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大政治家》由梁启超等编著,1908至1910年由广智书局陆续分编出版,作者认为近代中国之衰败,唯有崇尚法治,始得振衰起隳,富国强兵。书中被称为六大政治家的是:管仲、商鞅、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张居正。
管仲:如管子者,可以光国史矣。商鞅:商君者法学之钜子,而政治家之雄也。诸葛亮:诸葛忠武侯者,伯仲伊吕,迈越萧曹。李德裕:功烈光明,佐武中兴,与姚、宋等矣。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张居正:江陵为有明一代惟一之大政治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六大政治家(上下)(精)/中国文化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梁启超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六大政治家》由梁启超等编著,1908至1910年由广智书局陆续分编出版,作者认为近代中国之衰败,唯有崇尚法治,始得振衰起隳,富国强兵。书中被称为六大政治家的是:管仲、商鞅、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张居正。 管仲:如管子者,可以光国史矣。商鞅:商君者法学之钜子,而政治家之雄也。诸葛亮:诸葛忠武侯者,伯仲伊吕,迈越萧曹。李德裕:功烈光明,佐武中兴,与姚、宋等矣。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张居正:江陵为有明一代惟一之大政治家。 内容推荐 《中国六大政治家(上下)(精)》由梁启超等编著,以发明管子政术为主,其他杂事不备载。 管子政术,以法治主义及经济政策为两大纲领,故论之特详;而时以东西新学说疏通证明之,使学者得融会之益。 古书文义奥赜,领解非易;《管子》一书,传世更少善本,讹夺百出,前此几成废书。明吴郡赵氏据宋本校正千百余条,即今浙江局本是也。然不能句读者尚往往而有,古今注家益复寥寥,今所传房玄龄注,或云出尹知章,其讹谬穿凿,《黄氏日抄》纠之极多。盖《管子》之难读久矣。本编所引原书正文而附旧注时,亦以己意训释之,或且奋臆校勘,凡以使人易解,武断之诃,所不敢辞。 目录 第一编 管子(新会梁启超述) 例言 自序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管子之时代及其位置 第三章 管子之微时及齐国前此之形势 第四章 管子之爱国心及其返国 第五章 管子之初政 第六章 管子之法治主义 第七章 管子之官僚政治 第八章 管子之官制 第九章 管子内政之条目 第十章 管子之教育 第十一章 管子之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 管子之外交 第十三章 管子之军政 第二编 商君(顺德麦孟华述) 第一章 发端 第二章 战国之时势及商君以前秦国之位置 第三章 商君之入秦及其进用 第四章 商君之政略及其变法 第五章 商君之立法 第六章 商君之司法 第七章 商君之行政 第八章 商君之大权政治 第九章 结论 第三编 诸葛武侯(成阳李岳瑞述)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武侯之时代 第三章 武侯之出处 第四章 武侯之相业(一) 通好吴国 第五章 武侯之相业(二) 征蛮之绩 第六章 武侯之相业(三) 北伐始末 第七章 武侯之遗著 第八章 诸家之评论 第九章 余论 第四编 李卫公(成阳李岳瑞述)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卫公之家世 第三章 卫公之时势 第四章 卫公之历仕 第五章 卫公之相文宗(附甘露之变) 第六章 卫公之相武宗 第七章 卫公之相业(一) 收复幽燕 第八章 卫公之相业(二) 平定回鹘 第九章 卫公之相业(三) 克复河湟之谋 第十章 卫公之相业(四) 平定昭义 第十一章 卫公之相业(五) 杂记 第十二章 武宗之崩及宣宗之立 第十三章 卫公之贬窜及其病殁 第十四章 卫公之文学 第十五章 结论 第五编 王粥公(新会梁启超述) 例言 自序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荆公之时代(上) 第三章 荆公之时代(下) 第四章 荆公之略传 第五章 执政前之荆公(上) 第六章 执政前之荆公(中) 第七章 执政前之荆公(下) 第八章 荆公与神宗 第九章 荆公之政术(一) 总论 第十章 荆公之政术(二) 民政及财政 第十一章 荆公之政术(三) 军政 第十二章 荆公之政术(四) 教育及选举 第十三章 荆公之武功 第十四章 罢政后之荆公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绩 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上) 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下) 第十八章 荆公之用人及交友 第十九章 荆公之家庭 第二十章 荆公之学术 第二十一章 荆公之文学(上) 第二十二章 荆公之文学(下) 第六编 张江陵(赣榆余守德述)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江陵之时代 第三章 江陵之略传 第四章 执政前之江陵(一) 少年时代 第五章 执政前之江陵(二) 入仕时代 第六章 执政前之江陵(三) 归田时代 第七章 执政前之江陵(四) 再起时代 第八章 江陵之柄政(上) 第九章 江陵之柄政(中) 第十章 江陵之柄政(下) 第十一章 江陵之政术(一) 概说 第十二章 江陵之政术(二) 吏治与用人 第十三章 江陵之政术(三) 将略与兵略 第十四章 江陵之政术(四) 理财政策 第十五章 江陵之政术(五) 教育政策 第十六章 江陵之政术(六) 治狱与治盗 第十七章 江陵之学术与著述 第十八章 诸家之评论 第十九章 结论 试读章节 今天下言治术者,有最要之名词数四焉:日国家思想也,日法治精神也,日地方制度也,日经济竞争也,日帝国主义也。