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昭华君原专攻西方哲学,从事西方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近二十年。近些年来,他特别关注本土哲学资源,尤其重视儒家哲学经典的现代诠释。《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即是昭华君贯通中西哲学的结晶。作者以荀子为个案,意在透过荀子探讨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合的可能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储昭华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储昭华君原专攻西方哲学,从事西方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近二十年。近些年来,他特别关注本土哲学资源,尤其重视儒家哲学经典的现代诠释。《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即是昭华君贯通中西哲学的结晶。作者以荀子为个案,意在透过荀子探讨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合的可能性。 目录 序 导言 荀子:另一种选择及其可能性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一、“否定”思潮的理路与教训 二、“融合”思潮的进路与启示 三、牟宗三的总结、突破及所面临的难题 第二节 荀子何以可能 一、解释方法的选择 二、如何认识荀子思想及其意义 第一章 问题的层次之别与民主政道的实质 第一节 民主政道的前提与基础 一、世俗化浪潮:民主政道诞生的氛围 二、民主政道的人学基础 三、实证分析的方法:现代民主政道的方法论基础 第二节 时间视域下的人的多重内涵透视 一、两种时间视域 二、自我的深层内涵 第三节 自由与权利的层次辨析 一、自由的敞开与权利的延异 二、作为民主政道主体的人的时间归属 三、自由的层次辨析对荀子研究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 荀子思想的多元性与矛盾性 第一节 解蔽方法及其意义 一、解蔽方法的含义 二、解蔽方法的意义分析 第二节 对各家思想的吸收与借鉴 一、道家思想的反向促动 二、对墨家求实精神和方法论的吸收 三、对法家思想的批判借鉴 第三节 对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苟于思想的性质判别 二、对儒家文化的发展 第四节 荀子思想的矛盾特质及其积极意义 一、荀子思想的矛盾特质 二、荀于思想中矛盾的层次及积极意义 第三章 “明分”方法论 第一节 “分”的多重含义及其内在逻辑联系 一、“分”的多层面含义 二、具有互释意义的其他概念 三、各层次含义构成的整体:“明分”方法论 第二节 “明分”的脉络 一、“明分”方法论的普遍意义 二、对人的分析 第三节 “明分”精神的深层体现 一、对确定性的追求 二、以逻辑求明晰 三、概念分析的实质 第四节 “明分”方法与儒家文化的另一重内涵及趋势 一、儒家文化的另一重内涵 二、“明分”方法对于儒家文化的意义 第四章 天与人的由分而合 第一节 天人之分与天人之合 一、天人之分的含义 二、天人之合 第二节 天人关系的深层意蕴 一、至上而超越之天及其创始和奠基作用 二、形下之天与人的能动作用 第三节 天道与人道 一、道的两重性 二、天道与人道的统 第四节 “从道不从君”:天人关系思想的政治哲学意义 一、对儒家天人关系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二、天人关系思想的政治哲学意蕴 第五章 人的概念的政治哲学意义 第一节 与“群”相对的个人概念萌芽 一、“个人”之争的核心 二、“群”的涵义 三、“一而成群”的“个人 四、“人”与“群”相分相对的意义 第二节 人与角色之分 一、从社群主义的批评看民主政道的个人之特质 二、性同而“积”异:先于欲望、目的的人 第三节 分析之下的人的实质 一、作为分析对象的空间性的人 二、荀子的人的概念的两面性 第四节 由分而外的趋向 一、由分而外趋向的形成 二、明分方法与制度的设计建构 第六章 立足当前的人性论 第一节 “性”的涵义的多重性 一、关于人的本质特征的各种表述 二、人的本质特征与自然本性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性恶论的实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肯定 一、人的自然本性的内涵与特征 二、对人的本性欲求的正视与肯定 第三节 朝向未来与立足当前:孟子与荀子人性论比较 一、朝向未来:孟王人性论的实质 二、立足当前:荀子人性论的真正特征 第四节 两种人性论对于民主政道的不同意蕴 一、自然本性的正当性与权利的应有内涵 二、孟王人性论理路的负面效应 第七章 礼义之本质 第一节 礼的功利性解释 一、礼的人性之源 二、“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礼的工具性 三、功利性解释的意义 第二节 “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 一、明分的含义 二、兼足天下,为利而分 三、“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第三节 从分界到权利:明分思想的积极意义 一、权利与平等的优先性之辨 二、明分之道与权利观念的相通之处 第四节 礼法之辨 一、由礼而政与由礼而法_ 二、礼义外化的效应分析 第八章 荀子思想的历史文化效应 第一节 荀子与理学:被排斥之下的内在影响 一、理学家们的批评 二、批评之下的借鉴与吸收 第二节 对明清启蒙思潮的积极影响 一、影响之一:强烈的现实感和功利意识 二、影响之二:对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利益的推崇 三、关于苟子对戴震影响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 近代思潮与荀子:批判背后的继承与弘扬 一、由比较而肯定:康有为对荀子的继承 二、谭嗣同的矛盾效应 第四节 现代思潮对荀子的批判:启示与教训 一、苟子思想矛盾性的必然结果 二、“新青年”们批判的核心 三、现代新儒家批判的焦点 四、批判背后的启示与教训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