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介石与新军阀混战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光远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办法。本书以史料为依据,从裁兵、削藩之争,到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张桂联军反蒋、唐生智石友三反蒋,以及蒋冯阎中原大战、宁粤纷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再现了各派系之间的尖锐斗争,揭露了蒋介石在此期间的所作所为。

内容推荐

本书以史料为依据,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北伐胜利后,国民党新军阀混战时期的历史情况。从裁兵、削藩之争,到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张桂联军反蒋、唐生智石友三反蒋,以及蒋冯阎中原大战、宁粤纷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再现了各派系之间的尖锐斗争,揭露了蒋介石在此期间的所作所为。蒋介石机关算尽、时而联甲打乙,时而联乙打甲,下台又上台,终于削平群雄,取得了在国民党中央的统治地位。

目录

第一回 新军阀各霸一方 四谋士为蒋献策

第二回 总司令呈请辞职 众要人通电慰留

第三回 碧云寺祭奠总理 表忠心反遭冷遇

第四回 谈裁兵明争暗斗 提方案各怀私心

第五回 发议论以党治国 赠巨金加入学会

第六回 搞削藩五中全会 争权利吵闹不休

第七回 孙殿英东陵盗宝 蒋介石公然受贿

第八回 行训政五权分立 胡汉民海外归来

第九回 改组派拥汪反蒋 总司令北上阅兵

第十回 编遣会费尽心机 作决议一纸空文

第十一回 党代表指定圈定 汪精卫公开反蒋

第十二回 李宗仁软禁程潜 新桂系湖南事变

第十三回 蒋介石蓄谋倒桂 郑介民武汉诈降

第十四回 李济深出面调停 去南京陷入牢笼

第十五回 唐生智收回旧部 白崇禧化装南逃

第十六回 搞策反封官许 愿挖墙脚不惜重金

第十七回 李明瑞临阵倒戈 定武汉兵不血刃

第十八回 冯玉祥首鼠两端 送木盒巧计拉韩

第十九回 西北军收缩兵力 韩复榘甘棠换旗

第二十回 阎锡山背信弃义 冯玉祥入晋被囚

第二十一回 张学良挑起事端 中东路中俄大战

第二十二回 改组派护党救国 陈公博联络各方

第二十三回 张发奎带头起兵 俞作柏广西响应

第二十四回 争党权蒋汪斗法 论是非相互攻讦

第二十五回 西北军二次反蒋 阎锡山卖友求荣

第二十六回 广西组张桂联军 攻广东先胜后败

第二十七回 石友三炮轰南京 总司令祈求上帝

第二十八回 唐生智树旗反蒋 陷困境被迫外逃

第二十九回 阎锡山河南惊魂 论国是电报纷争

第三十回 反蒋派聚集太原 汪精卫通电助阎

第三十一回 组建中华民国军 展开中原大决战

第三十二回 反蒋军豫东大战 总司令朱集历险

第三十三回 李宗仁进军湖 南黄绍兹贻误战机

第三十四回 平汉路冯军大胜 傅作义占领济南

第三十五回 蒋介石呼吁和平 北平开扩大会议

第三十六回 汪精卫应邀北上 阎锡山五九登基

第三十七回 津浦路晋军大败 中央军全面反攻

第三十八回 东北军举足轻重 张学良通电拥蒋

第三十九回 张少帅兴兵入关 反蒋派彻底失败

第四十回 造舆论积极助蒋 论约法意见分歧

第四十一回 胡汉民南京被囚 触众怒群起反蒋

第四十二回 再造派积极活动 反蒋派二次联合

第四十三回 四监委提弹劾案 陈济棠通电反蒋

第四十四回 南京开国民会议 反蒋派逼蒋下台

第四十五回 广州开非常会议 汪精卫另组政府

第四十六回 石友三反奉失败 反蒋派陈兵衡阳

第四十七回 险中险庐山刺蒋 错中错上海血案

第四十八回 九一八东北事变 不抵抗千古骂名

第四十九回 陈铭枢斡旋和谈 三巨头再次会面

第五十回 上海开和平会议 发通电争吵不休

第五十一回 党代会支离破碎 大学生请愿示威

第五十二回 蒋介石二次下野 组政府孙科上台

第五十三回 邓演达组第三党 麒麟门惨遭杀害

第五十四回 讲合作去皮存骨 定计谋拉汪排胡

第五十五回 烟霞洞中委集会 新格局蒋汪携手

试读章节

1928年6月初,国民革命军占领了北京,北洋军阀政府彻底垮台,这标志着北伐的结束,也预示着国民党各派系暂时团结局面的终结,开始了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曾指出:“国民党新军阀蒋桂冯阎四派,在北京、天津没有打下之前,有一个对张作霖的临时团结。在北京、天津打下之后,这个团结立即解散,变成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

随着北伐的胜利,消除了旧军阀的割据统治,却形成了新军阀的割据局面。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辖18个军,约29万人,占据着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辖25个军,约31万人,占据着陕西、甘肃、河南、山东等地。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辖11个军,约15万人,占据着山西、河北、绥远及平、津等地。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辖16个军,约24万人,占据着广西、湖南、湖北及河北省东部。张学良的东北军占据着东北三省,李济深的粤系占据着广东,此外还有四川的刘湘、杨森、刘文辉。云南的龙云等,大小新军阀,各霸一方。

