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成立(前身为成立于1979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以来,一直将国际化作为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成立了专门的外事工作小组,制定了旨在推动国际化的《外事工作条例》。不仅派出三十多名教师、学生赴国外学习,鼓励教师、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集体组织参加在韩国首尔召开的“世界哲学大会”等,而且大力支持各所、教师延请海外著名专家前来讲学。
近年来,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奥地利、荷兰、瑞士等地的众多著名专家纷来沓至,他们或作精彩的专题演讲,或与师生进行深入座谈。这些著名专家的到来,极大开阔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营造出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本辑是2007年外籍专家讲演集,精选了25篇演讲稿。本书分为“中西人文精神”、“艺术与伦理”、“逻辑与哲学”、“价值与教育”、“俄苏思潮”、“科学·宗教·社会”六个栏目。
第一篇 中西人文精神
人格认同和人格概念
儒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一种对话
道家的人文精神:从诸子人文思潮及其渊源说起
第二篇 艺术与伦理
作为艺术和真理的摄影
活得好与做得好:亚里士多德之幸福的两种含义
艺术,真实性和移用
维系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伦理
第三篇 逻辑与哲学
分析的哲学与叙事的哲学
自然逻辑简史
本质和模态
自我认识及其问题
第四篇 价值与教育
在传统与改革之间:约翰杜威的教育学的当代意义
附录1 杜威哲学的复兴及其主要原因探讨
价值与教育相遇
皮尔士著作中的价值与符号
论帕菲特的“人格认同”理论
第五篇 俄苏思潮
俄苏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是否存在“东方哲学”:简论一个古老的问题“什么是哲学”
作为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全球学
全球化背景下的哲学和人学
第六篇 科学宗教社会
宗教的必然性及其与科学协作的智慧
美国女权主义及其社会、政治和宗教之根
欧洲,身边的镜子?——变化中的世界与中国未来
全球证券市场:想象一个和睦化的社会
科学与宗教:一个西方基督教学者的观点
现代化与世俗化:美国主流新教教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