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纠结的中国人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臧一民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紧随《郁闷的中国人》热卖50万册, 一本真正能让中国人自省的著作。获得北大学者张颐武、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邱震海、日本学者加藤嘉一、台湾李敖之子李戡的高度评价,两岸三地,盛大发行!

国民性反思的再一记重拳!教所有中国人战胜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潜规则!彻底解决中国人最大的心理危机!舌尖上的巨人,巴掌下的奴隶!一句话就讲清楚了5000年的历史。

臧一民编著的《纠结的中国人》第一次把中国人最难以启齿的想法痛痛快快地喊出来!

内容推荐

北大教授钱理群 ——更年轻、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正在中国慢慢滋生。

著名作家梁晓声 ——被多种力量拉扯的中国人,像极了一张单薄的纸。

——《纠结的中国人》第一次把中国人最难以启齿的想法痛痛快快地喊出来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中国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供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但慢慢的,我们落后了,这种落后让我们从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我们逐渐迷失了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而这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与纠结。

笔者臧一民希望通过此书向读者展示我们的文化是如何作用于每个个体,让我们变得丑陋,亦通过对文化的批判和挞伐,找出我们民族的根性,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纠结的中国人》的立意不单是批判,更是为了新生。在每一个章节中,通过对历史人物思维的深度解读,找到他们思维的基础点,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得到启示,使我们明白,我们一直维护的传统,正是阻碍我们进步的绊脚石,我们只有搬开这石头,才能够走出门去。

目录

作者序 “丑陋”并纠结

第一章 脆弱的名字叫“忍着”

 1.忍着,忍着——这绝对是国人的病态

 2.吃醋不分男女

 3.最怕不被人认可的孤独

 4.假装淡定骗不了谁?

第二章 历史怪现象

 1.知县以圆滑为荣,府尹以棱角为耻

 2.帝王的面子

 3.水浒餐桌上的学问

 4.历史与公平何干?

第三章 表面很美

 1.“好人”总是办坏事

 2.招人心烦的热心肠

 3.有问题,还得找组织

 4.少年老成可不是好事

第四章 庸常之恶

 1.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虚空里的中国人

 3.我们最纠结

 4.羡人有笑人无

第五章 乌合之众

 1.短视的群体

 2.集体是一群羊

 3.犯错者和告密者谁更可恶?

 4.既爱结圈子,又爱窝里斗

第六章 脱敏是中国人的必修课

 1.一切皆能归于人品

 2.奇妙无穷的变脸术

 3.脱敏是中国人的必修课

 4.中国无隐私

第七章 丑陋的竞争

 1.抱怨者最容易被拉入黑名单

 2.成功者最希望别人来猜自己的心思

 3.病态的竞争

 4.父子闹革命?

第八章 谣言里的中国

 1.罪名先行,证据后找

 2.迷恋救世主

 3.造谣、传谣又如何?

 4.超强大的造假能力

第九章 心理怪癖

 1.为什么我们的心理总缺少阳光

 2.最爱阴谋论

 3.心理放大镜

 4.我们的精神胜利法历久弥新

第十章 人情不是罪

 1.放下可怜的优越感

 2.帮亲不帮理,自古如此

 3.受害者一定无罪吗?

 4.爱情污点

试读章节

2.帝王的面子

中国人是爱面子的,爱到疯狂、爱到变态。但又不自觉疯狂,还觉得这是一个人能立足于社会上的必要条件,所以,中国人不是因为爱面子才变态,而是因为变态才爱面子。

春秋初期,郑国的太夫人武姜很讨厌她的儿子郑庄公。因为她生郑庄公的时候难产,差点要了她的小命-,所以她觉得郑庄公是一个不祥的人,就处处找他别扭,想让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来当国君。她还曾跟共叔段密谋要杀死郑庄公,然后由共叔段来掌管郑国。

可是,他们的计划不够周密,不但没有杀得了郑庄公,反而让郑庄公从共叔段的家中搜出了老母亲和弟弟密谋杀害他的来往书信。

庄公看了信后勃然大怒,可又不能杀死自己的母亲,于是让人把书信送给了武姜,并捎话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意思就是他这一生都不会再见自己的母亲了。可不久,庄公就有些后悔了,他觉得自己的话太重了,毕竟那是自己的母亲啊,怎么能说不见就不见呢,但话已出口,想改也来不及了。何况,如果改了还要被人笑话,那还怎么见人啊!

