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夫,生于江苏徐州丰县,现为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二江苏作协专职副主席。
《到远方去(赵本夫选集)》收集了赵本夫历年的散文力作,作品有《马校长》《老肖》《三友人》《老袁》《黑砖》《杂货店主》《冥路》《三先生》《灶窝》《老树》《到远方去》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到远方去(赵本夫选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本夫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赵本夫,生于江苏徐州丰县,现为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二江苏作协专职副主席。 《到远方去(赵本夫选集)》收集了赵本夫历年的散文力作,作品有《马校长》《老肖》《三友人》《老袁》《黑砖》《杂货店主》《冥路》《三先生》《灶窝》《老树》《到远方去》等。 内容推荐 赵本夫,生于江苏徐州丰县,现为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二江苏作协专职副主席。至今已发表小说散文等近400万字,出版中外文作品集19部。著有《地母》三部曲(《黑蚂蚁蓝眼睛)》、《天地月亮地》、《无土时代》)及《走出蓝水河》、《刀客和女人》、《天下无贼》等作品。《走出蓝水河》、《青花》等电视连续剧均改编自其作品;其中小说《天下无贼》被冯小刚改编成同名电影,为人们津津乐道。 《到远方去(赵本夫选集)》收集了赵本夫历年的散文力作,作品有《马校长》《老肖》《三友人》《老袁》《黑砖》《杂货店主》《冥路》《三先生》《灶窝》《老树》《到远方去》等。 目录 上卷 人生旅途 马校长 老肖 三友人 老袁 黑砖 杂货店主(上) 杂货店主(下) 老道(上) 老道(下) 冥路 三先生 灶窝 隐士 蒋寿山 小老师 书痴 汪先生 听戏 蹴鞠 ——岳庄民趣 枌榆棋社 边界小村 又见槐树林 连云神韵 老树 街头 怀念鞭炮 童年拾零 历史?民风?乡情 酒之舞 别一样人间 ——访日纪行 城市的记忆 岁数 “举报”闲话 孩子的问题 看球的乐趣 儒商 退思园 棋圣 想起了宋世雄 家乡的茶 难忘我的父亲 ——患病的父亲 善待农民工 先生风骨随秋去 简化生活 盘点人类 老人和楼 接母亲过年 告别 告别三峡 苏中第一山 幸与不幸 民国史的见证 穿越沙漠 不亦快哉 过年的味道 母亲的奥运 英雄?爱心?善意 小偷与慈善家 沙溪、沙溪 美国草 生命的厚度 亚伟《我的“亲戚”》序 王蓬的汉中 《敬群乐文》序 一个内心干净的人 藏家风范 壶里乾坤 铁甲之师 职场智慧 地洞 拜水都江堰 挺住! 光荣与梦想 我的日本朋友 青田古桥 赵集古寨 石痴 请加一只热水瓶 城市粪便哪去了? 清静宝华山 肥肉 台北之夜 致小虎 我绿色的家乡 一起去撒欢儿 碎瓦 到远方去 下卷 寻找与坚守 积累?发掘?构思 ——回顾《卖驴》的形成过程 把人物写活 多一点历史的思考 ——《刀客和女人》创作谈 答《青年作家》记者问 文学?气质?成才之路 小说做法与挠痒 与储福金的通信 与陈思和的通信(一) 与陈思和的通信(二) 原汁原味 还是慢慢道来 坚守神圣 与丁帆关于《涸辙》的通信 《冬之旅》随想 耐烦 寻找自己的世界 小谈小说语言 土地与人 ——《逝水》琐记 通俗与消闲 语境 ——谈程大利的中国画 积累就是分量 与李星的通信 清高的文学 点评《西窗夜话》 原创?拒绝?