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康有为(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赵立人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岭南文库》涵盖有关岭南(广东以及与广东在历史上、地理上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岭南地域)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并从历代有关岭南之名著中选择若干为读者所需的典籍,编校注释,选粹重印。个别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译著,亦在选辑之列。

这本《康有为(精)》(作者赵立人)是该系列中的一册,讲述了康有为的故事。

内容推荐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这本《康有为(精)》(作者赵立人)是“岭南文库”系列之一。

《康有为(精)》讲述了康有为的故事。

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早年求学

 一、战乱中崛起的康氏宗族

 二、祖父的训育

 三、在朱次琦门下

 四、初识西学

 五、《康子内外篇》与《人类公理》

第二章 入京求荐与初次上书

 一、依附清流派

 二、上清帝第一书

 三、《广艺舟双楫》

第三章 宗今文经,授徒讲学

 一、今古文经学的消长

 二、在廖平影响下接受今文经学

 三、长兴学舍与大同之学

第四章 《新学伪经考》与万木草堂

 一、《新学伪经考》的刊行及其政治含义

 二、开万木草堂与初遭弹劾

 三、第一次桂林讲学

第五章 “公车上书”

 一、初识革命党人

 二、官员、举人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

 三、高中进士与《上清帝第三书》

 四、刊行《公车上书记》

第六章 为创立“大同国”奋斗

 一、以“大同国”取代“大浊国”的政治目标

 二、《万国公报》与《中外纪闻》

 三、昙花一现的上海强学会与《强学报》

 四、与兴中会商谈合作

 五、上海《时务报》与澳门《知新报》

 六、第二次桂林讲学与建立圣学会

第七章 “种族革命”宗旨的确立与实行

 一、“以种族革命为本位”

 二、梁启超等人在湖南时务学堂的革命宣传

 三、与孙中山合作创办横滨大同学校

第八章 掀起政治改革风暴

 一、翁同□和张荫桓的举荐与总署问话

 二、震动光绪帝和慈禧的《上清帝第六书》

 三、《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革命宣言书

 四、创立大同学会与谋开保国会

 五、汪康年东游与孙、康合作破裂

第九章 百日维新

 一、《明定国是诏》

 二、光绪帝召见

 三、罢黜礼部六堂官

 四、推翻慈禧的两手准备:武装夺权与开懋勤殿

第十章 戊戌政变

 一、军机四卿的任命与光绪帝密诏

 二、光绪帝联络伊藤博文的策划与慈禧紧急回宫

 三、策动袁世凯的失败

 四、慈禧再出训政

 五、对袁世凯告密的分析

第十一章 保皇会与“庚子勤王”

 一、东渡日本

 二、建保皇会

 三、慈禧追杀康有为的密令

 四、自立军起义与“两广勤王”

 五、丰厚的物质供奉与环球之旅

 六、虎头蛇尾的暗杀行动

 七、会见李承晚

第十二章 保皇会的衰败

 一、革命与保皇之争及保皇会的改名

 二、组建中国商务公司及其失败

 三、导致师徒反目的琼彩楼债务纠纷

 四、振华公司血案与保皇会的道义破产

第十三章 不寂寞的晚年

 一、武昌起义后的策划

 二、《不忍》杂志与孔教会

 三、天游学院

 四、对袁世凯“认祖”的微妙立场

 五、组织义军参与讨袁

 六、厕身复辟

 七、西安取经

 八、影响深远的《大同书》

 九、天游化人

 十、暮霭余晖

第十四章 启蒙改革,功不可没

康有为年表简编

试读章节

1888年夏历四月,康有为赴北京应顺天乡试,不第。既至而张鼎华病重,他遂往探视。张不久病逝,他亲为营丧,作《祭张延秋侍御文》;并作《翰林院编修记名御史张延秋先生哀词五首》,其四云:“平生论旧交,知我莫如君。好誉常宽假,清官每侧闻。十年尊酒话,九日矮檐文。岁莫空相忆,哀思动断云。”

康有为自述在京期间,得到了后清流派的骨干盛昱、王仁堪、黄绍箕、屠仁守等人的赏识。清流派分前后两辈,前辈以礼部尚书李鸿藻为首,后辈以帝师翁同□为首。一般来说,他们的主张都偏于保守,慈禧太后经常有意利用他们的言论以牵制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以维持各派政治力量之平衡。张之洞(后转化为洋务派)、张佩纶等一些清流派就是靠上这一类言辞激烈而又符合需要的条陈而蹿红,对康有为起了示范作用。

