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比尔·盖茨吗?他创造了微软帝国,引领了20世纪的世界潮流。你知道杰克·韦尔奇吗?他是“全球第一CEO”,“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你知道奥巴马吗?他是现任美国总统。你知道亨利-基辛格吗?他曾是叱咤风云的美国国务卿。你知道奥本海默吗?他是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你知道马友友吗?他是享誉世界的华人音乐家。你知道贝聿铭吗?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以上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哈佛校友。
本书以哈佛大学的名人故事和名言警句为基本素材,分别从目标、自信、行动、学习、思考、合作、品质、朋友、快乐、勇气十个方面加以论述,集思想启迪与人生励志于一身,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可参考的浅显有益的道理。
本书是一本极具思想启迪与励志意义的人生教科书。共十章,分别从目标、自信、行动、学习、思考、合作、品质、朋友、快乐和勇气十个方面,阐述了哈佛人的精神和思想,旨在帮助广大青少年在人生的最关键时期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沿着成功者的足迹前行。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注重以活泼生动的故事阐述浅显有益的道理,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相信书中呈现的每一条哈佛名言都将成为读者朋友最贴心的“导师”。
NO.8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
幸福感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什么是最好的人生目标?有人说是最远大的目标,有人说是最容易实现的目标,但哈佛告诉你,最好的目标,就是那个能让你感到最快乐和最幸福的目标。在哈佛,有一门最受欢迎的选修课——“幸福课”,教这门课的是泰勒·本·沙哈尔教授。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没人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
渐渐的,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他安慰自己: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
大学4年,蒂姆依旧奔忙着。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为了获得好口碑、好成绩。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可是蒂姆却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并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待就是几个钟头。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又感到了厌倦。
蒂姆有自己的目标,也为之努力了,但他并不快乐,所以,他的目标说白了其实只是别人的目标,而他自己却没有一个能让自己快乐、幸福的目标,这样的人生其实也只是一种失败的人生。因此,在选择人生目标时,一定要听从内心的召唤,做快乐的自己。
一个留学生在哈佛大学附近的一间餐馆打工。这天,他雄心勃勃地对着餐馆大厨说:“总有一天我会打进华尔街!”
“年轻人,你毕业后有什么具体打算?”大厨听了好奇地问道。
“毕业后,我就要进入一流的跨国企业工作,不但收入丰厚,而且前途无量。”留学生立即满怀憧憬地说道。
“我不是问你的前途,我是问你将来的人生兴趣。”大厨摇了摇头。
“人生兴趣?”留学生一时无语,他实在不理解大厨的意思。
“如果经济继续低迷下去,餐馆不景气,那我就只好去做银行家了。”大厨叹了口气,小声地说道。
“银行家?”留学生惊得目瞪口呆,甚至疑心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我以前就在华尔街的一家银行上班,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没有半点儿自己的业余生活。”大厨讲起了自己在华尔街的一段岁月,表情十分悲苦。“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烹饪,但是由于工作繁忙,我根本无暇烹饪,每天都以令人生厌的快餐充饥。终于有一天,当我在写字楼里忙到凌晨两点时,我决心辞职了。”
听了这话,留学生更加吃惊了。他怎么都不能把眼前这个满身油烟味的大厨和银行家联想到一起。 “现在我的生活十分愉快,要比以前的生活愉快百倍!”说到这里,大厨会心地笑了起来。
望着大厨那幸福的笑容,留学生似乎也明白了人生的兴趣所在。
什么样的梦想才是好的梦想?银行家的职业在许多人眼里可以说是梦寐以求的,然而故事中银行家的梦想却是做个快乐的厨师。幸福和快乐不正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吗?
在青少年时期,吉姆的父亲就告诫他,将来不要做酿酒人,他们祖祖辈辈以此谋生,专为当地的啤酒厂酿造啤酒,可是他们的生活却没有变得更好。
吉姆接受了父亲的忠告,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几年后又考取了该校的研究生,主攻法律和商业。在读研究生的第二年,吉姆突然有了一种冲动,希望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这么多年来,他除了上学读书以外,还什么都没有干过。他要为今后的人生做出新的选择。
从哈佛毕业后,吉姆当过五年半的野外攀登教练,后来他又在波士顿一家商业咨询公司找到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可是,他的头脑中时常萦绕着一丝疑虑:难道这就是我想一直做到50岁的工作吗?
