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启发、开放性思考与创造力的美国教育,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呢?兼具创意巧思的课堂,精彩纷呈,正等着我们见贤思齐!
台湾金石堂“幼教丛书:畅销榜作者用心为您讲述老师家长绝对可以借鉴的美国小学教育!
开心、品德、情商、知识、兴趣、思考、方法、实践,一个都不少!美国小学一到五年级,五花八门的学习生活大揭秘!
著名教育家、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陶宏开教授倾情作序并鼎力推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国小学是这样教孩子的 |
分类 | |
作者 | 江秀雪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讲究启发、开放性思考与创造力的美国教育,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呢?兼具创意巧思的课堂,精彩纷呈,正等着我们见贤思齐! 台湾金石堂“幼教丛书:畅销榜作者用心为您讲述老师家长绝对可以借鉴的美国小学教育! 开心、品德、情商、知识、兴趣、思考、方法、实践,一个都不少!美国小学一到五年级,五花八门的学习生活大揭秘! 著名教育家、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陶宏开教授倾情作序并鼎力推荐! 内容推荐 作为每个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改革不只是针对学校,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从家庭教育改革开始!家长可能改变不了学校,但是可以改进自己——从本书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耐心地倾听孩子,和孩子做知心朋友,与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 本书内容包括:迷惘的小一:从aoe到ABC;忙碌的小二:记不完的法则,忙不完的报告等。 目录 序:自然教育与人为教育——陶宏开/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工作者的两个省思——翁惠玲/台湾资深小学教师 自序——挥手,牵牵?还是乔安? 迷惘的小一:从aoe到ABC 1.充满惊奇的新生座谈 2.课本?课本呢? 3.数学课的六个花招 4.Abracadabra!来玩实验吧1 5.Magnet Program?磁力方案?资优班考试 6.因为你是中国人——中西语言的战争 7.彼得与狼——名曲欣赏 8.舞会 9.期末的神秘礼物 忙碌的小二:记不完的法则,忙不完的报告 1.法则!法则!法则!——回答问题、写作文、认字,分析文章和修改文章的方法 2.报告!报告!报告1 3.环游世界和卖糖果的玛莉阿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 4.拜访本地历史 5.活动背后的省思 6.设计一个游戏 转学的小兰:朋友,家门以外的世界 1.没有墙壁的教室 2.资优英文班QuEsT 3.撑起美国小学的六大支柱——信用、尊重、责任、公平、爱心和好公民精神 4.让孩子多读书的四项秘诀 5.把数学观念带进生活里 6.特别的课——英语、数学以外的课 7.“我怕同学不喜欢我!”——社交、能力不容忽视 8.另类美劳课 9.历史和美术馆的远足 10.州际评量测验 质疑的小四:竞争的开始VS.童话的结束 1.选修音乐课 2.学长笛 3.世界地理竞赛Geography Bee 4.种族歧视? 5.阅读竞赛:Battle of me Books 6.奖励是自信的开始 7.有没有圣诞老人? 毕业的小五:思索未来 1.户外教学(Outdoor School) 2.数学速算法 3.作家研习课 Writer's Workshop 4.长大要当什么? 5.从细胞分裂到健康教育 6.蜜蜂怎么了? 7.参观工业博物馆 8.五年级?毕业了? 后记——姐妹专访 试读章节 小一生在美国不算是学校的新生,因为每所公立小学都附设幼儿园。虽说幼儿园不算正式学制,没有学期测验,但是在适应就学环境来说,幼儿园对小小孩的帮助很大。幼儿园结业前,学校会安排每位小朋友和未来的一年级老师见面,旁观上课情形,扫除孩子对新学期的陌生和恐惧。 新生座谈当天,校园餐厅挤满了学生及家长,校长介绍完各年级的任课老师后,便让大家去孩子的新教室和新老师寒暄。是的,由孩子带着妈妈去新教室,而且,教室不像台湾用数字编班,而是以老师的名字称呼,“珍妮丝太太的教室”是女儿牵牵今年的教室。 其实一年级总共也不过三班,可是容易紧张的妈妈,还是唠唠叨叨地问牵牵,记不记得上学期老师教的新教室怎么走?教室号码是几号?新老师叫什么名字?厕所在哪里?小家伙一副不耐烦的样子,直说:“记得,记得!” 