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的文学评论文选,作者宋炳辉,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师从贾植芳和陈思和教授。
本书收入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与文化和中外文学关系方面的论文28篇。共分四个专辑。第一辑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个案批评;第二辑是文学思潮、文学现象和文学史演变的考察;第三辑是对互联网媒介的出现和普及对文化和文学所引发的一系列变与不变因素的探讨;第四辑则从中外文学关系的角度,讨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外来资源,以及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相关问题。在跨文化交流的历史语境中理解和阐释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作者着力企及的论述目标。
本书为作者的文学评论文选,分四个专辑。第一辑为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个案批评;第二辑是对文学思潮、文学现象和文学史演变的考察;第三辑是关于互联网媒介的出现和普及对文学所引发的一系列变与不变因素的探讨;第四辑则从中外文学关系的角度,讨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外来资源,以及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相关问题。在跨文化交流的历史语境中理解和阐释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作者着力企及的论述目标。
第一辑 作家的风景
手安忆的世界文学视野及其小说观念
面对苦难的现身说法——论张炜的三部长篇小说
《圣天门口》的史诗品格及其伦理反思
所有的一切,都从写实开始——读陈占敏的长篇小说《金童话》
殷慧芬:在都市的边缘凝视
魏志远:追忆与冥想的诱惑
张承志和他的散文《走进大西北之前》
两代人的追求——以王蒙和张承志为例
宽容背后的激情——论王蒙创作的自我超越
后期穆旦的两种表达方式:翻译与创作
柳青现象的启示——重评长篇小说《创业史》
《红日》与当代中国战争文学的转折
破碎的月亮与渺远的日出——老舍与曹禺笔下的两个妓女形象
徐志摩早年日记的发现及其价值
第二辑 世相与史像
时代文化的压力与文体规范的变异——“潜在写作”文体特征的一种探讨
怀旧的姿态与悖论——由电视剧《人间四月天》谈来
区域性文学研究的可能及其限度——谈丁尔纲著《山东当代作家论》的得失
还原具体历史情境拓展社团研究空间——读《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书系》
历史纷应多视角 背景广宜放眼量——评栾梅健《前工业文明与中国文学》兼论文学史研究方法
第三辑 网络、文学与经典
媒质变化的冲击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
开放的经典教育与新世纪文学生态
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经典
关于网络空间与文学经典
关于网络的超文本、交互性与人性的对话
第四辑 中外文学关系
弱势民族文学的影响接受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主体建立——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个侧面
中外文化交往中的世界语运动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方法札记
关于近30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份个人综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