庄公的手下有个叫做颖考叔的地方官员,听说了这件事,就利用觐见的机会,给庄公出了个主意。他对庄公说:“黄泉不就是地下吗?大王只要挖一条深及泉水的地道,然后在那里和太夫人相见不就可以了,这样既能母子团圆,还没有违背当初的誓言,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庄公听了颖考叔的话后,就派人挖了一个地道,在那里和自己的母亲武姜见面了。这个故事还被后人传为佳话。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看出这故事背后折射出的是爱面子的天性。我们好像经常会这样,说话时口无遮拦,等到后悔的时候,又不想认错,不想承认自己当时冲动之下才有那样的言论,而是为了面子硬挺着。就像郑庄公一样,即使思念自己的母亲也不愿违背自己当初因生气而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匪夷所思的是,郑庄公的故事竟然被传为美谈,我们会对这样的人报以同情和支持。

有人认为中国人爱面子是传统文化不注重人的个性的缘故,是没有自我的人寻找认同的一种方式。我觉得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甚至是大大地有道理的。

中国人没有自我,把自身的一切价值都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了,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依靠别人的评价活着的。所以,爱面子也就没什么奇怪了,因为面子就是最好的争取别人的美好评价的方式啊!

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把面子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在他们眼里,面子就是自己存在的最好证明。,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没了面子,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存在了。就像郑庄公一样,为了一句气话,不惜忍受思母之苦,也不惜耗费人力物力去挖一条深及泉水的地道。还有那个傻傻的楚霸王项羽,失败之后无颜见江东父老,他的“无颜”不是为自己把从江东带出来的人弄没了而愧对那些人的家人,而是觉得如今自己不风光了,没面子了。所以,这种失败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这就是国人的思维,因为必须依靠别人的评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感知自己的存在,所以,拼了命地去爱面子。但同时,过分爱面子,让我们失去了判断事情的能力,因为完全按照感觉出发的时候,理性就没有了。因此,我们常会做出一些挣了所谓的“面子”,但丢了“里子”的事情。

记得易中天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富家子弟被人给打了,然后觉得很丢脸,于是找来一帮家丁,把打他的人一顿毒打。之后,趾高气扬地走了,觉得自己倍儿有面子。可是呢,在旁观者看来,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自己打不过人家就找帮手,一大群欺负一个,这种人只能用懦弱来形容了。可是他却觉得自己有面子了。其实呢,不过是用“丢了里子”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面子罢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爱面子的人都很糊涂。就像那个富家子弟,他的面子要来干吗呢?当然是给别人看的啊,如果不是给别人看要面子有什么用呢?可是,他竟然用在人群中降格的方式帮自己找回给别人看的面子,可见他是糊涂的。不过你不能直说他糊涂,否则他该跟你急了,他还是会觉得自己是智者。

正是因为这种思维,才造就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糊涂。但我们是不自知的,甚至有些还把爱面子当做是维护自己的尊严。殊不知尊严是一个人的信仰或者是原则被人忽视了、被人侮辱了才会触及的。一个根本没有信仰没有原则的民族怎么会有尊严呢,但他们就把面子当做是尊严了。错位的产生让这个民族失去了自省的能力,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别人会怎么看,而不是这么做对不对,自己喜不喜欢。

中国人就是这样,奋斗的目的不是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让自己高兴,而是活出个样来给别人看看,所以,我们心中的成功就是能让别人羡慕。在我们的社会里,大家都羡慕的职业是最受欢迎的,多么错乱的世界啊!

