么不好?更何况这是他们自己说的啊!我们并没吹嘘,也没有去做。几千年来我们侵略过谁呢?“反战”,“非攻”,“兼相爱,交相利”,中国古有墨子,近有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这也是中华民族所固有传统美德的延续吧!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也当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吧?几十年来尽管中国如此繁荣兴旺,但从邓小平生前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哪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国之忧患。忧在何处,患在何处呢? 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内含如下的成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美德;中国人民近现代反帝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几十年光荣革命传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中国梦”远大目标相适应的时代精神。由这些内涵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它来干什么呢?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化人”、“育人”,把它再具体化一下,无非是打造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代表中国形象的国格、人格。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在思想道德层面上,也只有在人的身上才能体现,所以,我们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策划了《中国人格读库》这样一套大型系列选题。 本套书承蒙全国少工委、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三家共同主办推广,并积极提供书稿。难得高占祥老前辈热情出任该套书的编委主任,且高占祥同志不辞屈就而加盟主创作者队伍。一些大学、中学教师与青年作者也积极加盟此套书的编写。该选题被国家广电出版总局列为201 4年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选题,在此一并鸣谢。 希望本套书的出版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促进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欢迎广大读者与作家对不足之处批评教正,多提宝贵建议与指导意见。 谨以此代出版前言并序。 二0一四年十月 于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书评(媒体评论) 自从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毛泽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