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夜半撞车/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国)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夜半撞车》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具有典型的“新寓言派”特征,体现了作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一贯的写作风格。

《夜半撞车》描述了这位年轻人在寻觅的过程中,记忆起一幕幕早年生活的片断,重新思索了自己过去的生活,最终,他找到了雅克琳娜·博塞尔让,一切又复归平静。

内容推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编著的《夜半撞车》是“2l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3”评选中法国文学人选怍品。深夜、一名孤独的青年在巴黎街头漫步,被一辆湖绿包的“菲亚特”轿车撞倒了。他与肇事车辆的车主,一位名叫雅克琳娜·博塞尔让的女子一起坐上警车,被送往医院。等他清醒时,却只身躺在一家诊所,那名女子已不见踪影,而他得到了一笔钱。为了弄清事实,离开诊所后,他按照一个不确切的地址,开始寻找、调查那位女子,而那辆肇事的湖绿色“菲亚特”则成了他追寻中的最重要的线索。这位女子使他想起了另一名女子,湖绿色的“菲亚特”使他想起了一辆小型货车。整个寻找的过程又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小说描述了这位年轻人在寻觅的过程中,记忆起一幕幕早年生活的片断,重新思索了自己过去的生活,最终,他找到了雅克琳娜·博塞尔让,一切又复归平静。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在我即将步入成年那遥远的日子里,一天深夜,我穿过方尖碑广场,向协和广场走去,这时,一辆轿车突然从黑暗中冒了出来。起先,我以为它只是与我擦身而过,而后,我感觉从踝骨到膝盖有一阵剧烈的疼痛。我跌倒在人行道上。不过,我还是能够重新站起身来。在一阵玻璃的碎裂声中,这辆轿车已经一个急拐弯,撞在广场拱廊的一根柱子上。车门打开了,一名女子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拱廊下,站在大饭店门口的一个人把我们带进大厅。在他打电话给服务台时,我与那位女子坐在一张红色皮长沙发上等候。她面颊凹陷部分,还有颧骨和前额都受了伤,鲜血淋淋。一位棕色头发理得很短、体格结实的男子走进大厅,朝我们这儿走来。

外面,他们正围着那辆车门大开的轿车,其中一个人在记什么东西,仿佛在做笔录。正当我们登上警事应急队的车的时候,我发现左脚穿的鞋没有了。那位女子和我,我们并肩坐在木头长凳上。而那个壮实的棕发男子则占了我们对面的长凳。他抽着烟,时不时冷冷地瞅我们一眼。透过装了铁栅栏的窗玻璃,我看出我们正顺着杜伊勒里花园堤街而去。他们没让我来得及取回我的鞋,我想,它可能整夜就呆在那儿,在人行道中问。我糊里糊涂,再也不知道我刚才丢弃的究竟是只鞋子,还是一个动物,就是我童年时被车子碾死的那条狗,当时我住在巴黎郊区的居尔泽讷博士街。在我的脑子里,一切都搅和在一起,变得模糊不清。也许,我摔倒时伤着了脑子。我向那位女子转过身去。我很吃惊,她居然穿着一件毛皮大衣。

我想起来了,那正是冬天。而且,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位男子也穿着一件大衣,而我则穿着一件在跳蚤市场买到的这种旧的羊皮衬里上衣。她的毛皮大衣,当然,她不是在跳蚤市场买的。是水獭皮大衣?还是貂皮的?她看上去保养得很好,这与她脸上受的伤形成鲜明的对照。在我的羊皮衬里上衣口袋稍微往上一点的地方,我注意到有一些血迹。我左手手心有一块挺大的擦伤,衣服面料上的血迹,想必是从那儿来的。她站得笔挺,但是,脑袋却歪着,好像在注视地面上什么东西。也许是我那只没有穿鞋的脚。她留着半长的头发,在大厅的灯光下,我看她好像是位金发女子。

快到圣日耳曼一奥赛尔路,警车在沿河街道的红灯前停了下来。那个人一声不吭,继续冷眼依次观察我们俩。最终,我竞不由得产生了某种犯罪感。

交通信号灯还没有转为绿灯。在沿河街道和圣日耳曼·奥赛尔广场街角处的咖啡馆还亮着灯光,我的父亲曾约我在那儿见面。这正是逃跑的时机。也许只要请求这个坐在长凳上的家伙放我们一马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我无法说出片言只语。他在咳嗽,是那种吸烟的人带痰的咳嗽声,我很吃惊,居然听见一种声音。自从发生撞车以来,我的周围是一片深深的寂静,仿佛我已经失去了听觉。我们顺着沿河街道而去。当警车驶上桥的时候,我觉察到她的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腕。她朝我微微一笑,好像要让我安心,但是,我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恐惧。我甚至觉得,她和我,我们好像已经在别的场合相遇过,而且,她一直面带这样的微笑。我究竟在哪儿见过她呢?她使我想起某个很久以前认识的人。坐在我们对面的那名男子睡着了,他的脑袋在胸前摇来晃去。她把我的手腕抓得紧紧的,不一会儿,走出警车后,有人会用手铐把我们俩拴在一起。

