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街子)文化是传统经济文化的重要内容,留存到现在也算是活的历史了。《云南街子》作者张家荣花近十年的时间,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旅行式考察,并用照相机记录了云南鲜活的集市文化,展现了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与魅力。这样做,只是因为作者喜欢街子,怀着一份对街子真诚的爱。阅读本书,读者能在流畅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中感受云南多民族聚居地集市文化的个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云南街子(徘徊在传统集市的边缘)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张家荣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集市(街子)文化是传统经济文化的重要内容,留存到现在也算是活的历史了。《云南街子》作者张家荣花近十年的时间,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旅行式考察,并用照相机记录了云南鲜活的集市文化,展现了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与魅力。这样做,只是因为作者喜欢街子,怀着一份对街子真诚的爱。阅读本书,读者能在流畅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中感受云南多民族聚居地集市文化的个性。 内容推荐 街子,正是人类从分散的居住地定期聚集到一起的开始,也是城镇的最初形态。她也许是一个村庄,也许不是,也许只是“交通要道”上的一块空地。从事实来看,城市最初并不总是以村落出现的,更可能只是一个聚集地,一个什么也没有的“露水街子”。 《云南街子》作者张家荣花近十年的时间,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旅行式考察,并用照相机记录了云南鲜活的集市文化,展现了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与魅力。 阅读《云南街子》,读者能在流畅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中感受云南多民族聚居地集市文化的个性。 目录 上卷 ——形成 因为有了街子,大地披上了彩衣,大山有了灵动,人们有了向往。 ——街期 街子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一般都错落有致,这也是人们生存选择的结果。 ——交易 街子上依然存在着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依然存在着特别的商品计量方式。 ——贷币 这些泛着白光、有着两个小孔的贝币,令我无限遐想,它们是货币的“活化石”。 ——味道 从吃这个意义上说,街于是一种向往。尤其是童年的向往。 ——烟市 一口烟称为一折,“折”宇用得好,一口烟一折戏。 ——酒市 在层层叠叠的大山里面,喝酒是一种表达,或者说是一种试图的表达。 ——糖市 如果说成味是生命的底色,那么甜味则是生命的花朵。 ——茶市 人生苦矣,再喝一杯苦茶又何妨。 ——禽畜市 这是街子上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斑斓的。 ——服饰 在民族前进的征途中,人们选择自己的颜色凸显自己,哪怕是在大山面前。 ——娱乐 它们是生活中快乐而健康的成分,是精神功能的外在体现。 ——刀具 它们是因为实际需要而存在,不是收藏品,也不是感慨的记忆。 ——赶街 山是层层叠叠的,路是曲曲折折的,走出来不容易,走进去也不容易。 ——妇女 她们坚韧,她们挺拔,她们像大山一样高昂着头! 下卷 勐腊傣族赶摆(2003年1月) 勐烈街子探奇(2003年1月) 弥渡彝族集市(2003年1月) 会泽的街天(2003年11月) 流连在藏族集市上(2003年11月) 热闹的丽江集市(2003年11月) 砚山菌市(2004年7月) 阿得博以及金河(2004年7月) 勐马街子(2004年7月) 高黎贡山上的街子(2004年8月) 丙中洛(2004年8月) 赶仓街(2006年1月) 永宁街子以及普米族(2006年1月) 多彩和谐的澜沧街子(2006年1月) 浓雾中的威远(2006年1月) 撒尼人的集市(2006年1月) 邱北以及八道哨(2006年1月) 昭通老城(2007年5月) 后记 试读章节 街期,就是云南人所说的“街子天”。 