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北大学/漫游中国大学丛书
分类
作者 赵书生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由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中国东北大学共同组织编写。该书文字美丽活泼,图片精美,集中描绘了中国东北大学的悠久历史、丰硕成果、杰出人物、美丽校园。书中丰富准确的史料信息,展示了新时期以来,中国东北大学的文化风貌、发展态势。

内容推荐

漫游中国大学丛书以散文化的笔调,图文并茂的形式,紧紧围绕悠久的历史、杰出的人物、丰硕的成果、美丽的校园等要素,系统、形象地描绘了100年来中国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塑造和宣扬中国大学的整体形象,展示中国大学的迷人风采,并鲜明地突出史料性、人文性、可读性、实用性等特性。

该丛书可作为高校师生了解校史及学校发展,回忆大学生活,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包括知校、爱校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荐读本;可作为青年人阅读的人文散文集;可作为学校校庆及对外宣传的资料用书;可作为考生及家长深入了解学校,并为能上“适合于自己的学校、学科专业”填报志愿的参考用书和实用指南;也可作为教育部门向港澳台及海外推介中国大学展示用书。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白山黑水的强音

新开河畔的记忆

知行合一育英才

含义深远的东大校训

少帅掌校

从海峡对岸带回来的校名手迹

第二章 跃动的历史音符

“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

唱着校歌下三台

爱国魂与历史的年轮

危难时刻的掌门人

东北大学复名的信使

第三章 建筑学馆里没有建筑学科

建在河滩上的学校

灯火映照辉煌路

建筑工科的基石

大楼的传承

第四章 材料一条街

材料学科的大本营

助攀枝花开 史册永载

大师风范

静谧的林荫路旁风光无限

第五章 高楼大厦间的小楼房

小楼中的尤里卡骑士

“棋天大圣”和“牛牛”

流光溢彩的学生科技活动

第六章 东大“第一”的故事

三个人、三台电脑、三万元创造的神话

我国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的诞生

中国大学科学园的摇篮

国产CT机的“鼻祖”

孵化并放飞中国第一个大学软件园

八十年历练的“金字招牌”

第七章 激情与智慧的T型台

氤氲人文的传统情怀

演绎青春的激情校园

社会科学撑起另一片天空

双手浇开艺术花

拼搏进取的奥运魂

第八章 东大——我的家

用勤奋编织的知识摇篮

我在东大有个家

品尽四方关味

美景芳菲入目来

结语

执笔感言

附录

试读章节

知行合一育英才

在东北大学校史展厅里,陈放着王永江题写的“知行合一”条幅。“知行合一”,是王永江为当时东北大学确定的校训。“知行合一”,也是今天的东北大学一直遵循的办学理念。东北大学第三任校长张学良也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去工作,去实践。为力戒纸上谈兵,东大初创时就建有校办工厂并任命留学德国归来的杨毓桢任厂长,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巩固所学。

1923年冬季,经当时的奉天省省长兼东北大学校长王永江批准,东北大学工厂开始筹建,厂址在沈阳北陵大街西侧的长宁寺附近,与东北大学原沈阳北陵大街东侧校址隔道相望。

为办好东大工厂当时的奉天省公署通过东北大学为其投资总额达370万元(奉大洋),折合当时国币170万元。北陵附近有长宁寺一带官邸210亩(约合14万平方米),也被划为东大所有,用以建设大学工厂作为工学院学生实习、实验之所。

建成后的东北大学工厂是一所引进了不少西方国家机械设备的“现代化企业”,开始承接外来的机械生意,承办修理中国各铁路机车、客车零活。

东北大学工厂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使东北大学能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则是为发展民族工业,由富致强,抵御异族侵略。

“九—八”事变前,东大工厂已成为东北四大工厂之一,与当时的皇姑屯机车、兵工厂附设机车厂、迫击炮厂附设民生工厂并驾齐驱。

与此同时,东大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从欧美进口大批教学实验仪器,建立起了全国一流、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到1930年全校共有实验室39个。

东北大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不仅在理、工院系得到实施,在文、法、教育院系也是如此。学生经常接触社会,为社会需要而学习。例如,俄文系学生去哈尔滨,住在俄侨的宿舍里,以便练习俄语。文、法学院组织学生赴北京、天津、江浙等地参观,以便学生了解社会。

1931年“九—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霸占了东大工厂,给这个刚刚建成并初显成就的校办企业带来深重的灾难。1933年3月,伪满铁路总局成立,遂将东大工厂划归皇姑屯工厂,称“御花园分厂”,该厂实际上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所垄断,变成了直接服务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工厂了。1935年11月,“御花园分厂”突发火灾,被彻底烧毁,这一把火,记录下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的又_罪行。

东北大学工厂虽然仅存在了六七年,但它对东北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对东北民族工业的振兴,都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工厂虽然不存在了,但其中蕴含的“知行合一”的精神一直被传承下来。今天的东北大学把这一光荣传统继续发扬光大,更加重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学校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到实习基地网络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都深深地印证着知行合一的精神。“五四煤”的同学经过实践锻炼后,深有感触地说:“参加结合专业的生产劳动,是培养工程师及工程科技应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仅有益于从事专业工作,更主要的是树立了不畏艰苦的劳动观点和向劳动者学习、与劳动者结合的感情。”

