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的摇篮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水球。正是在这一望无际、喧腾不息的大洋中,生命开始孕育。
(1)盘古开天地
几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创世纪传说。西方人说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中国人则认为世界是由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人类。三国时代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中这样记载:
很久以前,地球上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混沌一片,既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东西南北,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中间有核的浑圆物体。人类的祖先盘古便在浑圆体的核心中孕育而成。
盘古经过了18000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当他有了知觉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地睁开了眼睛。可是周围一片混沌,他什么都看不见。急切问,他拔下自己的牙齿,把它变成了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浑圆物体被劈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一部分重而浊。前者不断上升,变成了天;后者不断下降,变成了地。
盘古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地诞生在天地之间。
盘古在天地间不断长大。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生长一丈。如此又过了18000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的身体也变得极长。
盘古想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他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了大地。在他倒下去的刹那间,他的两只眼睛飞上天空,分别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两眼中的液体洒向天空,变成天空的点点繁星。他的汗水变成了地面的湖泊,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毛发变成了草原和森林。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清风和云雾,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化做了东岳泰山,脚化做了西岳华山,左臂化做了南岳衡山,右臂化做了北岳恒山,腹部则化做了中岳嵩山。
从此人世间有了阳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人类开始繁衍。
不过,盘古开天地只是古代人在知识有限的情况下想象的产物,并非科学的解释。生命究竟是上帝创造的还是地球发展的产物,对于这个问题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争论,科学终于证明了生命是地球的产物。 (2)生命的进化
生命从单细胞的形成开始,它们在水中生活、嬉戏、游弋、繁衍和增殖。经过几亿年的演变,生命由低级向高级进化,不少生物由大海移向陆地,人类也是这样。
海底“化石”的研究也解释了亿万年前海底里生命的活动情况。海底“化石”是古海底的一些生物遗体。在地壳的运动中,古老的海底有的上升成陆地、高山,有的下沉形成海沟,亿万年以后,海底动植物的遗体变成了化石。科学家从这些化石所出土的地层,便可推知亿万年前的海洋里的生命的活动情况。
从约5.6亿年前的寒武纪到约两亿年前的二叠纪,海洋是一个繁荣的世界,生命在不断地进化。
脊椎动物出现在约5亿年前的奥陶纪,后来经过一代一代,逐渐走上陆地。在这之后,总有一些无颚鱼的后代能变换自己的身体结构,适应不断改变的地球环境,不管地球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剧烈变化。无颚鱼没有上下颌骨,嘴不能有效地张合,只能靠吮吸甚至仅靠水的自然流动将食物送进嘴里食用,因此,它们被称做无颌类。经过了一亿年的时间,它们越过了潮间带,爬上陆地,成为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里的居民——两柄动物。
那时的陆地上气候温暖湿润,阳光也比海洋里要充足得多,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也丰富了很多。慢慢地,生命度过了两栖阶段,脱离了海洋。
到了2亿3千多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动物异常繁盛。但这时原始哺乳动物和原始的鸟类已经出现,繁盛的被子植物也在这时发展起来。
又过了一亿一千万年,哺乳动物才成为陆地上的统治者。和我们人类有直接关系的灵长类就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分支,但它们的出现却要晚得多,只有2500多万年的历史。人类的祖先诞生在约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这是整个生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为什么海洋能在生命发展史上发挥这么重要的作用呢?这是因为海洋具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海水里的碳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氧……这些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都是生命所不可缺少的。而且,水一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海洋拥抱和守护着那些原始的生命,使得这些生命可以进行新陈代谢。海洋挡住了阳光,使得直射到地球上的紫外线不至于伤害到那些原始的生命。海水吸收了阳光,温暖的海水表层成了生命的摇篮。这些生活在海洋里的原始生命慢慢进化着,它们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的器官进化成了消化和排泄器官;它们用来感觉光线的部位进化成了眼睛,用来活动的部位进化成了鱼鳍,那些支配和协调动作的部分进化成为神经和脑。
生命就这样成长、进化,后来有一些离开海洋,来到陆地,有一些则一直留在海洋里。
P0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