远行 赵本夫访谈 ——与《乡土》杂志记者 一个美丽的梦 ——关于《带蜥蜴的钥匙》 《天下无贼》本没让“刘德华”死 与张锲的通信 关于《天下无贼》 遥远 《任人史鉴》序 规矩和天性 大地人 大地上的守望者 ——《新华日报》记者对话赵本夫 《斩首》自序 精神的高度 ——《不如简单》序 启蒙事大 ——《走向启蒙》序 沉静与浮躁 追问的尴尬 说不尽的王干 寂寞中的经典写作 《刁成美画集》序 唯美、唯善、唯情的写作 ——《娑婆之舞》序 守望不仅是一种姿势 他按住了我的手 ——忆汪曾褀先生 城市文明与无土时代 ——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的演讲 试读章节 丰县那地方棋风甚盛,历来不乏高手,在周边十几个县的各类比赛中常有骄人战绩。工会、文化馆、体委每年也办些比赛,全县的高手都请来,大家楚河汉界,捉对厮杀,有时决战还挂大盘讲解,引得上千人观看。 我在那里工作多年,调南京后继续在当地挂职体验生活,写作之余也爱下棋,和棋友们混得很熟。和他们相比,我的棋艺只算三类水平,但和一二类高手对局,偶尔也能赢一盘。如果排名次,大约在二十名以后。更多的时候,我是个热情的看客。正式比赛去看,三五棋友邀约对局时去看,马路边下棋也去看。时间久了,大家说这么多人下棋,应当有个棋社。我跟县长一说,很支持,说先成立个棋类协会吧。大家就公推我当会长。推我当会长,是因为我挂个县长助理的头衔,大家也喊赵县长,可以从县里搞点活动经费。接下来就成立了棋社。叫枌榆棋社。这名字也是我起的。枌榆二字有点说头,《汉书·郊祀志》上说:“高祖祷丰枌榆社。”丰,古邑名,即今丰县;枌榆,乡名,刘邦的故乡。后人以枌榆为家乡的代名词。张衡《西京赋》里就有“岂伊不怀归于枌榆”的句子。此典出在丰县,又显古雅,都说好。于是聘请县博物馆馆长王荣生先生做社长,也都说再合适不过。王荣生官称王夫子,是省考古协会、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此人清瘦,一头白发,喜快步走,爱朗声笑,和善而博学。我们在文化系统共事多年,很要好。王夫子不善弈,却热心,就在博物馆院内腾出三大间平房做枌榆棋社,请当地著名书法家景大文先生写个匾悬在门外。这位景先生就是《书痴》中的那个人物。他从不下棋,因是我的朋友,也就跟着忙棋的事。 在这之前,我向县里要了几千块钱,定做了八张小八仙桌,三十二张方凳,漆得通亮光滑,又置了若干棋具。棋社成立那天,各路棋友都来了,济济一堂,门外鞭炮齐鸣,门内欢声笑语,大家互相祝贺,棋友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当年搞了几次大型比赛,又选高手去邻县,都是载誉而归。平日棋社全天开门,晚上也开门,因为不少棋友是工人,晚上才有时间下棋。棋社一时热闹非凡,使当地棋类活动盛极一时。我没有参加过比赛,我的主要任务是向县里要活动经费,一年也就七八千块。 2 北关郭兆纯是丰县象棋界的前辈。曾雄踞棋界多年。此人棋风稳健,老谋深算,尤以收拾残局见长。五六十年代,几乎无人能摇撼他的冠军地位。七十年代初,一天晚上我在街头路灯下和老郭下过一盘棋,那也是我第一次和他下棋,当时围观的人很多。我虽然知道没什么取胜的可能,还是奋力一争,中盘曾一度占优。不料这时围观者中发出嘘声,还有人对我冷嘲热讽。因为那时,谁也不认识我,一个谁都不认识的毛头小子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还了得!我当时也是年轻气盛,几乎和那人打起来。还是老郭站起身劝阻,才继续下棋。后来还是我输了。由此可知,老郭有很多崇拜者,几乎没人能接受他会被人打败的事实,因为他太强大了。其实老郭平日下棋,劲敌还是不少的。据我所知,季明勋、殷成章,还有几位老棋手,都是老郭的克星。殷成章是我邻居,此人是南方人,聪明过人,能同时和几个人下闭目棋。老殷是靠聪明下棋的,棋风快捷,极富灵气,有点像下围棋的马晓春。