只有114cm高的牵牵,在美国当然算是超小个子,毫不迟疑地走在前头领路,反倒是没有方向感的妈妈老是被其他高孩子挡住,跟丢转错弯,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哎呀,真的很复杂呢!美国小学只有一栋大平房,进了唯一的大门以后,走道一大堆,得先左转,到第一个路口再右转,一直走,走到以为是迷路了时,就到了!妈妈在牵牵后面跟得迷迷糊糊,可是也颇为放心,看样子,上了两年幼儿园的牵牵,不但不容易紧张,还感染到美国学生自信的气派。 “嗨,你们好,你是乔安吧?我是你的新老师珍妮丝太太。”有些微胖的新老师伸出手,和牵牵握手,老师怎么能马上叫出牵牵的名字呢?我带妹妹和牵牵找了位子坐下,发现老师居然能叫出每个新同学的名字!事前的准备工夫做得真令人感动! 珍妮丝太太自我介绍后,发了一张课程表和教室规则给家长,旁边的孩子反而吵闹不休,好像那些乖巧安静的家长们,才是她的新学生。牵牵顽皮的一把抓过纸,往桌下扔!妈妈先是一惊,怎么乱丢东西?喔!原来是个抽屉,和幼儿园时一片板子的桌子不同,牵牵问:“妈妈,这是什么啊?要放什么呢?”好高兴的样子。 “抽屉啊,放东西的吧!”妈妈压低声音回答。 “那这里怎么会凹下去?”问的是抽屉里一条长长的沟槽。 “让你放铅笔的吧,别问了,乖乖听老师讲话!”嘴巴和脑筋都闲不下来是六岁孩子的特征!妈妈看看这个和幼儿园没什么不同的教室,一样是四五个学生分组面对面坐,一样有小书架的阅读区、一台计算机、小小的白板和黑板,没有讲台,墙上一样贴着花花绿绿的字母、月历、同学的名字和生日,只是没有玩具了,学生人数比幼儿园时多五个,一共二十五位。导师只负责教语文和数学、社会三科主科,是的,只有三科;其他音乐、体育和美术,各有专任老师,由于每年级只有三班,所以专任老师负责在不同时段,教全校所有年级。 牵牵从新买的芭比书包里抓出铅笔,放进抽屉深处,再把铅笔推向凹槽,铅笔咕咚咕咚滚进去,又从凹槽推出铅笔,妹妹也挤过来凑热闹,两人玩得把额头贴上桌面了!妈妈只好再轻声阻止……一年级了,可以有个变魔术一样的桌子,真好啊! 可是呢,老师接着说:“一年级要开始有回家功课了,但是请放心,不会超过十分钟。”有没有听错?这么少!没错,老师居然还有些抱歉的解释,“绝对不会花超过十分钟。那么,写完功课做什么呢?随便啊!玩吧!反正不应该花太多时间写功课就是了。如果超过,请赶快和老师反映,可能是哪里出问题了!” 怎么这样呢?有回家作业好像让老师成了祸首!这里的老师是专门启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让孩子觉得不好玩有压力,不是教学初衷。 “所以,前五分钟的功课是看一个属于个别学生程度的故事,后五分钟从星期一发下来的功课列表里选一项来做,一项就好。像是:写十次大写的A和小写的a、字卡里的字(总共六个字)各抄两遍、写两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背家里的住址、画五个A开头的东西、和家人玩一个游戏、写一个句子、数数看你的房间里有几个三角形的东西,列出那些三角形的对象……好简单是不是?何登,你来在空气中用手写个小a吧!” 那个叫何登的褐发小男生,和女儿是死党,就坐在牵牵旁边,很快地站起来,用食指画了个圈再加一竖,就成了小a,是的,这是美国正统的笔顺。 “Excellent!现在看看大家桌上的黄色魔法校车,上面的号码是明天上学的校车号码,别坐错车啰!不然会到不了我们学校喔!头两个星期,大家都得戴魔法校车的姓名牌上学,让同学认识你。明天啊,老师会给每位同学一个魔术号码,所有发下去的纸啦、本子啦,都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和魔术号码,这样以后才能打开老师送的神秘礼物!” 黄色的校车是美国所有公立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交通工具,不仅能送孩子上学,郊游旅行的时候也是孩子们的旅行交通工具。校车司机有些是义工,有些则是学校正式编制的员工,逢年过节总会准备小袋糖果礼物送所有的孩子,当然父母也会让孩子准备个小礼回赠,校车俨然成了一个神秘通道,送孩子离家探险。 “Magic School Bus”便是美国公共电视的一个教育性节目,借此教孩子天文地理,校方有时也让学生在特殊情况时观看。胖胖的女老师这时正诡谲的笑着,眼睛闪成了两颗奇幻的星子,看样子,老师送孩子的神奇探险即将开始啰!P18-23 序言 人们说:生养孩子不容易,教育孩子更不容易!哪位家长不期望孩子成龙成凤?哪家父母不是为孩子操碎了心?可是,结果呢?却往往是事与愿违,使人失望的多,为什么呢?大家都在寻求答案,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地一直在努力地探索。令人高兴的是,这里有位细心的母亲把自己孩子在美国的成长过程作了翔实的记载,本人有幸先睹为快,收获颇丰,愿在此与大家分享。 在看这部书稿时,我不由常常回想起自己在美国十八年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相关经历和体验。再对照回国这八年的教育实践与调查研究,两两相较,脑海里很快地浮现出上面这个题目——“自然教育与人为教育”。 