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在20岁时就制定了自己的人生箴言,这13条箴言不仅造就了他自己,而且一直影响着他之后的无数有志青年。这13条箴言分别是:(1)节制,即食不过饱,饮而不醉;(2)少言,即言必有益,不作无益闲聊;(3)秩序,即在生活中,把各种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同时做事一定要规定期限;(4)决心,即事情当做必做,而且一定要坚持到底;(5)俭朴,即当花费才花费,决不浪费;(6)勤劳,即珍惜时间,只做有意义的事;(7)坦诚,即真诚待人,言行一致;(8)正直,即不做害人之事,同时履行对他人有益的义务;(9)中庸,即不走极端,以容忍为上;(10)整洁,即衣着整洁,居所干净;(11)平和,即临危不乱,处乱不惊;(12)节欲,即爱惜身体,珍惜生命与名誉;(13)谦逊,即谦虚而不傲慢。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1706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年轻时做过印刷工,1730年成为《宾夕法尼亚报》出版商和发起人,1731年在费城建立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51年帮助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开始后积极参加反英斗争,1775年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与起草《独立宣言》。1776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1781年任美国与英国的谈判代表,之后与英国签订《巴黎和约》。1787年出席制宪会议,主张废除奴隶制。在科学研究上,他发明了避雷针、双焦眼镜、玻璃键琴等。他的一生对人类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 节制 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2 缄默 言必于人于己有益,避免空谈;
3 秩序 东西放在适当的位置,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4 决心 下定决心就坚持到底,做就做到最好;
5 俭朴 用钱必须益于己或利于人,切勿浪费;
6 勤勉 珍惜时间,做有益之事,不为无谓之举;
7 诚恳 不欺骗,思想纯粹,言行踏实;
8 公正 不做不利他人的事,不逃避义务;
9 中庸 避免极端。若受伤害,甘之如饴。
10 整洁 身体、衣服和住所务求整洁。
11 冷静 不因小事、平常之事或不可避免之事而慌乱。
12 节欲 少行房事,除非为了健康或延续子嗣;切勿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损害自己与他人的安宁、名誉。
13 谦虚 向耶稣和苏格拉底学习。
我一直喜欢收集祖辈的逸闻趣事,哪怕是很琐碎的事情。你也许还记得,我们在英国时,我曾跋山涉水,遍访家族中的老人,向他们请教相关的情况。我想,你也许同样希望了解我的生活经历,因为到目前为止,你对我还知之甚少。我现在正好在乡下度假,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都没有其他的事情打扰,于是,我安然坐下,把我的身世原原本本地记述下来。
其实,我这样做还另有深意。我出身卑贱,后来才生活富足,获得荣誉,这全靠上帝的眷顾。至今我一帆风顺,万事无忧,这都得益于我成功的立身处世之道。我的后世子孙会对此抱有兴趣的,因为其中一些处境可能会与他们相似,而我的应对之策也一定值得他们借鉴。
当我回顾往昔时,不禁会想:如果人生能够重演,那么我会很乐意再过一遍同样的生活。我只要求像作家那样,再版的时候能纠正初版的某些谬误,把一些不幸的事变得更顺利些。当然,如果我的这种要求不能被接受,那么我仍然愿意按照上帝的安排重度此生。事实上,人生重演绝无可能,所以最接近这种重演的只有回忆。要让回忆长久保留下来,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笔记下它们。
在此,我将和大多数老人一样抚今追昔,并尽量生动、形象地记录它们。这样做也是为了让那些来阅读的人,不会因为我的喋喋不休而感到厌倦。我将这些写下来,他们可以随自己的意愿,选择看或不看。另外,我得承认(就算我不承认,也没人会相信),写自传可以极大地满足我的虚荣心。实际上,我常常听到或读到“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之类的开场白,此言一出,紧接着准是一大通自吹自擂。人们往往反感他人的自我吹嘘,而对自己的自以为是却毫不在意。
但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对虚荣心都很宽容。因为,我相信这种自我表现对人们自身和周遭的人并无损害。很多时候,一个人怀着虚荣心,感谢他的生活,感谢上帝赐予的一切,其实也无可厚非。
