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飞翔的精灵/解读敦煌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郑汝中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敦煌被称为“中世纪的百科全书”,它蕴藏了中世纪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融汇了人类四大文化体系、六大宗教、十余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成为世界艺术史的奇观。

13卷本“解读敦煌”丛书在系统地介绍敦煌石窟的基础上,展示了其壁画、雕塑、藏经洞发现的遗书文献和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国内目前最权威、最全面的敦煌文化研究资料丛书。

本书为您揭示神秘敦煌独有的壁画人物——飞天。

内容推荐

飞天来自何方?飞天为什么在佛国天宫飞舞?飞天为什么有世俗之美?飞天与天使有何不同?飞天如何在敦煌落户?佛教中的飞天是否等于天使,她是男是女?

本书根据各个朝代的飞天形象,对敦煌石窟中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和元代飞天的绘制技法和艺术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曼妙多姿的飞天

 1.飞天来自何方?

 2.有翅膀的人是飞天吗?

 3.新疆米兰佛寺中有翅膀的欧洲人是飞天吗?

 4.为什么庄严肃穆的佛国世界有飞天漫天飞舞?

 5.飞天如何落户敦煌?

 6.印度飞天如何变成中国飞天?

 7.为什么称飞天是敦煌石窟的形象大使?

 8.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出现在哪里?

 9.敦煌画家如何创作曼妙多姿的飞天?

第二章 飞向遥远的中原

萌发期:北凉、北魏、西魏(公元421~556年)

 1.为什么敦煌北凉飞天是动作僵硬的男性?

 2.为什么说北魏飞天体态轻柔?

 3.为什么北魏飞天刮起中原旋风?

 4.为什么说西魏的东阳王元荣改变了敦煌飞天的形象?

 5.为什么西魏的敦煌飞天是“三位一体”?

第三章 婀娜多姿的佛国飞天

创意期:北周、隋代(公元557~618年)

 1.为什么北周和隋代的飞天登上敦煌艺术高峰?

 2.为什么北周飞天转换为婀娜多姿的情调?

 3.为什么隋代飞天最具有艺术创意?

第四章 在天宫自由翱翔

鼎盛期:唐、五代(公元618~959年)

 1.为什么大唐盛世造就了敦煌飞天的辉煌?

 2.为什么唐代人物画使敦煌飞天转变为宫娥舞女?

 3.唐代飞天如何再现世俗风情?

 4.为什么中唐时期敦煌飞天的数量骤减?

 5.晚唐、五代的飞天衰落了吗?

第五章 消逝在天际的轻歌曼舞

衰落期:宋、西夏、元(公元960~1368年)

 1.为什么宋朝宫廷画院消弱了千里之外的敦煌飞天创作?

 2.回鹘、西夏如何创作了具有少数民族风格飞天?

 3.神秘的密教盛行飞天吗?

附录 敦煌大事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曼妙多姿的飞天

1.飞天来自何方?

“飞天”一词,最早见于东魏成书的《洛阳伽蓝记》。书中记载:“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

天,在佛教概念中,不仅指天围、天宫,还是对神的尊称,如吉祥天、三十三天等。因此,汉译佛经,用“飞天”两字很贴切。它专指天宫中的供养天人和礼佛、乐舞的天人。

飞天虽是佛教造型艺术,但她的形象来自古老的印度神话,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二位小神灵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复合体。

乾闼婆是梵文Gandharva的古代音译,意译为天歌神。其形象有两说:一说是丑陋多毛,鬈发,半人半兽,执武器,飞行于空中,守护苏摩;另一种说法是极具丰采的美男子,周身散发香气,常飞游于菩提树下,云霓彩雾之问,歌舞散花,故称其为“香音神”、“寻香”、“香神”或“音乐之神”。《大智度论》载:“乾闼婆是诸天伎人,随逐诸天,为诸天作乐。”

紧那罗是梵文Kipnara的古代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传说马头人身,出自梵天的脚趾,为天上能歌善舞者。与乾闼婆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音乐天。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多与乾闼婆为妻室也。”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佛教吸收了古印度神话及婆罗门教★等宗教中的许多元素。作为古印度神话中能歌善舞的天人,乾闼婆和紧那罗也被吸收进佛教系统,成为侍奉供养佛的小神灵,司音乐、散花和礼拜之职。每当佛讲经说法以及最后佛涅檗之时,他们都凌空飞舞,奏乐散花。公元2世纪,其形象已经被雕刻在佛陀背光的两侧。

佛教还将此二神与婆罗门教的崇拜偶像——天众、龙众、夜叉、阿修罗、迦楼罗、摩喉罗迦等共同列为护卫佛法的天龙八部。《维摩诘经》中说:“阿修罗等调飒玲玲之瑟琵琶,紧那罗乇调敲驳荦荦之羯鼓,乾闼婆众吹妙曲于云中,迦楼罗王动箫韶于空里。”与天龙八部一起,营造出一种极乐世界到处充满庄严、祥端的气氛。

虽同为天龙八部之一,最初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有区别。乾闼婆作为乐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在佛国世界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紧那罗作为歌神居住于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主要是在佛国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奏乐、歌舞。

