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迷雾,看见真实的海盗。来自大洋深处的恐怖幽灵?具有冒险精神的航海家?和平时被遗弃的战时武装?某一时期国际战争的辅助力量?抑或是陷于困境的渔民、水手?是天生的恶魔还是迫于无奈……所有的问号都将在书中找到答案。海盗,绝不是遥远的传说。
本书还原了世纪前的海盗生活,从群体到个体,无一不把海盗生活用文字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身负传奇之名,却又普通如常人,甚至比常人更为贫苦潦倒。翻看本书,它将引领您走入海盗黄金时代,目睹海盗血腥味十足的生活。这里没有杜撰和演绎,本意是还原海盗正解海盗、阐述海盗——他们原本也在一群普通人。
海盗,作为一个极富传奇和神秘色彩的群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他们的故事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的面前。小说、童话,以及后来的影视作品,甚至于很多大型的网络游戏也以海盗的故事为题材。不过,这些广为流传的艺术作品离它本来的面貌已经越来越远。《加勒比海盗》、《海贼王》增添了海盗的传奇性。夸大的传奇已经让人们对海盗的理解越来越远离真实,人们把视角集中在影视剧中。看精湛演技者挥舞水手刀……本书就是要透过艺术看海盗,展现历史而不是讲述传说。
上岸后的海盗们大肆劫掠,神圣的祭坛被入侵者任意践踏,经书被粗暴地焚烧,几百年来积累的珍宝被一抢而光。随后在瑟瑟发抖的修道士们绝望的注视下,这些似乎从天而降的魔鬼提着掠夺来的财宝扬长而去,转眼之间那几艘大船又消失在茫茫大海上。
这件事后,修道院的修道士们在祈祷词中又增添了这样一句祷告:“主啊,请你保佑我们不受那些北方来的强盗的侵扰吧!”这些令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在两百年间风声鹤唳不得安宁的“北方强盗”就是来自丹麦的维京人。
海盗的抢掠目标不仅仅局限在海上,他们的魔爪经常伸到沿海城镇或者岛屿上来。公元793年之后的几年,北欧海盗又连续不断地袭击了许多毫无防备的修道院和教堂。这些修道院全都位于北海和爱尔兰的岛屿上。教堂和修道院是欧洲人心中的圣地,这些地方遭到洗劫,对当地人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海盗们之所以把劫掠的目标定为教堂和修道院,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海盗们主要劫掠财物,对修道院中的财宝垂涎不已:另外,当时的北欧海盗还处于蒙昧时期,他们崇拜奥丁神,没有把教堂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之地,没有道德和教义阻挠他们进攻这些毫不设防的圣地:再有就是海盗们袭击教堂时,面对的是手无寸铁的教士,他们从来没有因抢劫而受到抵抗,于是他们就随意地屠杀修道士,或驱使他们成为奴隶。
从9世纪开始,挪威维京人的侵略更加猖獗,范围也更大了。他们往往在夜间出没,趁人不备,突然袭击。几只龙头船出现在海边天际,然后迅速靠岸,一小群人登岸后,突然攻击修道院和村庄,抢走珍宝。烧毁房屋,然后很快地回到船上。有时他们还俘虏女人和壮男,将他们当奴隶卖掉。
当然海盗一般还是在海上进行抢掠的多,维京人的祖先本来就是生活在北欧陆地上的游牧民族,他们也把游牧民族的作风带到了海上,成了海上的“游牧民族”。维京人勇猛、冷酷、狡猾、顽强而善战,每当大敌来临,他们几乎以嗜血般的热情投入战斗。他们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造船专家,又具有最好的航海经验和航海本领。维京海盗在当时赫赫有名,使整个欧洲闻风丧胆。作为海上的游牧民族,船只就像陆地上的马匹一样。是他们征战的工具。他们的龙头船是一种狭长的快速战船,这种船是用厚橡木板为原料制造的,它有一根稳定的龙骨和一张大型的中央帆。海战船一般长20-30米。而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维京战船由于速度快,转向灵活,十分适合远征异地时突然式的劫掠活动。他们快速撞击目标船,使双方船舷“接吻”,其后再进行所谓的接舷战,海盗们从自己的船上跳到商船上开始抢杀掠夺。如果目标是岸边的话,他们常常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海岸,径直冲上海滩,船上的水手随之大喊大叫着涌向岸边。