现在,我真的要说感谢上帝,我诚挚地感谢他在过往的时光里,带给我的幸福。他指引我前行,并使我获得了成功。许多事情我都无法预测,但上帝指引我实现了愿望。我必将继续追随上帝的指引,以使幸福能够延续;或者使我在经历那些必经的困难时,能有勇气面对一切。我未来要面临的幸福和苦难,全能的上帝已经预知,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我的一位伯父,同样喜欢收集家族中的逸闻趣事。一次,他交给我一些笔记,里面提到了祖辈的许多事情。我这才知道,原来我们家族在诺桑普顿郡的爱克顿教区已经居住了三百多年,在此之前究竟还住了多久,他也不得而知。大概是从采用“富兰克林”这个姓氏时开始的,因为英国人从那时起才流行使用自己的姓氏。(“富兰克林”原指英国十四五世纪的小土地所有者或自由农。——译者注)伯父他们拥有30英亩的自由领地,以打铁为副业。打铁这一行当一直没有被我们家族抛弃,按照我们的家规,长子都要学习打铁,伯父和我父亲都遵循着这个传统,让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学做铁匠。我查看了爱克顿教区的户口登记簿,里面有我们祖先从1555年以后的出生、婚嫁和丧葬的记录。而之前,这个教区没有任何记录。在那个登记簿里,我发现自己是第五代最年幼儿子的最小儿子。
P1-3
“或许我身上的美国味儿太重了。”这句话是富兰克林对一个英国朋友说的,当时他正遭遇失败,准备回宾夕法尼亚州。他已经阔别宾州11年了,英国曾让他倍享快乐,而英伦的富有、显贵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在那里,聪慧美貌的淑女们倾慕他的才华;贵族绅士允诺给他年金颇丰的官职;学者和科学家也热烈地拥戴他。但是,身在异国的富兰克林经受住了这些诱惑,他对美国的眷恋根深蒂固,丝毫没有因此削弱。
“参天巨木是不可能安然无恙地被移植到别处的。”富兰克林时刻思念着亲人和故土。终于,他整装出发,激情满怀地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回国后,他立即投入到费城如火如荼的独立斗争中。他渴望在自己69岁时,能在政治和外交上谱写出崭新的篇章。他协助起草了《独立宣言》、《宾夕法尼亚州立宪法》、《十三州联邦宪法》以及美国联邦宪法,还起草了《与法结盟条约》、《美英和约》。
富兰克林在《独立宣言》的起草中功勋卓著。在那些仪态庄重、令人生畏的开国元勋中,富兰克林是个例外,他和蔼而亲切。在那些开国元勋中,包括华盛顿、杰斐逊、两位亚当斯、潘恩、亨利、汉密尔顿、麦迪逊、梅森在内的所有人,都目光威严而犀利,让人望而生畏,只有富兰克林的眼里,流露的是脉脉温情。
美国人都渴望英雄,但在心理上又对英雄保持着距离。华盛顿、杰斐逊、林肯,这些伟人广受尊崇,但人们真正能平视的只有富兰克林。他们将他看做自己阵营的一员。在他面前,人们不会感到丝毫的拘束。和任何历史名人相比,富兰克林都更能体现出美国精神。大家对他的热爱,逐渐地让真实的他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美国性格的集合体。一个难以置信的通才:永远精力充沛,全身心地致力于完善自我和推动社会进步;精明而亲和,魅力无处不在;丝毫不盛气凌人;善于求同存异;充分把握机会。同时,他既质朴无华、愤世嫉俗、脚踏实地、注重实际,又善于变通,心怀博爱与睿智;他既尖锐讽刺、有点黑色幽默,又积极热忱地投身于政治工作。富兰克林集这些特点于一身,是两个世纪以来美利坚民族特性的集中体现。如今,我们相信,富兰克林的这种特性,在全美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找到。
富兰克林质疑形而上学,甚至包括怀疑主义,他也不相信唯物主义,认为它虽然唯物但并不实用。富兰克林的哲学思想是彻底的实用主义。他身处理性时代,但他的理性融合了幽默。在他回忆自己如何用理性的态度摒弃素食主义时说:“理性即是便利,因为它可以为人们做任何事找出或者制造一个理由。”身为一名政治活动家,富兰克林从未公开表示过信仰某种政治理论;作为一名科学家,他也不被人的本性和宇宙的实质问题所困扰,而是以自己的真知灼见去探求真理。他沉静、温和并且无畏。他的处事原则是与人为善。当自己犯错误时,他总能听从他人,他认为,出现谬误是人的本性。
从某种层面上说,他似乎十分乏味,既不能自如地挥洒满腔热情,也不会将悲苦一吐为快,他或许都算不上一个典型的美国人。他的爱情也仅仅是因为生活所需。当他发现自己爱上了平凡的里德并且难以割舍时,他就将迎娶她视为一种责任,一生忠诚、无怨无悔。《穷理查年鉴》是一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从中获得了这样的教益:“有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获。”
富兰克林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哲学体系,但他仍可称为一名卓越的大众哲学家,并可称做这一派的先驱,后继之辈包括了从西巴·斯密斯到威尔·罗杰斯这些人。在《穷理查年鉴》中,那些训导性箴言比他那个时代所有牧师的说教都要深广得多,其伦理学说也比牧师的神学有更为深远的意义。今天,虽然人们不再将节俭视作最高美德,但是仍对此怀有敬意,柯立芝也由于坚守这一美德而入主白宫。《自传》始终在彰显如下的大众美德:诚实、节制、勤奋、温和与俭朴,并且让人深深感悟到其中的深刻含义一任何人,只要奉行这些美德,就一定会生活得幸福。
他所倡导的奋斗精神,为千千万万梦想事业有成的青年指明了通往成功的捷径。
——托马斯·杰斐逊(第三任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生下来时,比我们中最穷的人还要穷,但他具有不以自己穷困为耻的勇气,并凭借这一勇气,成为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最出色的人。
——托马斯·杰斐逊
我的一生,能让我敬佩的人只有三位,第一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先生;第二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先生;第三位还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先生。
——乔治·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