就在不久前,吉姆帮父亲整理阁楼时,偶然发现了一张黄纸片上的啤酒配方。父亲告诉他说:“现在的啤酒基本都是水,只是上面有一些泡沫。我们过去酿造的啤酒可不是这样。”
吉姆想:美国人总在喝进口的啤酒,但那常常是既不新鲜又走了味儿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酿造更好的啤酒呢?吉姆决定辞职,做一名酿酒人,这时他突然发现,多少年来自己一直真正想干的事情就是这个。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伤感地说了一句:“吉姆,这是我所听到的最愚蠢的话!”
但这并没有阻止吉姆的脚步。他拿出十万美元的积蓄,又从朋友那里募集了十万美元,终于做了一名酿酒人。
啤酒酿造出来后,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它送到消费者手中。销售商们说:“你的啤酒太贵了,而且没人听说过它的名字。”吉姆想了很久,最后,他以曾领导波士顿“倾茶事件”的酿酒人及爱国者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啤酒——塞缪尔·亚当斯。
吉姆打算用直销的方法来打造这个牌子。他将啤酒及冰袋装进大皮箱,穿上笔挺的西装,向一间间酒吧走去。
大多数调酒师起初还以为吉姆是国家税务局的官员,但当他打开皮箱肘,他们才发现原来里面装满啤酒。吉姆向调酒师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如何用父亲祖传的配方开创这家小小的啤酒厂。之后,有个调酒师惊讶地说:“孩子,我喜欢你的故事,但我更喜欢你啤酒的味道。没想到这啤酒会这么好!”
六周后,在美国“大啤酒节”上,吉姆的“塞缪尔·亚当斯”啤酒获得了美国啤酒节的最高奖。
其实开始时,吉姆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走上这条路——做一个酿酒人,但兴趣和执著带他走上了这条道路。他终于成功了。
哈佛有句名言是“烙牛肉饼不会有损你的尊严”,比尔·盖茨也告诉人们“理想不分贵贱”。只要你喜欢,目标本身没有优劣之分。树立目标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热爱它,是否能够满怀激情地为它工作。热爱自己的目标,并全力以赴,不断追求新的目标,这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内心境界。
哈佛名言启示
就像不同的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一样,不同的人对目标的评价也不同。不过不论什么样的目标,都要与幸福快乐相结合。惟其如此,这目标才是一个对自己和社会都有价值的人生目标。
P17-20
你知道比尔·盖茨吗?他创造了微软帝国,引领了20世纪的世界潮流。你知道杰克·韦尔奇吗?他是“全球第一CEO”,“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你知道奥巴马吗?他是现任美国总统。你知道亨利-基辛格吗?他曾是叱咤风云的美国国务卿。你知道奥本海默吗?他是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你知道马友友吗?他是享誉世界的华人音乐家。你知道贝聿铭吗?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以上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哈佛校友。
其实从哈佛大学走出的有相当成就的人又何止这些呢?从1636年建校以来,哈佛为美国、为世界培养的人才中可以统计的有数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七位美国总统,更多的是大批知名学术创始人、世界级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以及企业家、政治家,如诺伯特·德纳、拉尔夫·爱默生、亨利·梭罗、亨利·詹姆斯、查尔斯·皮尔士、罗伯特·弗罗斯特、威廉·詹姆斯、杰罗姆‘布鲁纳、乔治·梅奥等。哈佛与我们中国的关系也是源远流长。我国近代,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如语言学家赵元任、史学家陈寅恪、作家林语堂、经济管理学家杨杏佛、科学家竺可桢、人类学家李济、文学家梁实秋、建筑学家梁思成等。
在2009年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哈佛大学继排名发布以来连续七次位居第一。哈佛这所公认的世界级名校,不仅给美国输送了无数的精英,带来了物质的繁荣,而且也为人类的共同进步贡献着精神养料,而这些精神养料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就蕴涵在哈佛人的言语之中,这些经典言语形成了哈佛近400年的精神积淀和精髓。
为此,我们策划和编著了这本极具思想启迪与励志意义的人生教科书。本书共十章,分别从目标、自信、行动、学习、思考、合作、品质、朋友、快乐和勇气十个方面,阐述了哈佛人的精神和思想,旨在帮助广大青少年在人生的最关键时期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沿着成功者的足迹前行。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注重以活泼生动的故事阐述浅显有益的道理,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相信书中呈现的每一条哈佛名言都将成为读者朋友最贴心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