过了桥,警车穿过一个门廊,在巴黎市立医院急诊部的院子里停下。我们坐在候诊室里,总是有那名男子为伴,我暗想他究竟是什么角色。是负责监视我们的警察吗?为什么呢?我很想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不过,我不用问,事先就知道他不会理睬我的。从那时起,我说话就声音平淡。在候诊室强烈的灯光下,我的脑子里浮现出这两个词。她和我,我们坐在接待办公室对面的一张长凳上。他则去同办公室里的一位妇女打交道。我与她靠得很近,感觉到她的肩头挨着我的肩头。他呢,他又回到长凳边上和我们有点距离的那个位置。一名红棕色头发的男子,光着脚,身穿一件皮茄克和一条睡裤,在候诊室里,一边不停地走来走去,一边冲着办公室的女人们大喊大叫。他斥责她们对他漠不关心。他很有规律地在我们面前走过,并且试图寻找我的眼睛。但是,我躲避他的目光,因为生怕他跟我说话。接待办公室的一名女子朝他走去,轻轻地把他推了出来。他又回到候诊室,这一回,他则怨声连连,发出长长的呻吟声,仿佛一头快要死去的狗:时不时,一个男人或女人,在治安警察的陪同下,迅速地穿过大厅,随即涌向我们对面的走廊。我寻思,这条走廊可能引向哪里,而且,过一会儿是否就轮到我们,有人会把我们俩推到那里去。有两名女子被几名警察簇拥着穿过候诊室,我明白,她们刚刚从囚车下来,也许就是那辆把我们带到这儿来的囚车。她们身穿毛皮大衣,同我邻座穿的那种一样考究,她们看上去也同样保养得很好。脸上没有受伤。但是,她们各自的手腕上都戴着手铐。

棕色头发的壮实男子向我们示意站起身来,他把我们带到大厅深处。我只穿着一只鞋子走路,感到很尴尬,我心想,最好把另一只也脱掉。我感觉那只没穿鞋的脚的踝骨处一阵剧烈的疼痛。P3-7

序言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获奖最多的犹太裔法国作家。他出生于一九四五年,父亲是商人,母亲是演员,两人常年在外忙碌,对孩子少有关注和爱护。因此,与莫迪亚诺相依为命的兄长早年夭折后,他便在孤寂和郁闷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

莫迪亚诺弱龄早慧,十岁就会写诗,十四五岁就试笔写作小说。中学毕业后进入索邦大学,在预科上了一年便辍学,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一九六六年,年仅二十一岁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完成了处女作《星型广场》,反映犹太人在二次大战中法国被占领时期的窘境。两年后,这部新颖独特的小说问世,名震一时。从此,莫迪亚诺便跻身于法国文坛翘楚之列,并成为“新寓言”派的一员骁将。《星型广场》和《夜巡》(1969)、《环城林荫大道》(1972)构成了他早期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占领时期三部曲”,这三部作品均获得法国文坛上的重要奖项,其中《星型广场》还同时获得两项文学奖。一九七八年发表的《暗店街》获得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一九八四年和一九九六年,因他的全部作品而分别获得彼埃尔·摩纳哥基金会奖和法国国家文学大奖。

寻找、查询、调查、回忆、探求,是莫迪亚诺小说题材中的“主旋律”。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故事背景往往设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被占领时期。主人公承受着沉重的生存压力,他们在险恶、恐怖、阴森的存在困境中“寻根”,他们在寻求自己的“身份”的同时,找寻解脱和慰藉,演绎着“寻找自我”的悲剧。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莫迪亚诺小说创作的题材和寓意起了变化。作品的环境定位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而寻找、探求的旋律发生了变奏。主人公追寻的大多是“失去的时光”,是对过去生活某一片段的回忆,阐释人的存在的悲怆性和渺小性,更多地宣泄了作家的怀旧情绪。

《夜半撞车》(2003)是他的第二十部小说,发表于他创作生涯三十五周年。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年近花甲的叙述者对自己成年前几个月发生的往事的追溯。

