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市正义女神塑像】
在乔治市最高法院前面屹立着一座白色的雕塑——正义女神塑像。听导游大叔说,这个雕塑原本是摆放在法庭里的,只是后来被当地人移到了对面的街上。(是打官司的人太多没地方放了吗?!==)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四个方向的四座女神像便出现了一些残缺,有的像维纳斯一样断了手臂,有的甚至是掉了脑袋,当地人便吐槽说:“这是法律不公正的表现。”其实这只是一个戏谑的说法。而树立这个塑像的真正意义是为了纪念一位律师——苏格兰人Logan。在马来西亚被英国人统治的时代,他拿起手中的笔打抱不平,用自己书写的文字帮助当地受到欺压的印度人夺回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英国人视为公敌,却得到了当地人的爱戴。
无论在哪一个国度、哪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些不朽的英雄故事,他们超越了种族与国籍,将正义与公理的力量传递给需要的人,自己却只是黯然离开人生的舞台。在马来西亚生活了八年之后,Logan因为蚊虫叮咬罹患疟疾离开了人世。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将他的头像雕刻在正义女神的环绕之中,象征着公理和正义永存人间。
【槟城义兴街】
这是一条古老又破败的街道。当我站在它的入口处时就会想,这样一条街道如果是放在国内的话,肯定早就被拆迁了。
义兴街是从前天地会的所在地,马来西亚第一间天主教堂也是在这条街道上建立的,又被称作为“葡萄牙教堂”。义兴公司曾在这里设立总部,我想这就应该是这条街道名字的来源吧。只不过后来到了19世纪末,在拉律锡米械斗时,义兴公司被客家海山公司击败了……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了,留在书本的字里行间与人们的口耳相传中。
现在的义兴街大多还保留着当时的建筑,只不过沿街的门面都变成了商业店铺。很小的一家又一家,门口挂着宣誓官的名字,店铺的桌子用具和五颜六色的水桶都摆到了街面上。屋子里白天也亮着日光灯,吊扇也永不停歇,偶尔也有用得起空调的店铺在门前用繁体中文写着“冷气旅社”或“冷气茶坊”,吸引着顾客。
整条义兴街就像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把自己与周边现代化的摩登建筑隔绝开来,如同一个年长的姑娘仍旧保留着自己内心的那份孤独。无论世界怎么变了模样,它仍旧我行我素地驻足在原地,等待着有人来揭开它的头纱来探寻它的意义,也守候着这一座海滨城市那数百年的沧桑,待海浪再一次冲刷过礁石,或许就能等到那归来的旅人。
【槟城大桥】
我一直都无法搞清在河面或者江面上建桥的原理,无法参悟人类是如何在昼夜涌动的流水中打桩固基——更不用说在两岛之间,跨过宽垠的海峡把桥给架上去,细长得如同一根皮筋。途经槟城大桥时,只觉得车子笔直行驶在蓝与蓝的缝隙里。而身居桥左侧不远的位置有个绿岛,依稀还能看见破败高耸的白色大门把锁在海上的岛又紧锁了一重。
导游先生告诉我,这座岛有两百多年了,同等于槟城的历史。
在医疗还不发达的时候,它用来承接被驱逐的麻风病人,让他们远离健康人群。随后又被改造成了监狱,几乎就是任何悬疑恐怖小说里禁闭岛的现实版原型。但马来西亚的监狱和其他地方的又不尽相同,我们在吉隆坡住的名叫Furama。的五星酒店最好的套间窗外,可以看到市中心一片高楼中唯独有一块单层建筑。它被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包裹,结构却复杂得像美国的五角大楼——那竟然也是一座监狱。马来西亚的监狱神似植物园,人第一眼的目光总会被生长在监狱里昂然蓬勃的植物给吸引,引发关进去也非多可怕之事的感想。
而槟城大桥右侧同等距离还有一座岛,小得可怜。导游先生解释说那是失败的人工岛,原本可有十多个足球场那么大,但海水涤荡沙泥,慢慢就把它吞噬掉了。我心里却觉得这是应该的。人类治愈了麻风病,能在海底打通隧道,但自然始终存在某一部分,是无法被人类复制、模仿和改造的。
【马六甲海事博物馆】
刚刚重温过《泰坦尼克号》的人多多少少对于大船有一些情结。马六甲之行中,从马六甲河弃船上岸,从一个博物馆出来转个弯突然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艘船,一艘像模像样的、堪称庞大的,关键是完完全全坐落于陆上的船一对于内陆长居,甚至没有看过海的人而言,当即确实十分惊艳。
远远看去,船身通体紫檀色,桅杆高高支起,造型相当大气别致。作为一座实实在在的建筑而言,这造型确实是异想天开。就这样看着它,难免会联想到宫崎骏的动画,幻想它也是一座无所不能的移动城堡。
但这只是仿造船形建造的一间海事博物馆。 据说几世纪以前,一艘载着马六甲大量宝藏的船在前往葡萄牙的路途中发生意外,最后沉没在马六甲海岸附近。这座海事博物馆就是在1990年依照那艘葡萄牙航海船的结构建造而成。攀上船顶,沿旋转楼梯往下,可以看见橱窗中陈列着马六甲各个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种物品,历史感十足——虽然我一边参观一边仍然抑制不住心里关于拥有一座这样的房子的幻想,实在荒谬。
但是一座船一样的房子,真是我心头的梦啊——只好多合照几张留念了。
P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