老殷对古谱很有研究,像《梦入神机》《梅花谱》等,都是烂熟于心的。他平日和老郭下棋得胜率很高,别的棋手要赢他更非易事,常常中盘就结束了战斗。但老殷下棋过快,关键处缺乏细考细算,只凭感觉挥洒,一步随手棋把大好局面葬送掉也是常事。平时看他下棋是一种享受,天马行空,佳构迭出。可是一到大的比赛,却又常常失手,功亏一篑,正应了一句行话:大赛无好局。老殷很少得冠军,多在二三名之间晃荡,但论棋力,实不在老郭之下。 另一高手季明勋是个农民。家住距县城三华里的季河园村,现有七十多岁了。老人一生务农,一生爱棋。他不大去枌榆棋社。他没有那么多空闲时间,还要为生计奔波操劳。老季种些青菜萝卜花生,时常挑来县城卖,随身带一副棋,把挑子往路边一放,就会有棋友找来。他便一边下棋一边做生意,卖了东西忘了收钱的事常有。有时沉迷局中顾不上,就挥挥手让人丢钱自取。老季棋风骁勇,不拘常法,有些野路子味道。他大概没看过什么棋谱,但凭一生的实战经验,堪称一员上将。在老一辈棋手中,敢说稳赢他的没有一个。老季不大参加县里比赛,似把名分看得很淡。作为一个民间棋手,他的主要精力仍在生计,他下棋的主要场所在马路边,路灯下。天晚了,仍不肯回去,担子放一旁,买个烧饼啃着,脱一只鞋垫腚下,继续下棋。年轻人轮番上阵,或群起攻之,老季毫无惧色。只是太久了,也会出昏招,引得大家哄笑。我每见老季下棋,总有无限钦敬之情。一个地道的农民,平生不知有过多少艰辛和磨难,对棋道却终生迷恋,也算得清贫雅士了。深夜棋散,大街上已阒无人迹,老季挑起空担,在昏黄的路灯下蹒跚归去。那时你只能在心里说一声:老人家,走好! 3 常到枌榆棋社下棋的多是年轻棋手。其中最优秀者当数梁成勤。在丰县所有年轻棋手中,是他最先把老郭挑落马下并成为新科状元的。小梁也是北关人,棋艺受老郭影响很大,棋风也有点像。小梁打败老郭,老郭反倒高兴,说明棋界后继有人。老郭是工人,没多少文化,这是他的局限。小梁就不同了,有文化又肯动脑,常看古谱,棋路稔熟且视野开阔,行棋有大局观,很有大家风范。但他并不一味求稳,关键时常演弃子攻杀战术,可谓锐气逼人。一局棋看似险,其实都在成算之内。其风范颇似围棋国手聂卫平,有王者之风。小梁一连几年保持着象棋冠军的头衔。每看小梁下棋,总惋惜他生不逢地。在这边界小县缺少深造和与高手交流的机会。不然,凭他的气质和天赋,完全可以造就为一位国手。 可惜小梁工作太忙,好像还当过一阵子副厂长,有一段棋下得少了,不免手生。于是后来又相继冒出两个更年轻的冠军,一位是习著平,一位是雨华。小习下棋属功夫型。像功夫茶一样,慢慢泡开,细细品尝,棋下得滴水不漏,绝少张牙舞爪、到残局以兵取胜。小小年纪,不知他何来这么大的耐性。雨华是最年轻的冠军,只二十多岁,小伙子棋下得像他人一样漂亮潇洒,很有才气,能攻善守,实力不俗,当冠军决非偶然。这几位年轻人棋艺难分伯仲,全看临场发挥。事实上,在历次比赛中,他们都是轮流称王的。此外还有两位年轻的高手,一位是乔吉武,一位是谢黎亮。乔吉武是晚我几届的中学同学,为人仗义,棋风强悍,逢大赛多在六强之列,有时也弄个冠亚军当当。小谢的棋不温不火,软硬兼施,很有味道,也在前几名之列。但他更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身兼棋协秘书长之职,不论平日活动还是组织大赛,都做了许多实事。他和乔吉武两人爱管闲事,哪位棋友家中有什么困难,或逢婚丧嫁娶,总会倾力帮助。我和棋友们的联系就主要通过他们二位。 县城之外,更远的乡下还有不少高手,有的见过,有的听说过。他们不大来县里参赛,会偶尔来县城会一会棋友。我离开丰县前,曾听说范楼乡出了一位天才少年,才十多岁,没上过学,好像还有点憨痴,却无师自通,对象棋有特殊的悟性,方圆几十里已无敌手。可惜没来得及去寻访。P34-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