深夜,一名孤独的青年在巴黎街头漫步时,被一辆湖绿色的“菲亚特”轿车撞倒。他与肇事车辆的车主,一位名叫雅克琳娜·博塞尔让的女子一起坐上警.车,被送往医院。等他清醒时,却只身躺在一家诊所,这名女子已不见踪影,而他得到了一笔钱。为了弄清事实,离开诊所后,他按照一个不确切的地址,开始寻找、调查这位女子,那辆肇事的湖绿色“菲亚特”则成了他追寻中的最重要的线索。这位女子使他想起了另一名女子,湖绿色的“菲亚特”使他想起了一辆小型货车。整个寻找的过程又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小说描述了这位年轻人的寻觅、探求、回忆和反思。从左岸到右岸,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他经历了一个个无功而返的夜晚,记忆起一幕幕早年生活的片断。最终,他找到了雅克琳娜·博塞尔让。一切都复归平静。

一如莫迪亚诺许多小说作品,《夜半撞车》发生的场景是在巴黎,有着十分确切的街名、位置和地形,赋予故事以真实感。随着叙述的展开,读者徜徉于巴黎的街头巷尾、塞纳河畔,出入于大小旅馆、饭店、咖啡馆,品味着这座城市所弥漫的独特的芬芳。

小说中的时间,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小说的主体,撞车事件发生的时间,定位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某天深夜;另一个时间层面就是“我”叙述的现时;还有就是叙述所追溯的沉积在记忆深处的生活碎片。随着主人公的寻找、查询、探求、回忆,凸现出一个个生活片段,读者可以顺着他所提供的线索,与叙述者一起面对他少年时的颠簸,青年时的穷困,成年前的浑浑噩噩的生活,投入到故事中去。

莫迪亚诺的小说并没有什么情节,其真正的魅力并不在于故事本身,而是在故事所传递和调动的氛围。因而,评论界常常把他的小说称为“氛围小说”(romand’atmosphere)。故事中常常设置悬念,提出疑问,套用侦探小说的手法,紧扣读者心弦,并通过氛围的渲染,来表现作品的寓意。

在《夜半撞车》这部小说中叙述的大多是夜里发生的事。撞车事件发生在深夜,而主人公的整个寻找过程也是在夜间,最终,又是在某个深夜找到了“我”要找的人,展现出六十年代夜巴黎的神秘。不仅如此,甚至,记忆深处被挖掘出的事情也大多发生在夜间,“我”同父亲在咖啡馆的约会,博维埃尔博士主持的讨论会:即使是在早晨或下午,也总是笼罩着一层薄雾,例如他父亲最后的消失,他一边等候女友,一边在浓雾中漫步的情景等等,整个叙事弥漫着团团迷雾,使得作品的基调呈现出灰色和黑色,飘荡着一股神秘莫测的气息。在这样奇特的背景环境中,尽管作者对人物的描摹十分精确,如头发颜色,说话口音,脸部轮廓都极其清晰,但人物依然如谜一般不可捉摸。

然而,在莫迪亚诺的作品中,氛围的渲染只是表达作品寓意的铺垫。他运用虚实结合,真实和梦幻交替的手法,阐发作品深刻的寓意。“夜半撞车”是对一个长期以来无所事事,萎靡不振,犹如生活在黑暗中,“在浓雾中行进”的年轻人的一记当头棒喝。这名年轻人,“没有双亲,没有学业,没有社会地位”,似乎总是半睡半醒。作家笔下乙醚的作用,象征着他处于迷惘、不确定的生存境遇,撞车这一冲击把他从麻木、混沌的精神状态中唤醒,使他“重新开始生活”。而他联想起年幼时所遇到的撞车事故,则表述了作家本人对陌生的母爱的渴望。  莫迪亚诺在法国《新观察家》记者的访谈中坦然承认,小说中所描述的,父亲把儿子送到警察局,只因为儿子伸手向他要钱的这一细节,是他生活中难以磨灭的一幕。缺乏亲情,颠簸不定的寄宿生活,看上去如幽灵般的双亲,内心的焦虑、精神的躁动不安都是作家曾经历和感受的。但是,这并不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家通过想象,把真实的元素重新组合。因为,在莫迪亚诺看来,只有求助于虚构,才能达到表述的精确度。当然,莫迪亚诺并不否认《夜半撞车》是他最具有自我虚构(autofictionnel)化色彩的小说。

显然,这部小说与作家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小说中的寻求、探找不止于为了追忆往昔,为了抒发念旧情怀,更多的是思索人生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虽然,书中结尾处,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果,但“轻纱般的薄雾已然散尽”,人已冲破朦胧的黑夜,一切神秘似乎都是人的臆想。

确实,生活比人们想的要简单得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