而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前面说的,我们没有自我,没有个体意识。那句“我一定要活出个样来给你看看”,就是最好的证据。我们好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别人,为了让他们羡慕,为了让他们夸赞,至于在这过程中自己是否能够得到快乐,这结果是否是自己想要的,都不重要。

但与此同时,国人又常常置别人的意见于不顾。这种矛盾的思维导致了中国人的虚伪,而越是虚伪的人又越是爱面子,所以,这是一个死循环。我们的老祖宗就在这样的循环中摸索了几千年,他们从来都没能走出这个迷宫,反而是衍生出了一套自欺欺人的“智慧”。我们今天的世界已经跟他们大不同了,但是我们的思维还是没有变,依然爱着虚无的面子,做着虚伪的人。

醒醒吧,中国人,这样继续下去只能让自己更加可笑,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就像一句犹太谚语说的,赞美富户的人不是在赞美那个人,而是在赞美钱。想要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让别人佩服你这个人而不是你拥有的东西。外在的东西是会消失的,当这些外在的东西消失了,我们又要依靠什么活下去呢?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想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吧。

P25-29

序言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我们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供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称呼周围向来都是用蛮夷狄戎的。

但慢慢的,我们落后了,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落后让我们由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在这自负和自卑的转换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而这深深地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在这复杂的情感中,我们变成了一个矛盾的群体,一边鼓吹着自己那所谓的五千年文明,一边又对别人的高速发展充满了艳羡。

就这样,我们在矛盾中探索,一点点的艰难前进着。一边用文明包装着自己,一边又用羡慕的眼光偷偷的窥探着周边的世界,小心翼翼的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里,保存着那一份美好但又有些飘渺的希望。直到我们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之后,局面才慢慢开始打开,我们开始大声的讨论自己了。不过那讨论更多的时候是在研究行为,而不是研究思维,我们只关注了外在,从来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

关于这答案,很多人都在寻找,不过更多的人是把眼光放在了未来。未来是必须要憧憬的,但想有个美好的未来首先应该认识的是过去,也就是我们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是惨烈的,翻开我们的史书,处处都是灾难,我们的祖先正是在这灾难中艰苦地跋涉前行,才有了后来所谓的文明。而他们能够战胜灾难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团结,或者说是以群体为重。团结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为了团结而牺牲个体意识以保全群体就值得商榷了。不过,我们也不能苛责古人,毕竟,在那种情况下,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正是基于这种选择,我们才有了历史上的辉煌,才有所谓的五千年的文明。但却少有人知道,在这文明背后,我们失去的是自己的灵魂,牺牲的是一代代人的个体意识和精神追求,给我们带来的除了辉煌之外还有血泪,它让我们变成了一群丑陋的人。

关于这其中的逻辑,并不难理解。当群体和个体形成对立,而人们自然的选择遵循群体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放弃个体的追求。这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为别人想,为别人活的,但是由于个体需求的差异,就导致了整个社会的错位。我们总是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评判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定义别人,这种错位导致了我们经常会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在人与人的互相关怀当中,我们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长此以往,人们就会开始异化,每个人都压抑着自己而想着去成全别人,同时又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对他者恨之入骨,把别人都视为自己的仇敌。于是,阴暗的内心产生了,于是,我们拥有了一双恶毒的眼睛,并用之去认识世界。

但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社会分成了一个个小圈子,在小圈子之内,我们是大度的,容忍的,我们总是用自己的宽容来对待身边的人。但是一旦超出这个范围,那颗阴暗的心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开始臆测了。于是,社会中就有了一个个丑陋的个体。这,正是我们的文化决定的。这文化让我们焦虑,让我们纠结,让我们丑陋。它让我们变成了一个个的矛盾体,在这种文化的语境下,人们的性格都是多重的,而这多重的性格不是互为补充而是互相矛盾。

