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纸醉金迷/新华现当代文学佳作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恨水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张恨水后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一代文学宗师为您剖析国民性格的深层黑暗在一个充斥着一夜暴富梦想的年代,人们迷失在倒卖黄金炒作债券的金融漩涡,官员贪污、商人投机,女人做诉白党、整个社会都围绕金钱进行着最后的疯狂。官场商场物欲横流,黄金债券一掷千金六十年社会现状再次轮回直面中国社会的金色迷途。

内容推荐

张恨水是二十世纪现代文学史上最高产的作家之一,三四十年代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代表作赢得无数读者,是当时最畅销作的作家。《纸醉金迷》的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五年国民政府陪都重庆。这里麇集着一批灯红酒绿、醉生梦死者。一切都围绕着金钱转,官员贪污、商人及银行家投机、女人做拆白党,一时成风。小说以小公务员魏端本与抗战夫人田佩芝由同居而分手为线索,以众多人物抢购黄金储蓄券发国难财为契机,展开了纷纭复杂的故事。待到抗日战争胜利,投机者的一切均成了幻影。

目录

纸醉金迷

 一 重庆一角大梁子

 二 吊楼上两家庭

 三 回家后的刺激

 四 乘兴而来败兴回

 五 输家心理上的逆袭

 六 一切是撩拨

 七 买金子买金子

 八 半夜奔波

 九 排队

一○ 半曰工夫

一一 皮包的喜剧

一二 起了酸素作用

一三 物伤其类

一四 一场惨败

一五 铸成大错

一六 杯酒论黄金

一七 两位银行经理

一八 再接再厉

一夕殷勤(纸醉金迷之二)

 一 成就了一笔生意

 二 安排下钓饵

 三 入了陷笼

 四 心病

 五 两个跑腿的

 六 巨商的手法

 七 大家都疯魔了

 八 如愿以偿

 九 一夕殷勤

一○ 乐不可支

一一 极度兴奋以后

一二 一张支票

一三 谦恭下士

一四 忍耐心情

一五 破家之始

一六 胜利之夜

一七 弃旧迎新

一八 挤兑

此间乐(纸醉金迷之三)

 一 忙乱了一整天

 二 交换的难关

 三 戏剧性的演出

 四 钻石戒指

 五 心神不定

 六 营救丈夫的工作

 七 夜深时

 八 不可掩的裂痕

 九 一误再误

一○ 破绽中引出了线索

一一 赌徒的太太

一二 人血与猪血

一三 回家后的苦闷

一四 有家不归

一五 各有一个境界

一六 你太残忍了

一七 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一八 此间乐

谁征服了谁(纸醉金迷之四)

