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区域文化与文学笔谈
“文学地理”:统一与多样的大存在
中国当代文学的统一性与区域性
地域性学派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国家文学大树上的枝和叶——《世纪转型期湖北诗歌研究》写作手记
区域文化理论与实践
文学的区域性、地域性、地方性——以何其芳诗歌为证
“区域”内涵的空间学解读
保护方言的文化反思
区域文化与抗战文学
1937—1945:日本对华文化侵略与上海抗战文学
抗战时期“文协”在重庆的诗歌活动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革命文化界旗手的确立
抗战时期胡风的现实主义文论
陪都重庆抗战文学的文学史阅读与考察——对七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病象的思考
郭沫若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的几首佚诗
区域文化精神与现当代文学
齐鲁文化与山东现代作家
解放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生成
多重冲突中的个体与革命现代性的纠葛——论丁玲在延安时期的小说
《红星照耀中国》的陕北红区叙事及其影响
启蒙视角与蹇先艾乡土小说的审美构成
新诗写作中的地方知识与国家想象——以阿垅战时诗歌书写为例
李劫人小说与“城市”书写
现代神话的讲述者:扎西达娃及其雪域世界
回忆、意象与抒情的三重变奏——柏桦诗歌个人化写作初探
地方性、民族性及史诗性叙述——从《秦腔》看当下乡土社会的生态镜像
区域视野与文化现象
竹枝词所透露的巴渝历史文化和民族迁徙融合信息
石阡木偶戏渊源新探
从《马前泼水》看当代川剧艺术
“以歌养心”及其困境——从《蝉之歌》管窥黔东南地区侗族大歌的特点
当代歌词与重庆形象建构
性病·妓院·教养院——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的区域空间、身体想象与国家认同
成长、乡愁与认同的焦虑——台湾电影《童年往事》阅读札记
信息传真
重庆师范大学挂牌成立长江上游文化研究中心
后记
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