据康有为说,他此时感慨于中法战争败后,国势日蹙,遂写信给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潘祖荫,帝师翁同□和大学士徐桐,“陈大计而责之,京师哗然”。既是求见,“责之”看来就未必可信;他多年后提供并加跋语的《与徐荫轩尚书书》意气扬厉,同样未必可信;说“京师哗然”,并无其他人的资料可为佐证,《翁同□日记》1888年11月16日所记就相当平淡:“南海布衣康祖诒上书于我,意欲一见,拒之。”对康有为的这些活动,梁鼎芬1898年在其《康有为事实》中说:“康有为赴试京师,因不中举人,遂夤缘在朝大官,求得富贵。已故工部尚书潘文勤公祖荫、现任大学士徐公桐、前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前礼部尚书许公应□、已故前出使英国大臣户部左侍郎曾惠敏公纪泽、礼部右侍郎志公锐、前国子监祭酒盛公昱,皆与康有为素无渊源,乃屡次求见,上书谀颂。诸公以康有为一年少监生,初到京师,遍谒朝贵,实属躁进无品,皆甚鄙之。潘公送银八两,并作函与康云:以后请勿再来,来亦不再送银。此函人多见之。曾公尝语人日:康有为托名西学,希图禄利-不知西无此学,中国亦无此学也。徐公、志公见其言嚣张卑蹈,皆将原书掷还,都下士大夫无不鄙笑。”这些漫画化的描述,未必都是事实,例如盛昱对康有为就较为热情(康有为是荫监生,名义上是国子监的学生,而盛昱是国子监祭酒一按体制有师生关系)。不过结合康、翁所记来看,可以肯定这些高官大多态度冷淡。例如1888年12月3日,康有为写信给曾国藩的儿子、曾任驻英公使的曾纪泽(1839—1890),作虚心请教姿态:“今泰西之言治道,可谓盛矣……不知其乡邑之制如何?无授田之制,得无有饥寒之人耶?……比我三代之制必疏……诸艺学能遍立乎?令长之权必大矣,不畏其虐民乎?得无有议院绅以制令长耶?如此则事又难行。且一邑之中,人才有限,其议绅未必皆贤。仅观于吾乡团练之局,推举各绅督董乡事,甚类泰西议院之制。然偏私不公,立党相倾排者,比比皆是,则亦岂能为}台耶?其令长之选,由君长选之,抑由民举之?若由民举,得无有结党之弊耶?则衣非美才耶?何若有学道惠人之理乎?”他在1889年又去一信,称曾纪泽在对上函的回信中“祓饰而奖诱之甚至”。说“今天下之精于西人政学,而叉近当轴者,舍公其谁”;自己“去冬怀愤懑,妄上书有所陈,为台监所抑,格莫上达。忽忽逾岁月,以公劬于王事,不敢趋谒顷抱区区欲有言,公其欲闻之乎?若许之,幸以清闲,赐之时刻,日昼了公事,夜接词人,亦文正公(曾国藩)之遗风也”。他在《与幼博书》还张大其词说:“曾袭侯敬待我甚厚,京师传曾侯与我结拜,甚可苦也。我岂附富贵而为此乎!将来或作远游,或为汝计也。”曾纪泽确曾接见过康有为,其日记1888年11月14日记:“出城拜客,傅寿芝(维祜)、余尧衢(肇康)处各一谈,康长素(祖诒)处谈颇久。”康有为之名见于曾氏日记中仅此一处,显见他接近曾纪泽的努力最终并无结果。

康有为未因求见被拒而气馁,他随后起草了《为国势危蹙祖陵奇变请下诏罪己及时图治折》,即《上清帝第一书》。康有为说:“当时大恶洋务,更未有请变法之人。”计划上书时,“黄仲□编修绍箕、沈子培刑部曾植、屠梅君侍御仁守实左右其事”。汤志钧在校雠《南海先生遗稿》中的康有为手稿以及已刊各本后指出:“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一书》是经过沈曾植批改的,今传‘康本’,即经过沈的批改。这是因为沈曾植旅京日久,任职刑部,熟悉掌故,对官场习俗自较康有为了解;沈曾植又精研历史地理,对边疆领域亦曾潜研,因而看出第一书的事实出入。今传各本,基本上是根据沈曾植手批本印布的。康有为说他‘左右其事’,并‘助相之’,确是事实。”在这些行家的指导下,《上清帝第一书》行文很讲究策略,既倡言“变法”,又力图迎合清流派,与洋务派划清界线,尽可能避免守旧势力的反感。

《上清帝第一书》劈头就向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揭示了形势的险恶:“方今外夷交迫,自琉球灭,安南失,缅甸亡,羽翼尽翦,将及腹心。比者日谋高丽,而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乱匪遍江楚河陇问,将乱于内……兵弱财穷,节颓俗败,纪纲或乱,人情偷惰。”“金田之役,将复起矣。”挽救危亡,励精图治,就必须“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而这三者,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P26-29

序言

广东一隅,史称岭南。岭南文化,源远流长。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自成宗系,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增添了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

进入19世纪的南粤,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策源地和根据地。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斗争中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用鲜血写下了无数彪炳千秋的史诗。业绩煌煌,理当镌刻青史、流芳久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摧枯拉朽,奋发图强,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卓有建树。当中国社会跨进20世纪80年代这一全新的历史阶段,广东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试验省区,被置于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的前沿,沿改革、开放、探索之路突飞猛进;历十年艰辛,轰轰烈烈,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空前伟绩。岭南大地,勃勃生机,繁花锦簇,硕果累累。

际此历史嬗变的伟大时代,中国人民尤其是广东人民,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岭南、研究岭南、回顾岭南的风云变幻,探寻岭南的历史走向,从而更有利于建设岭南。我们编辑出版《岭南文库》的目的,就在于予学人以展示其研究成果之园地,并帮助广大读者系统地了解岭南的历史文化,认识其过去和现在,从而激发爱国爱乡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高瞻远瞩,继往开来。

《岭南文库》涵盖有关岭南(广东以及与广东在历史上、地理上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岭南地域)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并从历代有关岭南之名著中选择若干为读者所需的典籍,编校注释,选粹重印。个别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译著,亦在选辑之列。

《岭南文库》书目为350种左右,计划在五至七年内将主要门类的重点书目基本出齐,以后陆续补充,使之逐渐成为一套较为齐全的地域性百科文库,并作为一份有价值的文化积累,在祖国文化宝库中占一席之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