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母亲的伤痕/刘墉精品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刘墉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母亲的伤痕》是刘墉精品书系之一,收录了刘墉近十年来在海内外发表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赚人眼泪,描写亲情的作品;有纠葛缠绵的爱情故事;有病态心理的描写;更有惊悚冒险和讽刺社会现象的辛辣之作。一路读来,足以令你有说不出的过瘾。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刘墉精品书系之《母亲的伤痕》。《母亲的伤痕》收录了刘墉近十年来的十六个短篇小说代表作。它们非常浪漫、非常神秘、非常深情,也非常悬疑。更不可忽略的是——它们都非常文学,证明纯文学的作品也能写得很好看。

目录

亲情篇

母亲的伤痕

真的没什么

保险你们好好过一生

娃娃哭

西湖色的唐衫

神秘篇

飞人

父亲的吻

软糖姑娘

谁杀了谁的孩子?

六点半的男人

讽刺篇

头等舱

亲戚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个韩国男人的眼泪

在山上开枪的那个人

狗肉

后记

小说的神秘与神秘的小说

附录 刘墉的著作

试读章节

大概每个小孩都会问妈妈,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每个妈妈也就不得不编些故事,譬如说是从嘴里吐出来的,是从包心菜里长出来的,或是从屁股里揪出来的。

当我小时候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母亲的答案却非常简单——她只是拉开衣服,露出她的肚皮和那条六寸长的疤痕,说:“看吧!你是医生用刀割开娘的肚子,把你抱出来的。”

虽然那疤痕紫红紫红,又光光亮亮,好像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随时可能绽开,而让我有点害怕,可是不知为什么,每隔一阵就会要母亲再给我看一次。然后,说:“好可怕!好可怕!”又问一句,“开刀的时候,会不会好疼?”

“当然疼,娘疼得晕过去。一个多月才能下床,所以说‘儿的生日,母的难日’,娘生你,好苦哇!”

大概因为我是这么痛苦的“产物”,从小母亲就管我管得很严。

为了怕邻居跟我说我不该听的事,母亲坚持要父亲卖了南京东路的房子,搬到远远的云和街。又为了怕我学坏,每天傍晚我在外面玩,她一定搬个小凳子坐在门口守着,而且规定我不准跑过左边巷口的电线杆。

她不准我吃零食,说吃多了会吃不下正餐。她往我碗里猛塞猪肝,说以前要不是喂我猪肝,我早就病死了。又不准我躺在床上吃东西,说很多小孩都是那样噎死的。她还不准我骑脚踏车,说她只要看见小孩飙车,就吓得头疼;又说我要是学会骑车,她就管不住我了。

所以,我小时候是很孤独的,当邻居孩子伸着腿,用:“钻狗洞”的方法,学骑大人脚踏车的时候,我只能远远地看着。当别的小孩还在路灯下玩“躲躲猫”和“官兵捉强盗”的时候,我已经被叫回家洗澡了。

母亲还常编故事吓我,譬如她总讲,那拉着三轮板车,叫“酒矸倘卖无”的人,会抓小孩去卖。所以千万不能跟别的小朋友一样,拿些破铜烂铁给“那个人”换糖吃。她也说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因为里头可能有迷药,吃了就会被坏人拐走。她尤其爱讲坏人把小孩杀死,挖空内脏,装毒品走私,和江湖卖艺术的,把小孩的皮肤刷得流血,再罩上新杀的熊皮,使那熊皮长在孩子身上,再也分不开,而成为“熊人”的故事。

所以我小时候也是非常胆小的。

这种被严加看管的日子,_直到我九岁那年才改变。不是母亲的观念改了,而是因为父亲生病,她总得留在医院照顾。

家里的外婆太老了,管不住我,舅舅又在海军学校念书,所以那阵子我像脱缰的小马。下大雨的时候,我能溜下小河去抓鱼,出大太阳的日子,我能在邻人的工地外面玩沙,当别的小孩都回家睡觉的时候,我还能偷偷溜出大门,追打在路灯四周盘旋的蝙蝠。直到有一天下午,母亲苍白着脸,坐三轮车回来,一声不响直直地走进家门,我的玩兴才过去。我不再能出去玩,因为我要在家安慰哭在地上打滚的母亲,我得披麻戴孝,跟着她到每个长辈家去报丧。我突然长大了,不再作班上买“防痨邮票”或捐“教师节敬师金”最多的小朋友。

我要常常守着家,守着我的娘。

父亲死后,母亲对我更加严厉了,但是在我做错事,她狠狠骂我、甚至打我之后,又会很脆弱地哭,愈哭愈大声。然后,平复了,她会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接着拉我过去,看我被打的地方,直问:“疼不疼?疼不疼?”