街子有着固定的开市日期和时间段。它们多由民间约定俗成而形成,也有地方政府按需要而规定的。我们以保山市昌宁县为例,这里以“街”命名的地方就很多:珠街(猪街)、羊街、狗街、岔河街(一些支流汇入澜沧江的地方,也叫桥头)、老街子(表示已经被冷落了,是原来的狗街,现在迁新地址了)、新街子(狗街金马)、虎街子(团山,很少见的命名,在很多地方都称为猫街)、鸡街子、大石头街(翠华)、老厂街、柯街、卡斯街等等。其实云南的大部分市县,如果以街期去分析地名,都很有意思。由此我们看出,街期的确定和命名有很丰富的内涵。 街子天的确定,传统上以十二属相命名的最多。比如逢子日赶街为鼠街,逢丑日赶街为牛街,依此类推,十二属相全部用上。在云南,以属相命名的街子大约有数百个。在以属相命名的街子中,有的周期为二十四天,如果中间再设街子,就称为“小街”或“幺街”,如小龙街、小马街。有的因十二天一次街子间隔太长,人们喜欢以两个属相为街期,如子午街、丑未街、寅申街等,称为“二相街”。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传统赶街日,就是逢马日和鼠日,一到这些日子,人们就相约赶街去了。 对属相街期的称谓,也有不少忌讳。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虎街,人们不喜欢十二属相中的“虎”命名街期,在传统农耕时代,有猛虎在路上,怎能做生意?因此,在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凡称为“猫街”的地方,都是“虎街”,或者虽然写成“虎街”,读音却是“猫街”。二是蛇街,蛇街一般称为“新街”或者“小龙街”,一是“蛇”令人有害怕之感,所以避开,还有就是在谐音上也有所忌讳,在一些人口中,“蛇”与“蚀”相近,与做生意的期望不相符。三是猪街,有的人嫌“猪街”不好听,就改为“珠街”。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忌讳,比如狗街改称为“苟街”等等,但都没有虎街、蛇街、猪街忌讳明显。 属相以外,也有按农历日期命名街期的,这种街期多半是由政府规定。比如,逢初一、十一、二十一赶街的,称“一街”,逢二的称“二街”,直到七街、八街、九街、十街……这种街期的设定以楚雄州内最为典型。在玉溪,甚至有一六街。 也有按公历的周末赶街的,也就是星期日赶街。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就是这样的(现在街子天的说法已淡去),而且是星期六星期天两天都是街天。有的地方嫌一周时间太长,就把星期三也设为街期,称为“小街”、“幺街”或“腰街”。 也有“空三赶四”、“空四赶五”、“空五赶六”……这样的街子。比如“空三赶四”,也就是每隔三天赶第四天,不管星期几或者属相是什么,当地的人经常捏着指头算街子,很有意思。 等等情况,不一而足。 相对固定的一个区域内(主要是以县为单位)的街子,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一般都错落有致,以便人们能依次赶街。这种赶街方式一般称为“转转街”,对生意人和手艺人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他们经常奔波在这些街子上,谋求生存。 街期确定了,还存在着开市的情况,就是街子天的什么时候开市。这种情况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来说,街子天是一个完整的白天,从早到晚而已。但在一些地方,因为气候、习俗或者交通等原因,使街子形成了一些地域特点。我们从一天的时间来讲,主要存在有早街(上午街)、下午街、晚市街等分法,有的地方也称为上街子、下街子。 早街,有的地方叫上街子,也有人称为“露水街”(意为踩着露水赶街,与前面所讲的临时性的“露水街”不是一个意思,但两者都存在)。早街主要在滇南西双版纳、思茅、文山等地,我想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地区气候炎热,尤其是中午,湿热难耐。如果到这些地区去赶过街子,就会有更深的体会。当地的傣族、壮族等群众,多为妇女,天刚亮时,就已从周边各地匆匆赶到街子上,太阳出来时,街子里已经很热闹了,中午时分就已经散市了,使人以为没有街子。从这个情况来看,有点像城市中的“菜街子”。 午街,有的地方也叫下午街、下街子。在云南广大地区,尤其是大山深处,由于赶街人路程远,一般要到正午时分才能赶到街子上,直到日落才散市。这样的情况在彝族、哈尼族、白族、纳西族、汉族等地区的街子上较为明显。