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家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清)曾国藩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国藩其人之影响力毋庸置疑,近代伟人案头无不置其著作,以供精研。

《曾国藩家书》亦是曾氏著作当中颇受欢迎版本。

原著与简洁明快的白话译文并具以飨读者,再加上从人性的角度重新诠释,在市面上尚属首次。

珍本国外摄影师摄下的晚清巨幅清晰照片。

内容推荐

《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

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

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读书、立志、有恒”的治学思想。

目录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

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

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

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致四弟(必须加意保养)

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二字)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致九弟(万望毋恼毋怒)

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进益)

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

致诸弟(温经更增长见识)

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

致诸弟(必须立志猛进)

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

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致诸弟(无时不想回家省亲)

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

禀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状)

禀父母(筹划归还借款)

禀父母(在外借债过年)

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

致诸弟(带归度岁之资)

致九弟(述捐银作祭费)

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资助)

禀叔父(不辞劳苦料理朋友的丧事)

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

致诸弟(进谏言戒除骄矜)

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诀)

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

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

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

禀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

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致九弟(述挽胡润帅联)

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

禀父母(请勿悬望得差)

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

禀祖父母(报告考差信)

禀父母(具折奏请日讲)

禀祖父母(报告荣升侍讲)

禀祖父母(报告补侍读)

致诸弟(喜述得会试房差)

禀父母(拟为六弟纳监)

禀父母(贺六弟成就功名)

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

禀叔父母(报告升翰林院侍读学士)

致诸弟(喜述大考升官)

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 )

禀父母(请敬接诰封轴)

禀父母(万望勿入署说公事)

致九弟(述纪梁宜承荫)

致九弟(述让纪瑞承荫)

致九弟(述弟为政优于带兵)

致九弟(述奏议乃为臣之事)

致九弟(述兄弟同获圣恩)

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

致九弟(申请辞退一席)

致诸弟(具奏言兵饷事)

致四弟(述坚守作战之困难)

致诸弟(述营中急需人才)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在事)

致九弟(述告办事好手不多)

致沅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

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

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

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

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

禀父母(述盘查国库巨案)

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

译者后记

显示部分信息

书摘与插画

试读章节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六月廿日,接六弟五月十二日书,七月十六,接四弟九弟五月廿九日书。皆言忙迫之至,寥寥数语、字迹潦草,即县试案首前列,皆不写出。同乡有同日接信者,即考古老先生,皆已详载。同一折差也,各家发信,迟十余日而从容;诸弟发信,早十余日而忙迫,何也?且次次忙迫,无一次从容者,又何也?

男等在京,大小平安,同乡诸家皆好;唯汤海秋于七月八日得病,初九日未刻即逝。八月十八考教习,冯树堂、郭筠仙、朱啸山皆取。湖南今年考差,仅何子贞得差,余皆未放,唯陈岱云光景最苦。男因去年之病,反以不放为乐。王仕四已善为遣回,率五大约在粮船回,现尚未定;渠身体平安,二妹不必挂心。叔父之病,男累求详信直告,至今未得,实不放心。

甲三读《尔雅》,每日二十余字,颇肯率教。六弟今年正月信,欲从罗维山处附来,男甚喜之!后来信绝不提及,不知何故?所付来京之文,殊不甚好。在省读书二年,不见长进,男心实忧之,而无如何,只恨男不善教诲而已。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四弟九弟虽不长进,亦不自满,求大人教六弟,总期不自满足为要。余俟续陈。男谨禀。

◎白话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六月二十日,我接到六弟五月十二日的来信,七月十六日,又接到四弟、九弟五月二十九日的来信。他们在信里都说非常忙碌紧张,寥寥几句话、字迹也很潦草,就是县里考试的第一名和前几名,都没有写出来。同乡里有在同一天接到书信的人,就是考古老先生,人家都已经详细地写下来。同一名信差,发送各家的书信,迟十几天而很充裕;各位弟弟发送信件,早十几天却忙碌紧张,这是为什么呢?而且每次都忙碌紧张,没有一次是从容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儿子一家在京城,大人小孩都平安无事,同乡的各家人都很好;只是汤海秋在七月初八得了病,初九下午三四点时就逝世了。八月十八目考教习,冯树堂、郭筠仙、朱啸山都被录取了。湖南今年的考差,只有何子贞一人得了差,其余的都没有外放,只有陈岱云的境遇最凄苦了。儿子因为去年得的病,反倒因不外放而感到高兴。王仕四已经被妥善地遣送回去了,率五大概乘粮船回去。但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他身体平安,二妹不用牵挂。叔父的病,儿子多次请求把详细的情况写信直接告诉我,直到现在也没收到,实在放心不下。

甲三读《尔雅》,每天能读二十多个字,还算愿意受教的。今年正月六弟来信说,想到罗维山那里跟他求学,儿子感到特别高兴!之后的来信绝口不提这件事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寄到北京的来信,写得不是特别好。在省城读了两年书,看不到有多大的进步,儿子心里实在是为他担忧,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恨自己没有很好地教诲罢了。获得进步,大概第一是要去除骄傲的习气,如果本身就没有任何才能,却又夜郎自大,这是最坏的事情。四弟、九弟虽然没有大的进步,但也不自满,请求双亲大人教导六弟,总要以不自满自足为要务。其余的事就等下次再陈告了。儿子谨禀。

P1-4

后记

译者后记

清王朝晚期的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了“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残喘了六十年,他的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且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世。曾国藩是从清朝官吏到很多现代人都崇拜的偶像之一,青年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的影响之大。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学,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写出的诗歌散文主导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时期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

曾国藩还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由此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琐事的书信集,更是一部包蕴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之道的智慧书。著名学者唐浩明这样评价:“《曾国藩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曾国藩的家书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共有330多封。本书所辑录的家书,内容涉及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恒心、修身、科举考试、理财、选拔人才、作官等方面。从书信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让父母放心;他是最好的哥哥,细致人微地教导弟弟妹妹;他是慈爱的父亲,给后代子孙做出了榜样。这本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道德修养、处事原则、为官之道,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导致精神贫乏的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认真阅读这些浸透心血的文字,不知不觉间能让我们找回自我,还我们一片心灵净土,我们只要用心阅读,一定会获益匪浅。

自古以来,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失去了世袭荫泽。而曾氏家族却英才辈出,出现了如曾纪泽、曾广钧、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的熏染,对子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而且能谆谆教诲。对现代的年轻父母来说,书中的家教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王志茹

2014年10日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