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60周年,新华出版社隆重推出长篇纪实文学——《旋风部队——第40军朝鲜战争传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0集团军—一一支英雄的部队!战争年代,其动若狂飙、势如雷霆、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战斗作风,被作战对手惧称为“旋风部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旋风部队(第40军朝鲜战争传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彻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1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60周年,新华出版社隆重推出长篇纪实文学——《旋风部队——第40军朝鲜战争传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0集团军—一一支英雄的部队!战争年代,其动若狂飙、势如雷霆、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战斗作风,被作战对手惧称为“旋风部队”! 内容推荐 第40军,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 60年前,这支部队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 60年后,作为亲历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战士,本书作者历经十几载寻踪、采访,创作出这部以第40集团军为主线,全景式再现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的珍贵作品。以此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 史实性、真实性、权威性是本书的主要特色。本书还配有珍贵的历史图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宏伟决策 岂惧“宣战” 一、美帝侵朝 目标中国 二、未雨绸缪加强边防 三、仁川登陆朝鲜危机 四、唇亡齿寒独自出兵 第二章 紧急“救火”首战告捷 一、宣誓出征紧急“救火” 二、彭总授权揭开序幕 三、麾师楚山怒歼顽敌 四、云山歼敌逐敌江南 第三章 诱敌入瓮主力会战 一、示弱骄敌“牵牛”诱敌 二、抢渡清川江直捣鱼龙浦 三、智取嘎日岭(山亚) 关闭三所里闸门 四、英雄盘肠战平壤获解放 第四章 除夕奇袭驱敌“三七” 一、伍修权“大闹天宫”杜鲁门唬“原子弹” 二、李奇微走马上任我军除夕夜奇袭 三、勇闯临津江趁胜取汉城 四、识破敌圈套天才军事家 第五章 西顶东放破“霹雳战” 一、西顶鏖战血洒汉江 二、东放“掏龙心”捣毁敌师部 三、误差一小时砥平里失利 四、运动防御威武突显英雄本色 第六章 血战百里撕裂敌阵 一、彭总召见勇挑重担 二、百里血战军魂忠烈 三、大兵团云集对峙“三八线” 四、向祖国汇报、毛主席接见 第七章 特殊战争智建“长城” 一、细菌战无恶不作铁证如山赖不掉 二、巧破“绞杀战”粮弹运前线 三、险拆定时炸弹修建地下长城 四、零敲牛皮糖挤占敌阵地 第八章 以打促谈逼敌签约 一、“猎狗”凯南探路谈判设障狡辩 二、“自愿遣返”扣战俘中华儿女护国旗 三、上甘岭坑道战坚持以打促谈 四、严惩李承晚敌服软签约 附录:“旋风部队”威名之由来 后记 试读章节 1950年6月25日凌晨,远东朝鲜半岛雷雨交加,4时,“三八线”上突然响起激烈的枪炮声,内战爆发了! 何谓“三八线”?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尾声,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受降者是战胜国的苏联和美国。当时,美军远在西太平洋,及时赶到朝鲜已不可能。在鞭长莫及的情况下,为不使苏联占到更多便宜,它想出一个花招,命令它的迪安上校和参谋搞个折中方案,作为两军受降的分界线,并限定半个小时交卷。迪安和参谋二人为抢时间,便独出心裁,图省事,拿起笔在地图的北纬38度线上,硬性画出一条红线,后公认为“三八线”。此线经苏联同意,决定此线以北为苏军的受降区,以南为美军的受降区。就这样,一条“三八线”将一个完整的国家一分为二。线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线南,南朝鲜(现今韩国)。这条线也因此潜伏下战争的根源。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1月至9月双方共发生武装冲突达432次之多。 二战后,美国发展迅速。由于它在战争中贩卖军火,发了战争财,赚了1077亿美元;战后,又倾销剩余物资、输出资本和掠夺别国资源,从中获利2000亿美元,充足的资金,使其工农业非常发达,国防军事装备现代化,也是世界一流的……恰在此时,杜鲁门时来运转,逢到一个好机遇,竞爬上了总统宝座。 杜鲁门,1901年高中毕业,当过银行职员,经营过农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过炮兵连长,复员时是陆军少校,曾主持过县的政府工作。他父亲是牲口贩子,没有什么资本……美国的国情是:假若没有雄厚的资本,就别想从政治上向上爬。但杜鲁门是个例外,他善于钻营,竟投靠黑帮当上了参谋员,1944年又成为民主党的副总统候选人。也是人走时、马走膘,他当了82天副总统,总统罗斯福得了脑溢血逝世。按美国宪法规定,依次递补就当上美国总统。 杜鲁门对共产主义力量的崛起,对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澎湃发展,极为不满,恨之入骨,早就有独霸全球的野心。