她可以打我,但是别人不能打我。记得当我上初中,碰到一个爱打人的导师,总挨藤条,打得一条一条血痕,被母亲发现的时候,她立刻冲去学校骂老师。老师并没有少打我,因为他全班都打,每天都打,只有跟他补习的同学,因为考得好,可以免挨打。

老师也对我母亲说了好几次:“你这孩子,功课这么烂,再不补习,一定考不上高中。”

但是母亲从不让我出去补习,除了在家附近找过一个大学生,教我一阵子数学,无论别人怎么说,她都不送我上补习班。“就咱们娘儿俩,再出去补习半天,娘一个人,多寂寞!”母亲说。

那时候,我们确实是寂寞的。

年初二晚上一场大火,烧光了我家的一切。

外婆跟着舅舅、舅妈,搬去了台大宿舍。我跟着母亲,住到她的老朋友家。房子烧成一片废墟,只剩几根焦黑的柱子。烧剩下的一点值钱的东西,全被别人没等天亮就挖走了,直到我和母亲出现,才纷纷翻墙跑走。

母亲要求父亲生前服务的单位重建,因为那房子保有火险,但是公家说不行。母亲说由我们自己花钱重建,公家也不同意,说有一位主管的房子要迁移,正可以利用这块空地。

P2-5

后记

[小说的神秘与神秘的小说]

大家都说我是散文作家。对于这一点,我同意,也不同意。

同意,是因为我确实由写《萤窗小语》的散文起步,直到现在,每年最少仍会出一本散文集。不同意,是因为我的散文里总夹有小说的情节与对白,即使写《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我不是教你诈》和《把话说到心窝里》,也都以短篇小说为主,其中散文的段落只是用来分析小说内容的。至于《人生的真相》、《冷眼看人生》和_《杀手正传》,就更是小说了。

小说是生活,它像一面镜子,十足地把人生反映出来,也好像把一个人的生活,通通用针孔摄影机拍下,放给别人看。

散文则是对人生的感触,它建筑在生活上,也等于建筑在小说上。再举个例子,如果有两个人聊天,把其中一人的话记下来,它八成可以称得上是散文,但是如果把两个人的对白全写下来,再加上一点动作和场景,就成了小说。

基本上,小说应该不要加人太多写作者的个人观点,它应该由情节和对白去表现,就好比在生活中,你观察别人,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你自然有你的领悟,犯不着别人给你指示。但是如果非要有个人为你分析,教你去看、去想,那“人”就是“散文”。也可以讲小说好比一座山,横在你面前,由你自己去登、自己去看。散文则像个导游,带着你去游览。或许有人要问,如此说来何必要小说家?我们观察生活就够了。这话一点没错,从现代艺术的观点更没错,你不见许多现代小说和电影,看来平平的,活像一本流水账吗?那是因为现代人比较敏锐而且能独立思考,不必人指引,他自然可以有许多感触。

那么小说家要做什么呢?我认为现代小说家是拣选片段的,好比旅行家,四处跑,发现了好风景,就告诉大家。这世界上的山水太多,你欣赏不完,于是由一些专家告诉你有哪些可看之景,至于如何看,则交给你自己去决定。愈是好的小说家,愈不罗嗦,愈不干扰读者自由思考的空间,愈在拣选片段之后,就退出来。

我的小说,基本上也是拣选片段,譬如写往佳木斯火车上见到的一家人;写在网球场见到的一对韩国父女;写在医院阳台遭遇的奇怪的男人,那些都是片段,不加什么修饰。但是我的小说也一向有诡异的趋向——《杀手正传》,十八万字写一只蟑螂,还附加照片,看来十足是日记,但又让人怀疑那是不是一本真的日记。在这本《母亲的伤痕》里,也有许多这样真真假假的作品。《保险你们好好过一生》的爸爸是死了,还是活着?《飞人》是真会飞,还是妄想狂?《六点半的男人》他太太是真跳楼了还是“全是丈夫瞎掰的”?即使写我自己母亲的《母亲的伤痕》,如果你细细看,都可以发现其中的“蹊跷”!

当然,我一向爱写的讽刺小说,这次也没缺席,为讽刺台湾社会“亲人作秀”怪现象,我写了《亲戚》;为讽刺小人得志,我写了《头等舱》;为讽刺一国两妻的老将军,我写了《笑问客从何处来》;为讽刺杀狗吃狗的人,我写了《狗肉》。

整个来说,我是个风景的发现者,也是拣选者、说故事者,但我找的风景里可能藏有毒蛇、埋有宝藏,虽然它也是由读者自己去发现,但那发现可能惊人,也可能惊悚。

《母亲的伤痕》收录的多半是我近几年的作品,唯一例外的是《软糖姑娘》,写于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研究生时,算来已是十六年前。今天读来,好像看见年轻时的自己、哥大的老教室,和我浪漫的心情。这许多小说分别在联合副刊、人间副刊、自由副刊、中华副刊、皇冠杂志和讲义杂志刊登,有誉也有毁,唯一沾沾自喜的是,每个读过的朋友都说很好看。所以我确定自己最少证明了一件事——

文学并没有死亡,纯文学的小说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9: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