这些人和旧军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挂着国民党的招牌,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干的却是军阀割据一样的勾当。故人们称他们是国民党新军阀。他们拥兵据地,有军有权,并在太原(阎锡山)、开封(冯玉祥)、武汉(李宗仁)、广州(李济深)设有政治分会,可以任免官吏,收取赋税,征兵征粮,自定法律,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势,国民党新军阀互相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更重要的是地方实力派和蒋介石中央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有人把一部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历史,称之为“反蒋运动史”,他们说:“我们反蒋,不仅因为蒋是一个南京政府的首脑,一个军事头目,一个主观上具有英雄思想、落伍观念的个人。”而是因为他是“国内一切反动势力的总代表”,“国际帝国主义在华的总代理人”,“一切新旧军阀的总头目”,“革命运动进程中的总障碍”。因而非打倒不可。

这时,蒋介石的中央政府只是徒具虚名,政令不出东南,他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改变这种“弱干强枝”的局面,蒋介石夙夜难寐,一心想削平群雄,实现他对全国的独裁统治。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为此,他请来了蒋百里、方本仁、吴忠信、杨永泰四位谋士。为他出谋划策。经过多次的密商,四谋士献出了四条妙计。

第一,蒋百里献“辞职”计。

蒋百里,名方震,笔名飞生,浙江海宁人,1882年生,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后又去德国学习军事,回国后曾任清军管带,浙江都督府总参议,保定军官学校校长,1920年去欧洲考察,后任吴佩孚的参谋长,北伐时投靠蒋介石,并受到蒋的重用,常以师礼待之。后曾任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陆军大学代理校长,1938年在广西病逝。

蒋百里认为: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应呈请辞职,这样做可以显示出你的人格高尚,实践你年初复职时所说的“一俟北伐完成,即当正式辞职”的诺言,将会得到更多的国民拥戴。同时。由于你的辞职,可能引起连锁反应,若各实力派领袖也提出辞职,就可以做到“杯酒释兵权”。若他们表示慰留,你今后工作起来也会更方便。

蒋介石听后。连称妙计。

第二,方本仁献“祭灵”计。

方本仁,字耀亭,湖北团风人,1880年生,1907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军官学堂,曾任江西都督府参谋长、赣西镇守使、赣南镇守使、粤赣边防督办、江西军务督办,孙传芳组织五省联军,方本仁任江西总司令。北伐时投靠蒋介石,被任命为江西宣抚使,第11军军长。后曾任湖北省代主席兼民政厅长、北平政务委员会委员、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抗战前转入经济界,开办长江饭店、同济信托公司。抗战胜利后,在武汉做寓公,全国解放时未去台湾,1951年2月病逝于天津。

方本仁表示:北伐的胜利,总司令功高盖世,世人皆知,亦将名垂青史。然纵观天下,群雄争长,恐总司令一时难以服之。为此,总司令当用先总理之威,压天下群雄。总司令是先总理的学生,先总理生前亦倍加爱护,今先总理的灵柩停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总司令可前往祭灵,以此达到压制群雄的目的。这就叫“拉大旗做虎皮”,也可以说是“以死人压活人”。

蒋介石一面听,一面不住地点头。

第三,吴忠信献“裁兵”计。

吴忠信,字礼卿,安徽合肥人,1884年生,早年毕业于江南武备学堂,1906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吴忠信任京师警察总监。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最早参加中华革命党。1915年和蒋介石一起,领导肇和舰起义,并结拜为盟兄弟。后曾任安徽省主席、贵州省主席、新疆省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是蒋家王朝的重臣。逃到台湾后,任总统府秘书长。1958年在台北病故。

吴忠信表示:各实力派所以能各霸一方,就因为他们有军事实力,有军才有权,总司令应整编全国的军队。遣散各实力派赖以活动的资本,国家就安定了。

蒋介石听后,喜形于色,但又为难地说:“裁军是最敏感的事,我若提出,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一定反对,若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我,是很危险的。”

蒋百里说:“战争结束后,裁兵是全国人民的愿望,可以发动各民间团体,大造裁兵的舆论。更可请财政部长宋子文出面,说明国家财力物力紧张,必须裁兵。”

蒋介石连说两声:“很好!很好!”

第四,杨永泰献“削藩”计。

杨永泰,字畅卿,广东茂名人,1880年生,早年就读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中华民国成立,任众议院议员,加入国民党,1914年与黄兴等人组织“欧事研究会”,1917年任护法军政府财政厅长。广东省长,是政学系的重要成员。很受蒋介石的重用,后曾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司令部秘书长、湖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36年被人刺死。

“削藩”一词。源于西汉文景时代,面对当时诸侯割据的形势,贾谊提出:“天下形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失今不治。必为锢疾。”此后。晁错又向景帝提出有名的“削藩策”,提出:“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因此引起“七国之乱”,晁错被杀。以后,历史上将皇帝削弱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即称为“削藩”。

杨永泰熟知这段历史,但他不愿谈晁错被杀之事。他向蒋介石表示:“唐朝开元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到了玄宗时,出了‘安史之乱’,皆因为‘镇藩割据’。顺宗时,王叔文、王安石向皇帝献策‘削藩’,顺宗也看到了这一点,然已经削不动了,结果,唐朝就亡于‘镇藩割据’。如今天下初定,然各派势力,特别是军事势力,仍各霸一方,只有削藩,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杨永泰还提出,削藩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把各实力派首领调到中央做官,使其脱离老巢,同时取消各地政治分会,这叫“离窝毁巢”。第二步,统一整编全国的军队,使各实力派失去依赖的资本。

杨永泰还具体的提出,削藩策的重点是:“军事上化整为零”,“财经上化零为整”。对付冯玉祥要用“经济”的手段;对付阎锡山要用“政治”的手段:对付李宗仁要用“军事”的手段;对付张学良要用“外交”的手段。

蒋介石十分高兴,认为这一策略实为治国安邦的神机妙算。  四条妙计安排定,蒋介石准备依计而行了。

P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