此数者皆近二三百年来之产物,新萌芽而新发达者;欧美人所以雄于天下者,日惟有此之故;中国人所以弱于天下者,日惟无此之故。中国人果无此乎。……日:恶,是何言?吾见吾中国人之发达是而萌芽是,有更先于欧美者。谓余不信,请语管子。 管子者,中国之最大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钜子也。顾吾国人数干年来崇拜管子者,不少概见;而訾警之者反倍蓰焉。此误于孟子之言也。孟子之论管子也,与孔子异;孔子虽于器小之讥,偶有微词;而一则称之日:如其仁,如其仁。再则叹之日: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岂非以其事业之所影响,功德之所沾被,不徒在区区一齐,而实能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生面耶?孟子之论管子,轻薄之意,溢于言外,常有彼哉彼哉羞与为伍之心,嘻!其过矣!吾以为孟子之学力,容有非管仲所能及者;管仲之事业,亦有断非孟子所能学者。在孟子当时或亦有为而发,为此过激之言;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乃反吠影吠声,摭至迂极腐之末论以诋警管子。彼于管子何损?而以此误治术,误学理,使先民之良法美意,不获宣于后,而吾国遂涣散积弱以极于今日;吾不得不为后之陋儒罪也! 凡政治之进化,必有阶级;躐阶级而进焉,未有能有功者也。欧洲自十八世纪末,自由民权之学说,披靡一世,用是开今日之治,此稍有识者所同尊也,虽然,当中世黑暗时代,全欧泯泯棼棼,其历史几为血腥所掩。于彼之时,能为诸大国巩厥基础,使继长增高以迄于今者,非孟德斯鸠与卢梭之学说,而马格亚比里与霍布士之学说也。而马氏、霍氏之与吾管子,则地之相去数万里,世之相后数干岁,不期而若合符契;而其立说之偏至,又不能如吾管子之中正者也。 且近世泰西之言政治者,率分三派:其一日主权在君主者,其一日主权在人民者。此二说各有所偏,而皆不适于正;遵之以为治,而利皆不胜其弊。至最近二三十年间,然后主权在国家之说,翕然为斯学之定论。今世四五强国,皆循斯以淳兴焉。问泰西有能于千年前发明斯义者乎?……日无之。有之则惟吾先民管子而已。 美国现大统领罗斯福氏有言:“政治家者,政治学者之臣仆也。”岂不以理想为事实之母,政治学者所发明之学说,而政治家乃得采用之以成其业耶?而政治学者之天职,又不过发明学说以待他人之采用而已;非能自当其冲也。故遍考泰西之历史,其政治家与政治学者,未有能相兼者也。予之翼者两其足,傅之爪者去其角;天之生材,固有所限耶!其以伟大之政治家而兼伟大之政治学者,求诸吾国得两人焉:于后则有王荆公,于前则有管子;此我国足以自豪于世界者也。而政治学者之管子,其博大非荆公所能及;政治家之管子,其成功亦非荆公所能及。故管子倜乎远矣! 前此为管子传者,惟《史记》一篇。然《史记》别裁之书也,其所叙述,往往不依常格;又以幽愤不得志,常借古人一言一事以寄托其孤怨。若《管晏列传》,亦其类也。故徒读《史记·管子传》,必不足以见管子之真面目,欲求真面目必于《管子》。 《管子》一书,后儒多谓战国时人依托之言,非管子自作。虽然,若《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则史公固称焉,谓其著书世多有之,是固未尝以为伪也。(《管子》书中,有记管子卒后事者,且有《管子解》若干篇。其非尽出管子手撰,无可疑者。度其中十之六七为原文,十之三四为后人增益,此则《墨子》亦有然,不独《管子》矣。)且即非自作,而自彼卒后,齐国遵其政者数百年(亦见《史记》本传)。然则虽当时稷下先生所讨论所记载,其亦必衍管子绪论已耳。吾今故据《管子》以传管子,以今日之人之眼光观察管子,以世界之人之眼光观察管子,爱国之士,或有取焉!P7-9 序言 一国之伟人,间世不一见也。苟有一二,则足以光其国之史乘,永其国民之讴思,百世之下,闻其风者,心仪而力追之;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尽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夫导国民以知尊其先民,知学其先民,则史家之职也。我国以世界最古最大之国,取精多而用物宏,其人物之瑰玮绝特,复非他国之所得望;而前此之读书论世者,或持偏至之论,挟主奴之见,引绳批根;而非常之人,非常之业,泯没于谬悠之口者,不可胜数也。若古代之管子、商君,若中世之荆公,吾盖遍征西史欲求其匹俦而不可得。而商君、荆公为世诟病以迄今日,管子亦毁誉参半,即誉之者又非能传其真也。余既为荆公作洗冤录,商君亦得顺德麦氏为之讼直,则《管子传》不可以无述。述之得六万余言,作始于宣统纪元三月朔,旬有六日成。新会梁启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