含义深远的东大校训

从北门进入校园,首先跃入视线的是静卧在鲜花丛中的校训石刻。由校长赫冀成题写的“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八字校训,字迹鲜红醒目,字体刚劲有力,这既是东北大学80余年历史的见证,也是东大人奋斗不息的精神写照。  “自强不息”,出自《易经》,其词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总是刚劲强健而运行不止的,君子观此象而感同身受,因而发愤图强奋斗不息。20世纪前半叶,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外御列强内抗顽敌的历史时期,在沦陷后的东北地区,在东北沦陷后的中国,在作为东北地区文化旗帜和精神堡垒的东北大学,张学良老校长以“自强不息”训导师生,其意义更为特殊,更具有鼓舞斗志、激励精神的巨大作用,而当东北大学流亡关内以后,这“自强不息”的号召,更带有一种悲壮的气氛,具有既鼓舞自己又鼓舞全民族的作用。在中国人的精神发展史中,在中华性格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锤炼自己的坚强意志、铸造自身的人格力量时,总是以“自强不息”作为座右铭,作为精神指引和实践导向。可以说,自强不息在中国人的精神发展史上,发挥了巨大、悠久、深邃的作用。它是中国人性格形成和人格培养的砥砺之石、冶炼之炉和行为圭臬。因此,也可以说,“自强不息”这一词语和思想,是中国文化积极因素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性格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的精神瑰宝,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因此,取而用之,作为校训的内涵,正是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取用民族精神资源,也表达了继承历代民族志士、革命先烈和改革前驱的崇高志向。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的、基本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哲学命题。“知”指知识;“行”指行动。明代的王守仁则是“知行合一”说的代表。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现在讲“知行合一”,已经不完全等同于原来的意思,而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主张知行统一,两者是一种实践的、辩证的关系,“知”是在“行”的基础上产生的;然后,在总结、反思“行”的基础上,产生了“知”;再后,又以“知”指导“行”。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辩证地发展提高。

东大校训的两个短语,分别出自张学良与王永江,它们曾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今天,东北大学将这两个短语合在一起,组成新的校训,既秉承了东大传统精神,又赋予其新的意义,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也是历史传统与现实精神的碰撞,新校训所产生的新的思想火花,必将引领今日东大人取得更令人瞩目的成绩。

P13-17

序言

巍巍学府,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程,其发展坎坷曲折,历尽艰辛,但始终背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执着前行。一批批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为新中国建立、发展奉献智慧乃至生命的先驱,一位位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一代代中华英才从大学校园中走出;领袖风采,大师风范,精英魅力,铸就了大学校园无数不朽的篇章。

历史使校园的人文积淀日益深厚,也使校园更加色彩斑斓。代代学人治学问、求真理,大师学者辛勤耕耘、传道授业解惑,使莘莘学子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熏陶,接受精神的洗礼,成为思想健康、行为积极、不畏挑战,勇担国家建设发展重任的人,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栋梁。

中国的高等学校虽风格各异,但教书育人、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是它们共同的特征。高等学校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着。

《漫游中国大学》丛书,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字,触摸大学历史的厚重承载,展示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传统、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和卓越贡献,十分有意义,也十分有价值。

希望广大读者能在《漫游中国大学》中获得启迪,在漫步中体验,在沉思中升华,进入崇高的境界。

后记

爱国主义传统是东北大学一面鲜明的旗帜。无论是漫游北陵的老校区,还是现在的南湖校园,置身其中,都能够领略到东大人历久弥新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爱国的激情,从老校长张学良的心中流出,在一代代东大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这种爱国的激情,像蒲公英一样,被东大人在辗转迁徙的足迹中,从东北大地传播到北京、西安、开封和四川等地,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东大的历史也因此深深地打上了爱国主义的烙印,熠熠生辉。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东北大学与东大学子共度除夕时评价的那样,“东北大学最重要的传统,就是爱国主义传统”。这是东北大学的光荣,也是东大人的骄傲。

北陵的老校园,沧桑砺洗,风采依然。漫步其中,眼前浮现的是学子们孜孜以求的身影,耳畔回响的是使命重大图强报国的呐喊。这里曾经大师云集,传道授业,举世瞩目,盛极一时。这里的每棵树木,每座楼舍,都记述着光辉的历史和爱国的豪情,从中你会领悟到东大凝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在东北大学辗转迁移的办学救国道路上得到积淀;在东大学子“一二-岁r运动中获得升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得以凝练和传承。它折射着昔日的辉煌,也铸就了今日东大腾飞的基石。

漫游在如今的校园,透过关丽的风光,你会切身感到东大的速度和魅力。经过八十多年的历练和风雨,东北大学积极拓展现代大学的功能,树立‘知识传授、知识创新、知识物化为一体”的现代大学职能观,树立以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相统一为核心的现代大学人才观,树立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现代大学发展观,树立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大学服务观,使学校成为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发源地,各项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在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有一串串耐人回味的故事,感人至深,历久弥香。

巍巍青松,苍苍翠柏。东大人激情焕发,锐意进取,以“急起直追”的紧迫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树立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学校不断向着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喜获优秀、多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励,捷报纷至沓来。沐浴新时代的春风,东大人信心满怀,豪情万丈,正努力建设着自己的和谐家园。

逝者如斯,时不我待。历史正在创造,文化正在积淀。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成就了我们今天的辉煌。历经坎坷、饱经风雨的东大人,以东北人的血性和豪放,以自强不息的骨气,秉承爱国主义的传统,将继续一路歌唱着走下去。让我们相约百年,到2023年建校百岁华诞之时,东北大学将建成“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漫游那时的校园,一定会更加精彩,更有韵味……

东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2007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