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阴阳五行人格》结合中国文化和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背景,认为当前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困境与争议之根源不完全在于人格心理学家之间各自所持的理由,其关键在于它的哲学基础本身。例如西方心理学通常都需要有一个“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就是说明“是什么”,如果描述一个静态的客体或者场景是比较容易定义的。但是要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描述,就会发现它是变动不居的。用一个静态的“是”来描述动态的变化对象,就会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对人格这样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研究,可能时时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本书由张明明博士著。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人格》通过对《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人格和理想人格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将《黄帝内经》人格理论的完整结构和内涵呈现出来。针对当前西方人格研究的势力虽大但发展的势头不容乐观、理论和观点林林总总但在现实应用中往往凸显出局限性的局面,《黄帝内经阴阳五行人格》以《黄帝内经》为文本依托,采取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人格,用一种新的思路来研究人格。
研究发现:《黄帝内经》中不但有与现代人格研究一致的内容,而且有十分完善的人格理论;《黄帝内经》认为身体是人格的载体,而人格是身体之象;“以身观身”、“以意会通”的方法是研究和应用《黄帝内经》人格理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象数思维消解身心二元分立的张力,采取主客一体的思路,重视研究者的主动性,让研究者在场,是《黄帝内经》人格理论活的灵魂。本书由张明明博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