所谓“自然教育”,就是学习并遵循人的成长发育规律,引导孩子“自我成长”;而“人为教育”,则是人们依着自己的想法去实施教育,孩子要按照他人的意图长大。具体到当前中国的现状,也可以对应地称之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关这些方面的理论已有很多不同的阐释,不拟在此赘述。我只把阅后的点滴体会以差异对比的形式分列于下——是优是劣,敬请诸位自我判断;孰此孰彼,仅供大家据实参照: 1.“听”与“想”—— 传统的中国教育多以“听”的方式进行:高高在上的成人总是以教育者自居,认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家长强使孩子好好听话,老师要求学生用心听讲。长此以往,孩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在美国,教育多按“想”的思路开展:成人和孩子平等交流对话,引导、鼓励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十分注意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兴趣。家长伴随孩子一起成长,老师与学生互动教学。 2.被动与主动—— 中国的学生长时间地关在校园里和课堂内,每天十多个小时,他们只能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规定去学习。好不容易才回到家里,父母又给他们安排有培优、家教、练琴、教辅习题等,真的是苦不堪言。大洋彼岸的美国中小学呢,都是下午三点就放学了,家庭作业又不多,孩子们有充裕的时间自主支配、自由发展。所以,那里的孩子很快乐。 3.答案与过程—— 前者,是指单纯注重答案对错的教学模式,用唯一的标准答案评分定成败。这不仅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还往往促使学生们相互抄袭,导致弄虚作假的不良学风。后者,是强调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领悟,从步骤、过程中真正掌握要领和方法。老师鼓励学生举一反三,促成自主的积极学习氛围。 4.大班一锅煮与小班个性化—— 现在,我们这里不少的班上有七八十,甚至上百个学生,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具体进展状况。这必然妨碍公平教育的实现。因为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越多,老师越难对每个孩子尽到责任,尤其是后进的孩子得不到急需的关怀。而本书中所描述的二三十个学生一个班的情景,的确很令人向往。这样的小班教学,使老师得以悉心地关照到每一个孩子,根据他们的不同特性和条件来因材施教。 5.老师中心与孩子中心——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道尊严”古老传统,在中华大地上根深蒂固。在孩子去学校的时候,家长都会一再地叮嘱孩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孩子在课堂上乖乖的,就会被认为是好学生。但是,这样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能够大有作为吗?现在提倡“以人为本”,那学校应该是“以师为本”,还是“以生为本”呢?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实际例子,可以从中归纳出答案来。 6.课本教学与课外阅读—— 为了更好地应试,我们的老师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课本施教,家长也配合着要孩子回来后按照课本复习和预习,不许孩子读“杂书”。其结果,孩子的知识面会相对狭隘,思路也很难打开。在美国的小学里,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小图书角,孩子可以随意抽看,而且每周都要写读书报告。在周末,家长们带孩子去当地设立的社区图书馆,让孩子按着自己的喜好看书或借阅,帮助他们扩展视野。 7.课堂教学与实践体验—— 中国学校的一切安排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室基本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唯一空间。这种长年累月的封闭学习环境,既有损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又局限了他们的认知能力。本书作者的女儿在美国上学期间,经常有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回家后,孩子会饶有兴致地给妈妈讲述各种亲身的体会感受,或在博物馆、科技馆及郊外等地的有趣见闻。