从地域分布上,集中在云南的北部,比如楚雄、丽江等地。到这些地方赶几次街子,会有更生动的体验。清晨,人们陆续从山里出来,傍晚,人们陆续隐进山林,完成一个街子的小小轮回。还有季节性的下午街,云南菌子(蘑菇)很多,一到夏天,街面上常常有热闹的菌市(见下卷《砚山菌市》)。P13-16 序言 在街子上,似乎一切都有可能。 我正往成年的路上奔着,而街子却渐渐地从我们的身边退去,使人毫无办法,也使我们感受到时间不可抗拒的“荒谬”! 可以设想,如果人类没有街子,没有交流,会有后来出现的城镇吗?会有后来庞大的城市吗?会有现在的热闹吗? 不会有的。 街子,正是人类从分散的居住地定期聚集到一起的开始,也是城镇的最初形态。她也许是一个村庄,也许不是,也许只是“交通要道”上的一块空地。从事实来看,城市最初并不总是以村落出现的,更可能只是一个聚集地,一个什么也没有的“露水街子”。 我想说的正是现实中的街子。这不是一部专著,那也不是我能完成的,我能做的,就是我去感受,以及我对她的回想。 街子正朝着边远地区退去,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的必然,我们不会总是停留在“故时的记忆”里,也不会总是停留在“现在的美好”里,但我们需要记忆,需要故时的温度。而云南街子,现存的云南街子,也许正是这种朴素的关于记忆的温度。 再过十年,街子还会存在吗? 张家荣 2009年6月 后记 平时工作繁忙,是为了穿衣吃饭,跟写文章靠不上边。好在还有空余时间,这些空余时间由下班后的空闲和法定节假日构成。为了使这些时间过得有意义一点,不至于总是在过后感叹时间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还,我找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来做一做。比如节衣缩食买相机,并因此将大部分业余时间交给它:工作中出差或出海照点大海的照片(我在海军部队工作十余年),周末到附近拍摄一些植物的图片,休假则回云南四处奔波,大致就这样安排了三个专题。十余年来,关于植物和云南的照片倒也积累了不少,也算是有所收获。这本小书应当是其中的收获之一。 具体就这本小书,也有起因。我1997年大学毕业后到军队工作,直到1999年才有第一次休假。平时军队管理严格,一下子休假反而不知如何打发。回老家几天后,开始到云南各地找同学游玩。虽然此前在云南已待了20多年,但并没有机会到云南各地去看一看。这一次行程,不同的景象突然改变了我对云南的“印象”,原来云南这样不同!于是从心里计划要将云南到处都跑—下。只可惜这次最富魅力的云南之行没有相机,只是作了一点文字记录。此后的一些年,一休假,我就立即出门来完成这项工作。多年的坚持,我跑了云南的大部分乡镇,照片有一万多张。除了留下点照片,我也作了文字记录。由于是业余写作,在这方面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只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走到哪里写到哪里,算是游记。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被挟裹着往前走,很多东西正在消失。我也正试图以个人的方式记录一些关于云南的“现实”或者“变化”,生怕三年五年之后它们就消失了。而事实也正是这样,多年前去的地方再去已经认不出来了。 在这个孤独的行程之中,也不时面临意外和尴尬,有时是语言不通,有时是奇怪的眼光,有时是意外的危险,有时是经济上的难堪,不说别的,光交通就令我记忆深刻,其间坐过火车,巴士,农用车,摩托车,马车,步行……总之,拉拉杂杂,这个工作算是完成了。 好在更多的是心里上的满足和快乐。 作为业余写作,并不是写出来就有价值,就值得出版。我不知道我写的这些文字该归入哪一类,是时兴的人文地理还是旅游?是随笔还是其他?为此,我也不时跑到书店里去,看一看别人是如何书写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中华书局出版的“出古入今”书系,看到了《寻羌——羌乡田野杂记》和《坐火车游盛唐一一中国之旅私相簿》。起初我没敢把自己的小文与这个书系联系起来,后来一想,稿子放在手中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刻了一张光盘,找到书页上的地址,寄给了出版社。好消息传来,这本小书居然通过了中华书局的选题立项,这些杂乱的文字和图片变成了漂亮的书本。 中华书局对一个无名作者的大度和厚爱,使我深感荣幸。但面对正在失却的云南街子,我还是不知如何是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