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展示了美国争点效力理论构成及适用状态,而且对于这一制度的语境进行深刻的分析,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真确地了解争点效力理论。正如书中所指出的,在美国民事诉讼中,对判决效力(包括请求效力和争点效力)公正性的保障正是以诉讼过程公正为中心展开的。具体来讲,如果当事人在前诉中对于某个争点已经获得了一个充分且公正的诉讼机会,那么当事人就已经获得了相应的程序保障,而前诉法院对该争点所作裁判就是符合公正要求的,因此就应当有争点效力。否则,就没有争点效力。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同内研究现状
第2章 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
2.1 基本概念
2.1.1 判决
2.1.2 争点
2.1.3 判决效力
2.1.4 争点效力规则
2.2 历史发展
2.2.1 罗马法时代
2.2.2 英同法时代
2.2.3 美国法时代
第3章 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
3.1 与争点效力近似的理论
3.1.1 衡平法上的禁反言
3.1.2 司法上的禁反言
3.1.3 其他系属中的诉讼
3.1.4 遵循先例原则
3.1.5 以前的判决作为证据
3.1.6 双重危险原则
3.2 美国的请求效力理论
3.2.1 请求的界定
3.2.2 吸收规则
3.2.3 禁止规则
3.2.4 特殊问题
第4章 争点裁判有效的前提
4.1 判决的有效性
4.1.1 有管辖权
4.1.2 充分通知
4.2 最终的判决
4.2.1 最终判决的基准时
4.2.2 争点裁判的最终性
4.2.3 重新审理和上诉
4.2.4 前后矛盾的裁判
第5章 争点效力的客观范围
5.1 争点效力的构成要件
5.1.1 前后两诉争点同
5.1.2 被实际诉讼过且被裁判过
5.1.3 该争点裁判是判决的基础
5.2 争点效力的适用例外
5.2.1 特定的法律争点
5.2.2 后诉能够提供比前诉更充分的程序保障
5.2.3 前诉法院裁判过的争点属丁后诉法院专属管辖
5.2.4 前后两诉的证明责任发生了变化
5.2.5 当事人在前诉巾没有公平的、诉讼机会
5.2.6 在前诉中显然无法预见后诉会提出该争点
第6章 争点效力的主观范围
6.1 受约束主体概述
6.2 不受约束的当事人
6.2.1 当事人无法律能力
6.2.2 当事人以其他身份出庭
6.2.3 名义当事人
6.2.4 同一方当事人
6.3 受约束的利害关系人
6.3.1 程序性利害关系人
6.3.2 实体性利害关系人
第7章 争点效力的作用情形
7.1 相互性原则
7.1.1 相互性原则的概述
7.1.2 相互性原则的缺陷
7.1.3 相互性原则的突破
7.2 非相互性原则
7.2.1 非相互性原则的概述
7.2.2 抗辩性使用争点效力
7.2.3 进攻性使厢争点效力
7.2.4 进攻性使用的缺陷
7.2.5 进攻性使用缺陷的消除
第8章 争点效力的运用方式
8.1 否定判决有效性的方式
8.1.1 重新审理和上诉
8.1.2 对判决予以救济
8.2 主张争点效力的方式
8.2.1 当事人主张
8.2.2 主张的时间
8.2.3 主张的证明
8.2.4 裁判的主体
第9章 制度评价与理论启示
9.1 对美国争点效力理沦的客观评价
9.1.1 美国争点效力理论的主要特点
9.1.2 美同争点效力理沦的积极作用
9.1.3 美国争点效力理论的不足之处
9.2 美国争点效力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9.2.1 对我国判决效力理论现状的分析
9.2.2 有关判决效力的法律规定及问题
9.2.3 我国能否引入争点效力理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