这些看似与考试无关的活动安排,不但给了孩子很多的欢乐,更重要的是增长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会见识。 8.系统理论与案例分析—— 中国的课堂上强调循序渐进的体系教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节一章的环环相扣,老师把理论和定律详详细细地讲解给学生听。下课后就是大量的作业,学生们按照课本上明示的定律、公式、语法等去比照着做就行了,不用自己去作深刻的思考。美国的学校多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学生们对鲜活的实际事例进行分析讨论,让孩子们自己去探寻、发现、归纳其中规律性的精华。这样的课堂教学富有生动活泼的吸引力,同时促使了学生们思维潜能的不断开发。 9.考试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很多国际性的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中,中国学生总能获得很多明晃晃的金牌。但直到现在为止,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还没有一个诺贝尔获奖者。这说明中国的教育方式主要着重于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使得莘莘学子很会考试,却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华裔移民,对这方面的感受颇深,她十分庆幸女儿能够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记得2002年春,我从美国退休回到故乡武汉后,老同学和朋友们喜欢问我:“陶宏开,你在美国待了十八年,有什么感觉呀?”我很自然地回答他们:“总的感觉就是一个词——Naturalism,就是‘自然主义’的意思。特别是那里的教育,是自然地采用自然的教学模式,自然地遵守自然的规律和法则。”这样自然的教学方式很人性化,学生有很多自由的选择,没有太多太大的压力,也就不会那么痛苦,也出了很多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 同理,也可以说我写的这篇序也是很自然地从大脑中涌流而出。我在上面排列的九个方面的对比,都可以从这本书的纪实性故事中采择到对应的绵绵花絮。读完这卷饱含母爱的书稿,我好像看到繁星似的片片花絮给那可爱的小女孩铺了一条五彩缤纷的成长之路。众位家长们,我相信,只要认真地把这本书反复多看几遍,你们肯定能从中找到不少科学的自然教育方法,很真实,很好学,可以帮助你们的梦想成真。 有人可能会问:陶老师,我们这里的学校不像别人那样,我们家长又改变不了学校,怎么办呢?回答很简单:从自己改变起。 经过数十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每个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改革不只是针对学校,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从家庭教育改革开始!家长可能改变不了学校,但是可以改进自己——从本书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耐心地倾听孩子,和孩子做知心朋友,与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中心 陶宏开 2010年3月6日晚于武汉家中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每个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改革不只是针对学校,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从家庭教育改革开始!家长可能改变不了学校,但是可以改进自己——从本书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耐心地倾听孩子,和孩子做知心朋友,与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 ——华中师范大学陶宏开教授 书中没有艰深的文辞和枯燥的学理,却有丰富珍贵的教学经验、知识与具体范例,是父母以及从事教育工作者的优良读物、难得的教养指引与教学手册。 ——台湾师范大学彭森明教授 身为教师,也是为人父母者,观察目前台湾的家长们,有一半以上是双薪家庭,再加上高离婚率,能像作者这样倾听、陪伴孩子一同成长的家长越来越少了,此书深深引起我对学校以及家庭教育的省思与期盼。 ——台湾资深小学老师翁惠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