当上总统后,依仗国力的雄厚,军事力量的强大,野心更加膨胀!他便控制西欧、日本,联合各资本主义国家组成反苏反共的大本营,包围和遏制各社会主义国家。并于1947年3月12日公开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一些国家复兴的使命……要包揽全球事务。”1949年他又迫不及待地抛出68号文件,更加露骨地说:“美国只是追求遏制共产主义的目标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国际社会……” 他不仅说,而且采取具体行动,不惜出钱,出设备,武装一些傀儡政府,在各国挑起内战。在越南武装吴庭艳,在南朝鲜扶持李承晚……特别是在中国武装蒋介石,企图凭借蒋军的力量消灭中国共产党,但是,事与愿违,800万蒋军被消灭,蒋介石仓皇逃到台湾,美国虽不想放弃,但找不到借口,也只好灰溜溜地退出中国。 美国退出中国,杜鲁门是不甘心的,他把中国共产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故千方百计地想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革命摇篮中。他施毒计:在政治上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在军事上建立从日本、南朝鲜经台湾到菲律宾、南越、巴基斯坦的半月形包围圈……虎视眈眈,等待时机。 P1-2 序言 早在1990年,笔者撰写《旋风部队——战斗在东北》一书时曾陆续采访过许多老首长、老战友。交谈中,他们热情地谆谆鼓励说: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以“小米加步枪”的劣势装备,战胜了以海陆空现代化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创下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震惊了全世界!战争中,在爬冰卧雪,“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恶劣环境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血与火的激烈残酷斗争中,高举伟大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大旗,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勇敢战斗,前仆后继,与敌人斗智斗勇,出现了全国人人尊敬的黄继光、邱少云式的英雄人物!仅第40军荣记三等功以上者,竟达万余人!这些丰功伟绩、泣鬼神的英雄事迹,应该大写、特写,大力加以宣扬!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作为一个整体,参战部队很多,加之战役面广、情况复杂,写作很难控制、掌握,难度很大,也难以克服。因此,笔者带着——假若写一个军,像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七色光,粗线条地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斗争全貌的设想,较为详尽地重读了第40军军史,从中发现: 第一次战役的第一仗,第40军是在彭总直接指挥下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10月25日首战告捷,毛主席还将它定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 继而,第40军又参加了二、三、四、五次战役,每次战役均系主攻,并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不仅如此,第40军还参加了志愿军的一些特殊战斗。如东西海岸防敌两栖登陆,中朝联军游击支队……特别是板门店停战谈判时,敌派兵骚扰我代表团驻地。我方指出时,敌百般狡辩、抵赖。李克农副外长便邀请120师师长刘振华,派兵巧捉“活”证据,驳得敌人哑口无言,只得低头认罪! 此外,第40军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志愿军最早出国的四个军,其他三个军均回国休整过,唯独第40军一直坚持到敌我双方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才凯旋回国。 因此,笔者认为:若以第40军为主线,附写其他军的重要战斗,这样着笔叙述,或许能达到简略、粗线条地反映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全貌。于是增强信心,下定决心,接受首长战友的嘱托,从事该书写作。 细读《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史》和“第40军军史”,写得既概括又简练,只能满足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却达不到可读性的要求。故笔者以军史为依据,重新采访了志愿军副司令员、原第40军老军长韩先楚,志愿军参谋长、原第40军第一副军长解方等许多老首长、老战友。他们非常关心第40军的成长,谈时热情诚恳,实事求是,责任心非常强,使笔者深受教育,也不断勉励自己克服困难努力写作。 采访当年第40军政治部主任李伯秋将军时,他生病住院,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回忆,他还邀请原第40军作战科长尹灿贞等首长一起座谈。我们几次劝他休息,他都不肯,带病坚持,一连谈了三天! 