就像曹操一样,当工匠让他发表对花园门的意见的时候,他没有说话只是用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其目的就是让人们去猜,但当真正有人猜出来之后,他却对那人表现出了无比的厌恶。这,就是我们的典型思维,一种在矛盾的文化之下的纠结的情愫,总想让别人理解自己,但又害怕别人看出自己的真正意图。这思维直接导致的就是整体的精神错位,它让我们变得异常虚伪,总把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在各种迷雾之中,平添了许多的麻烦,但我们从来不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反而认为这是一种成熟的标志。

我们不光在思维上是纠结的,在行为上也一样。我们的历史里有很多改朝换代的故事,那些故事的主角,也就是将要登基的皇帝们总是表现得很扭捏,一副羞涩的样子,以用来掩饰自己的欲望。在面对皇位的时候,他们总是表现得很大度,一再推辞,最后在大臣们的“胁迫”中,羞赧的登上皇位,还做出一副十分不情愿的样子,来淡化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其实,在面对皇位的时候,他们早已满口流涎了。但还是要装一下,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更能表现一个人的德行,这是他们最缺少的,但同时也是他们最看重的。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一种以礼仪为标榜,但又最缺乏礼仪的文化。这文化中到处都是矛盾,经过它洗礼过的人们总是生活在纠结当中。但我们好像从来都不自知,不是因为我们愚蠢,而是因为文化的力量太过庞大。

不过,这个怪异的庞然大物也曾遭受过攻击,很多人都对它提出过批判,鲁迅先生曾把我们的文化比喻成杀人凶手,它说我们的文化是吃人的,在潜移默化中,利用仁义道德将人们的灵魂一点点腐蚀掉了,剩下的只是一个个空空的躯壳。柏杨先生也曾对这种文化进行过激烈的批判,他把我们的文化比喻成一个大酱缸,经过千年的沉淀,留下了一堆泥沼一样的大酱,充满了腥臭,把每个处在其中的人都沾染了,让大家变得麻木,变得丑陋,变得阴暗。

但,文化的强大是人们难以想象的,虽然经过了这么多的批判,它依然屹立不倒,直到今天仍在影响着我们。在时间面前,文化仿佛成了不可战胜的巨魔,身上插着先辈们刺向它的匕首,依然顽固的挺立着。我想,当鲁迅先生他们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许会伤心吧,他们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曾批判过的现象却依然存在。我们的文化依然在吃人,这种文化语境下的人们还是那样的丑陋,那么的阴暗,不过是表现形式换了一些罢了。现在,更多的人是把自己打扮得十分光鲜,但其骨子里依然是丑陋的,这份丑陋溶于我们的血液,是一种古老的继承。它,来自我们祖先给我们制定的各种规矩当中。

我们民族的最大问题就在这里。我们团结是为了抵抗自然的灾害,我们是在用个体意识的牺牲来获得群体的生存。但是,当我们有了对抗自然的能力之后,不但没有抛弃这种思维,反而是把它当成了自己该去继承的对象。这种思维上的落后,导致了我们今天的错乱。而我们想要摆脱这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抛弃那些阻碍我们进步的传统,以期获得新生。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我们的文化,找到问题所在,明白它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影响着我们,我们必须找到文化的传承密码,才能够将之彻底的杀死,只有它死了,我们才能好好的活。那时,我们才能逃避被吃的命运,改变自己丑陋、阴暗的形象,走向真正的文明。

笔者希望通过此书向读者展示我们的文化是如何作用于每个个体,让我们变得丑陋;亦通过对文化的批判和挞伐,找出我们民族的根性,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本书的立意不单是批判,更是为了新生。在每一个章节中,例举了许多历史故事,通过对历史人物思维的深度解读,找到他们思维的基础点,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得到启示,使我们明白,我们一直维护的传统,正是阻碍我们进步的绊脚石,只有搬开这石头,我们才能够走出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