 一 居然一切好转

 二 一连串的好消息

 三 魔障复生

 四 失去了母亲的孩子

 五 滚雪球

 六 谁征服了谁

 七 各得其所

 八 皆大欢喜

 九 有钱然后有闲

一○ 凄凉的童歌

一一 黄金变了卦

一二 失败后的麻醉

一三 欢场惊变

一四 舞终人不见

一五 空城一计

一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七 收场几个忍心人

一八 爆竹声中一切除

试读章节

她看完了信,将钞票数一下,可不是一万元。黄桷桠是疏建区的大镇市,常去的。过江就上坡总在几千级。本地人叫作上十里下五里,十里路中间,没有二十丈的平地,上去上坡子到山顶为止,才是平路。若不坐轿子,那真要走掉半条命。他这样子省有什么用?还不够太太看一张牌的钱。但不管怎么样,他那样苦省,自己这样的浪费,那总是对不住丈夫的事。想到这里,又把魏先生留下的信,从头至尾的看上一遍,这里面丝毫没有怨恨的字样,怕今天赶不回来,还叮嘱着不要挂念。她把信看着出了一会神,也就下床漱洗。杨嫂进房来问道:“太太要吃啥子饭食?先端碗面来,要不要得?”魏太太道:“中午你们怎么吃的?”杨嫂道:“先生没有回家,我带着两个娃儿,浪个煮饭?我带他们上的三六九。”魏太太笑道:“那好,又是一天厨房不生火,那也不大像话吧?孩子交给我。你去作晚饭。”杨嫂笑道:“要是要得,你要耐心烦喀。”魏太太道:“我只要不出去,在家里看着孩子,有什么不耐烦?”杨嫂低着头笑了出去,低声说了句:“浪个别脱(犹言那样干脆)。”魏太太听了,心下不大谓然,心想:难道我会生孩子,就不会带孩子。只是这个女佣工,却是自己放纵惯了的,家交给她,孩子也交给她。另换个人,就不能这样放心,只得把这句话全盘忍受了,只当是没有听到。果然,杨嫂抱着牵着,把两个孩子送进来了。大孩子五岁多,是个女孩,小头发蓬着像个鸡窠。上身穿了白花洋纱质,带裙子的童装,在这上面,罩了件冬天用的,骆驼绒大衣。大衣不但是纽扣全没有了,而且胁下还破了个大口,向下面拖着绒片筋。胸面前湿了大块,是油渍糖渍鼻涕口水黏成的膏药状。下面光了腿子,穿了双破皮鞋,而且鞋上的绊带也没有了。两条光腿,那全不用说,都沾遍了泥点。小的这个孩子,是个男孩,约莫是两岁,他倒完全过的冬天。身上的一套西北蓝毛绒编的挂裤,已记不清是那日起所穿胸襟前袖口上,全是结成膏片的脏迹。袖口上脱了毛线,向下挂着穗子。那张小圆脸儿,更不成话,左腮一道黑迹,连着鼻子嘴横抹过来,涂上了右腮。鼻子下面,还是拖两条黄鼻涕,拖到嘴唇。腿上是和姐姐相同,光着下半截。一只脚穿了鞋袜,一只赤脚。魏太太皱了眉头道:“我的天!怎么把孩子弄得这样脏。”杨嫂并没有回答她这个问题,将男孩子交给主妇,扭身就出去了。她好像认为小孩子这样脏,乃是理所当然。魏太太叹了口气把男孩子放在床上,自己舀了盆热水来,给两个小孩子洗过手脸,顷刻之间,找不到日用的脚盆,和两孩子洗了脚,这又找不到脚布。看看床栏上,还有就也遇事从简了,将脸盆放到地板上,换下来两日未曾洗的一件蓝布罩衫,取过来给孩子擦了腿脚,将箱子五屉柜,全翻了一阵,找出十几件小孩儿衣服,挑着适当的,给他们换上了。因对了孩子望着道:“这不也是很好的孩子,交给杨嫂,就弄成那个样子。”有人笑答道:“可不是很好的孩子吗?孩子总是自己带的好。”看时,是隔壁陶伯笙太太呢。她总是那样干净朴素的样子。身上穿了半旧的阴丹士林罩衫,她会熨烫得没有一丝皱纹。头上的长发,在脑后挽了个辫环。脸上略微有点粉晕,似乎仅是抹了一层雪花膏。立刻起身相迎,笑道:“你这位管家太太,也有工夫出来坐坐?”陶太太笑道:“谈什么家,无非是两间屋子。”魏太太屋子里,本来也就秩序大乱,现时和孩子一换衣服,又把面前两把椅子占满了。她只得将衣服抱着一堆,立刻送到桌底下去,口里连道请坐请坐。陶太太坐下来笑道:“打算带孩子出去玩吗?”魏太太道:“那里也不去。我看孩子脏得不成样子,给他收拾收拾。”陶太太道:“是的,住在这大街上,家里一寸空地也没有,孩子没个透空气的地方,健康上大有关系,若是再不给他弄干净一点,更不好了。”魏太太一面拿鞋袜给孩子穿,一面谈话。因道:“我是太笨了,横针不会直竖,孩子的鞋帮子,我也不能做。什么都买个现成的,就是现成的罢,也赌疯了,不给孩子装扮起来。这门娱乐太坏,往后我要改变方针了。”陶太太微笑道:“若是摸个八圈,倒也无所谓,打唆哈可来得凶,我一径不敢伸手。”魏太太心想:她不走人家的,今日特意来此,必有所谓,且先装不知,看她要些什么。因道:“我家成日不举火,举火就是烧饭,热水也没有一杯。你又不吸香烟,我简直没法子招待你。”陶太太道:“不要客气,我有两句话和你商量商量。你不是和胡太太很要好吗?我知道她手边很方便。我有一只镯子,想在她手上押借几万块钱。这件事我不愿老陶知道。他是个好面子的人,他知道押首饰,又要说我丢了他面子了。我想请你悄悄的去和胡太太商量一下。她若认为可以,我再去找她。”魏太太笑道:“你手上也不至于这样紧呀!”陶太太叹了口气道:“你那里知道我们家的事?你不要看老陶三朋四友,成天在外面混,他是完全绷着一个面子。作了人家公司一个交际员,只有两万元佚马费,吸香烟都不够。我们也就是图这个名,写户口册子好看些,免得成了无业游民。两个孩子都在国立中学,学膳费是不要的,可是孩子来信餐餐抢糙米饭吃,吃慢了,饭就没有了,得饿着。大孩子的学校离重庆远,在永川,每餐饭还有两碗没油的蔬菜,八个人吃。第二个孩子在江津,常是一餐饭吃一条臭萝卜干。而且每餐只有两碗饭,只够半饱。两人都来信,饿得实在难受,希望寄一点钱去,让他们买点烧饼吃。大孩子还不断的有点小毛病,不是咳嗽,就是闹湿气,要点医药费。我怕孩子太苦了,打算每人给他两三万块钱。你别看老陶上了牌桌子不在乎,那都是临时乱拉的亏空。真要他立刻掏出一笔现款,他还要去想法子。他也未必给孩子那样多钱,东西我也不带出来,白放在箱子里,换了舍不得,出几个利钱押了它罢。”魏太太没想她托的是这件事。笑道:“进中学的孩子了,你还是这样的疼。”陶太太皱了眉道:“前天和昨天连接到两个孩子的来信诉苦,我饭都吃不下去。我们那一位,倒是不在乎,照样的打牌。

