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废 话
特纳(Taine)恒谓艺人作业分两时期。第一期,艺人孜孜砣砣,惟恐不及造化之妙,于是凭其真感,尽力奔驰,克臻美善;逮经验渐丰,或虚名既立,功力亦弛,惟取昔日所积recette(法文,义为收入、进账),凑出对付,而真意漓,此第二期之失也。故喜beaute reele(真实之美)者,不能满足架空之幻象与玄想,而富想象之作家,亦指写实主义,境域太窄,屈而不伸。但特纳推论米开朗琪罗,称其第一期,延长亘六十年,作品雄强高超,精力弥满,谓多真感;至《最后的审判》等晚年之作,已多见其吃老本,不能与其前作齐观。顾米开朗琪罗,博大精深,功力绝人,人体所有一切形象,既烂熟胸中,犹不免有缺憾,则丁托列托、鲁本斯、德拉克洛瓦等,应动辄得咎,而威尔茨不堪入目,不待言矣。
吾国近三百年来,习艺方法,恰与特纳所论相左。宋元古法,已不免支用其老本,但其意在抽象,为鹄根本不同,有时为用,且侧重图案方式,其工具虽不完备,但工力精深卓绝之艺人,亦借此绰然逞其逸宕之思,本其抽象原则,取精华而遗粗砺,举笔辄能扼要,物情既具,是谓得神,未尝虞其不足者,以其灵爽存也。夫其道既迁就工具,而为抽象之图,则必向造化中追寻,方冀有所弋获。今惟纵其懒惰,日向古人讨沾余润,案头摹仿,不见一切。须知古人之自养,赖其吸入之真感.正如古人饮食之养生也,若古人以真感得酿成之艺,可摹而得之,是可据人之……以为食也。其梦亘数百年且未醒,其去特纳之论,抑何远也1
1932年
五、儿童如神仙
儿童画之可贵.以其纯乎天趣。至真无饰,至诚无伪,此纯真之葆,乃上帝赋予人人平等之宝物。其赋予之期间,与人智能之启发进化,成正比例。
世间往往有七尺之老童,执笔为画,师法两尺五寸小孩者,以为师其天真、此实大谬。人之可能守其初者,无伪而已。米粉菜叶之中,皆含有消灭天真之成分。若鸡皮鱼翅,更多百分之五十功用,盈年累月,吃进如此之多,人有多少天真,能不为所消灭哉。
故儿童之可贵,在其直觉,如与以甜味,好吃;与以苦味,便不吃。虽用药医病,亦不肯吃,打他则哭,大打必号,久当知痛。其所爱好,与其所惊怖,最低限度,绝无虚荣作用。
儿童如神仙,美哉美哉,其所作为,不可法,亦不能法,尤于绘画。若不佞之平凡无能,对之只有艳羡而已。所不慊于主宰造化者,乃其时期之太短,不稍与以延长也。虽然,倘此世界果有学成之儿童者,吾亦终赞叹倾倒之,与对真儿童同具羡慕也!
1935年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