随着佛教理论、艺术审美和艺术创作的需要,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逐渐混为一体,形象也不断演化,最终合为一体,成为体态俏丽,持乐歌舞,翱翔天空的飞天。

P19-21

序言

众所周知,中国的佛教与儒家和道教曾经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中国佛教美术艺术与佛教相生相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国佛教美术艺术应佛教需要而成长,应佛教发展而发展,对弘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思想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佛教美术艺术也是中国古代美术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

中国佛教美术留下了无数的遗迹、遗存和遗物,但历史上诸多古刹名寺因战火、天灾、人祸而灰飞烟灭,寺庙建筑中的佛教艺术也随之消失殆尽。唯开凿于山崖的佛教石窟寺虽历经沧桑,仍大多得以保存。敦煌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商业贸易的集散之地,是世界上四大文化、六大宗教、十余个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处,在敦煌适宜的土壤上,辉煌的敦煌莫高窟及其佛教艺术应运而生。敦煌莫高窟迄今保存了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5座唐宋窟檐。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代表了公元4至14世纪中国佛教美术艺术的高度成就。

然而,敦煌莫高窟这处千年佛教圣地,由于历史原因,公元16世纪以后,竟成为被历史遗忘的角落,它的丰富内涵和珍贵价值长期鲜为人知。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出土了公元4至10世纪的文书、刺绣、绢画、纸画等文物5万余件。其中文书,大部分是汉文写本,少量为刻印本。汉文写本中佛教经典占90%以上,还有传统的经史子集和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官私文书”等。除汉文外,还有古藏文、梵文、回鹘文、粟特文、于阗文、龟兹文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

藏经洞及其文物的发现,引起了学界的震惊,中外学者以藏经洞文献研究为发端,开始关注敦煌莫高窟,从而引发了对敦煌莫高窟和敦煌地区石窟佛教艺术研究的热潮。在这个敦煌研究的热潮中,1944年,一个保管和研究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的机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大漠戈壁的敦煌莫高窟中诞生了。

六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离开了繁华的都市,来到了西部边陲的敦煌莫高窟安家创业。他们住土房、喝咸水、点油灯,严寒酷暑,大漠风沙,孤独寂寞,磨灭不了他们心中神圣的追求,为了保护敦煌石窟,为了研究和解读敦煌石窟艺术,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敦煌人”默默地奉献着青春、智慧、家庭,乃至人生。

经过几代敦煌学者对敦煌石窟长期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考证、研究,敦煌石窟壁画的尊相画(指大彻大悟、大智大勇的佛,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菩萨,虔诚修行、以求自我解脱的弟子,威武勇猛、守护佛法的天王、力士,轻歌曼舞的伎乐飞天等等佛教众神)、释迦牟尼故事画(指佛教教主释迦牟尼生前救度众生的种种善行故事,今生诞生宫廷、犬马声色的太子生活、出家修行、降魔成道、教化众生的传奇故事)、经变画(指隋唐时期中国艺术家根据大乘佛教经典创作绘制的大幅壁画)、佛教东传故事画(指宣扬佛教东传、佛法威力、佛迹灵验等等神奇故事)、神怪画(指佛教接纳的中原汉地流行的传统神话和神怪形象)、供养人画像(指为祈福禳灾而出资开窟造像的功德主及其眷属的礼佛画像)、图案纹样(指装饰各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的图案纹样)等七类专题性如同天书般的内容逐渐得以认识、揭示和解读。

通过研究,学者们不仅解读了作为敦煌石窟主体的佛教的题材内容、思想、教义及其演变发展,而且还揭示出壁画表现的人间所没有的佛教众神和他们所居住的佛国世界,其素材无不取自于现实人间世界。揭开佛教教义的神秘面纱后,可以看到,敦煌壁画中名目繁多的佛国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反射。展示在人们眼前的不只是虚幻的佛国世界,而且是一千年敦煌和河西的形象历史,是一千年丰富多彩的古代社会生活,是一千年内涵博大的文化,是一千年壁画和彩望艺术的发展史。因此,敦煌石窟被誉为“佛教艺术宝库”和“中世纪的百科全书”。今天,当历史图像资料已经成为凤毛麟角的时候,通过博大精深的敦煌壁画认识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出版的“解读敦煌”系列丛书,是由敦煌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摄影师共同完成的一套内容详备、体例新颖,面向广大读者的通俗读物。本系列丛书具有三大优势:

一、全面涵括了敦煌石窟的建筑、壁画、彩塑以及出土文书的内容,体系浩大、内涵丰富;

二、由敦煌研究院资深专家组成的作者队伍,将他们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以佛教、艺术、社会三大类多专题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析敦煌石窟的奥秘;

三、由敦煌研究院资深摄影师拍摄的两千幅精美照片,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

本丛书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杰出艺术成就和东方古代文化的辉煌,向全世界讲述历史留在敦煌的繁华和一个个悠远的故事。

最后,我们通过出版“解读敦煌”系列丛书,以纪念藏经洞发现110周年、敦煌研究院建院66周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4周年。

樊锦诗

2010年6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