为更完整、更全面地反映第40军的素质和特征,原第40集团军的杨福臣军长和曹惠臣政委在李英首长的建议下,特邀抗美援朝时期仍健在的军、师、团首长云集锦州,大会谈、分组谈、个别交谈……为作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条件。他们高贵的品德,使我经久不忘,历历在目! 还要特别提到的是,为深入了解彭总和“志司”的有关情况,我们得到军科院,当年彭总的军事秘书杨凤安首长的应允,连续给我们讲课,并赠《驾驭朝鲜战争的人》一书,作为写作时参考。这使我深受感动和鼓励! 该书的写作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书中简称《志史》)、“第40军战史”为根本依据,参照[日]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的《朝鲜战争》(书中简称[日·朝战])的有关资料。另外,各报刊陆续公开发表的有关资料及信息,也随时采纳编入,对此,特表谢意1 201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日,笔者谨以此书缅怀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陈彻 2010年1月于北京 后记 本书书稿,经第40集团军首长认真审核批准,由新华出版社不辞辛劳承印,副社长要力石不仅给予大力支持,而且还为书稿增添副标题,就有了现在的书名——《旋风部队——第40军朝鲜战争传奇》,题目更加醒目、充实。书稿的编辑梁秋克、王晓娜同志,极其认真、负责,工作积极扎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很辛苦,保证了高水平的出版。笔者欣喜之余,回顾采访与撰写的过程,我得到诸多老首长、老战友的无私援助,感激之情,笔墨难以表达;特别是经军史办的同志推荐,采用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墨宝,为本书书名,其笔锋之刚劲、庄重、精美,美不胜收,为书稿添彩增辉,尤为难能可贵……在此,仅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采访、撰写时,使作者感受最深的是:老首长、老战友,他们对第40集团军特别关爱,非常关心她的成长。所以,他们以严谨治军的精神,一再教导我——写史,特别是军史,要抱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写作决不能贪功、夸大,一定要实事求是,认真如实地反映。要将一部真实、准确,又是客观的作品留给后代。对此,作者认真地执行了。 采访遇到的难题是:当谈到他们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与贡献时,往往是轻描淡写,或说年代久远,记不得了。他们从不居功、骄傲,而是异常诚恳与谦恭……但困难与幸运并存,恰逢当年曾任军、师、团级职务仍健在者云集锦州,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大会、小会座谈,互相启发提及,他们才不得不谈,而且多是由他人详谈与补充。使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纠正,对很多问题又增添了生动有趣的细节,使作品得以充实提高。 其中,最最珍贵的是:许多老首长、老战友和军史组的同志,将一些仅存的珍贵历史资料,如第40集团军军史、战例选编、英雄集等,以及奇缺的首长和战斗英雄的照片都贡献出来。更为甚者,竞有老首长将他们战时日记放心的借给我,这是对我最大的信任,这种感激之情是语言难以表达的! 写作中,敌军的资料比较缺乏,在军科院的老首长李英,给了我很大帮助,提供了许多书籍和资料;另外,还邀请杨凤安、齐志学等首长作专题报告,使我大开眼界,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提高。书稿送军审核,老战友祁本宁亲自陪同参观军史馆,热情地边看边讲解,使我获得许多感人的故事和情节;之后,又专门给我提供非常珍贵的史料,其中包括网上的宝贵资料,令我发自肺腑的感谢。此外,在整个撰写过程中,获得国资委李荣融主任以及中汽离退休办袁中益主任等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一并致以谢意。 书稿的打印和校对,李维赛、李烈先同志对我帮助很大,他们对写法、语言和体例,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特别是承接打字、油印、扫描的鲍世伟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尽量使稿件清晰、规整、漂亮,虽数次修改,他也不厌其烦,使稿件、光盘做得尽善尽美。 此外,第40集团军军史编撰办公室刘恩普、韩俊奇、李维敏等同志,不仅尽量满足我对资料、照片的要求,而且非常认真地审阅书稿,对我帮助很大,特别对我在锦时的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总之,对上述诸首长、战友、好友的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我由衷地表示感谢。 撰写主要在家中进行,全家都支持我,第三代的刘晓辰、陈在晨,还教我用电脑,内弟郭维诚也鼓励我。特别是相处半个多世纪的老伴郭维民,为使我专心致志写作,并保证有充足时间,她连涮碗、扫地都不让我干,真是太辛苦。了。 作品中的照片,由于年代久远,又无作者署名,所以只能笼统地致谢,见谅! 在诸多老首长、老战友大力支持下,书稿虽完工,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又缺乏军事理论知识,所以,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故敬请老首长、老战友多多批评指正。 作者 2010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