P33-35

序言

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先父张讳恨水先生回到了他视为第二故乡的北平,任北平《新日报》经理并主编副刊《北海》。从1946年至1948年,短短的三年内,父亲写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散文、小品、诗、词、曲赋;还写了多部长篇小说《巴山夜雨》、《纸醉金迷》、《五子登科》、《玉交枝》、《雨淋铃》、《马后桃花》、《岁寒三友》、《一路福星》以及中篇小说《雾中花》、《步步高升》、《人迹板桥霜》、《开门雪尚飘》等。这些小说都是在全国各地报纸上连载,像讽刺北平接受大员丑恶嘴脸的《五子登科》和揭露抗战后期重庆当局搞的“黄金骗局“,可谓燃犀烛照,说出了老百姓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也使那些贪官污吏惶惶不安,父亲为此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纸醉金迷》是父亲这一时期的力作,全书50万字,1946年在上海《新闻报》连载。由于连载时受到了广大读者热烈欢迎和共鸣,所以国广新书局就不待连载完成以分册的形式用《纸醉金迷》、《一夕殷勤》(纸醉金迷之二)、《此间乐》(纸醉金迷之三),广州国广新书局终于在1949年4月出版了《谁征服了谁》(纸醉金迷之四),完成了全卷。同时,就在连载未完时,上海一家电影公司就要求改编为电影,后来上海解放,改编电影之事也就作罢。

《纸醉金迷》描述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主人公,嗜赌成性,最后沦落到出卖自己,抛夫弃子,被那个社会吞噬!书中以她堕落的过程为线索,牵引出了投机商、掮客、跑单邦的游击商、银行家、小公务员、司长、科长、交际花、小贩、拆白党、官僚女佣等形形色色各种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表演,再现了抗战胜利前后的陪都雾重庆官商勾结,沆瀣一气,操纵市场,大发国难财;市民百姓为求一饱,被迫去卖血,点点滴滴的血浆,却化作了达官巨贾歌舞场中举杯欢饮的殷红洒汁!做大官的司长,用公款倒卖黄金,顶罪入狱的是小小的公务员,笔锋直接捅破了重庆当局搞“黄金骗局”的黑幕!这一场“黄金骗局”席卷了多少人的钱,又坑害了多少个家庭,书中用重彩浓墨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官亦商,商亦官大发国难财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纸醉金迷》畸形世态的众生相!诚如书中“凄凉的童歌”所唱的:

买黄金,买黄金,个个动了心。

黑市去卖出,官价来买进,只要守得紧,一赚好几成,什么都不干,大家买黄金。

买黄金,买黄金,个个变了心。

买米钱也成,买布钱也成,借私债也成,挪公款也成,只要钱到手,赶快买黄金。

买黄金,买黄金,疯了多少人。

半夜去排队,银行挤破门。满街兜圈子,各处找头寸,天昏又地黑,只为买黄金。

买黄金,买黄金,害死多少人。

如疯又如痴,不饿也不冷,就算发了财,也得神经病,若是不发财,人财两蚀本。

买黄金,买黄金,疯了大重庆。  家事不在意,国事不关心,个个想黄金,个个说黄金,有了黄金万事足,黄金疯了大重庆。

这就是那个畸形世态的写照,谁读了《纸醉金迷》都会掩卷长思,喟然叹息的!说《纸醉金迷》是父亲的重要力作,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那就是父亲病前所完卷的两部长篇小说,另一部是《巴山夜雨》,而《纸醉金迷》却是他病前出版发行的最后一部巨著。因为写完了《巴山夜雨》和《纸醉金迷》,父亲就突患脑溢血,一病数年,1953年,恢复写作后,身体状况及记性力都大不如前,因而他曾有句云:“三年病久难提笔。”所以能代表他创作水平的最后两部书就是《巴山夜雨》和《纸醉金迷》!2009年,《纸醉金迷》被改编成40集电视连续剧,由陈好、何赛飞、胡可领衔主演,在全国播映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新华出版社的朋友们,要新版发行《纸醉金迷》,让我写几句话,然而由我来堂而皇之地又评又论,我不敢,也不合适,因而就把《纸醉金迷》的成书经过及写作背景,介绍给读者,答谢出版社及读者诸君对父亲的拳拳缅怀之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4: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