然而,维京人的海盗战船船身轻、吃水浅,但它的甲板却是露天的,因此不能起到挡风遮雨的作用。虽然有用油脂浸过的皮革覆盖在船的某些部位,但遇上大西洋的狂风巨浪,小小的皮革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水手们在甲板上睡觉,风雨和巨浪仍然使他们又冷又湿,冻死人和夜晚被巨浪卷下海都是很常见的事。由此可见,维京人的这种纵横于大海的行动必须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毅力,在取得胜利之前首先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因此维京人这个名词到今天仍具有勇气的象征意义。
作为海盗,烧杀抢掠是一种被生活所逼迫的举措,当然,这只是海盗的初始动机。但是海盗也慢慢脱离了“被逼迫”的困境,有些人为了财宝等各种利益也陆续走上了海盗这条路。海盗,开始从单纯变得复杂,让人们觉得他们的弊大于利,甚至在脑中把海盗想象成了代表邪恶的种子。
这仿佛是对比性的,没有商船因为海上有了海盗而不去进行海上贸易,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穿梭于各个大洋。满载黄金、货物的轮船吸引着海盗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刀剑、鲜血、战舰、硝烟、自由、浪漫等联系在一起。人们畏惧海盗,因为他们抢劫货物,甚至攻城略地,以杀人掠夺为家常便饭,被他们踏上的船只,甲板上都要流淌着鲜血。人们又向往海盗,因为他们是自由的兄弟,是搏击在广阔海洋的雄鹰,驾着战舰四海航行,谱写传奇。他们给蔚蓝的大海增添了一抹异样的色彩。P13-14
海盗不是一个新的词汇.海盗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维京人的崛起标志着海盗已经跳出了原有的范畴。8世纪时,维京人在欧洲人眼里是野蛮的异教徒,维京人抢劫他们的国家,掳走他们的财富。但维京人不只是海盗和抢掠者。维京人和他们信奉基督教的邻居一样,他们是农民、渔人和工匠,他们是勇敢的航海家和发现家。他们开了海盗崛起的先河,在8世纪末维京人逐渐走向衰落的时候。继承海盗的人已经在各个海域疯狂地蔓延开来。
可以说海盗最令人遐想的应该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的“黄金时代”。这一时代,海盗的名声大震,劫掠也越来越多,海盗的形象也被描述得相当传奇,比如说“海盗学者”威廉、“黑胡子”爱德华、“黑色准男爵”罗伯茨、极富悲剧色彩的基德船长等等。“黄金时代”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大航海发展,殖民地浪潮的兴起。以当时的背景而言,海盗是一个被政府利用的不求政府分发粮饷的“士兵”,他们相互撮合,均有自己的目的与行动方式。残酷的生活和充满血腥的战斗已经把海盗们从正常生活的范畴中排除出去,他们是一个孤体,他们逐渐被世人指责和唾骂,但是人们对海盗更多的是惧怕,尤其是载运财物的商船主,飘扬的海盗旗会让他们惊恐不已。这些游荡在海域里的亡命之徒。是一群化成人形的幽灵,他们的行动往往都夹带着浓烈的血腥味。
如此这般,海盗的形象或许在人们的心中就大打折扣了。但如果我们深究下去的话,就会发现,其实海盗并不能与强盗混为一谈,从字面上来讲,海盗中的“海”带有一定的区域性,而强盗的“强”则暗含了一层掠夺的意思。各个时期海盗生成的原因不一样,如果大致统一的话,应该是为了生存,他们忍受不了当时的残酷压榨的社会,从而选择了这条不归路。人们认为海盗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法律管束,他们是自由的化身。在劫掠生涯中他们也经常想摆脱这种生活,重新回到陆地上去享受平静,但是这种思想太不现实,从充满信心地踏上海盗船,到把愿望看做是“乌托邦”,这是海盗从新手到老手的心理发展过程,海盗最美好的结局和归宿依然是在海盗船上,他们脱离不了现实。
他们扮演着海上魔鬼的角色,在波浪翻滚的海面上,挂在桅杆上的骷髅旗表明了他们的身份。当目标出现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邪恶贪婪的表情,迅速驱动海盗船追击过去。很少有船能逃脱这群海上魔鬼的魔掌。几个世纪的时代变迁,他们却没有被世人排挤出局。在暗处,他们的眼睛依旧闪烁着邪恶贪婪的光泽,伺机等待目标出现。如今,在他们身上很难再找到异于强盗的被迫与无奈,海盗原本的“可敬之处”已经消失殆尽。海盗已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海上强盗,他们已对世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个古老的职业已经步入了消亡期,不得回首了。
在这本重新解读海盗的书的写作过程中,王辉和高燕维、王海山、郭学敏、薛旭光、陈萌萌、王博智、杨璐璐、崔林、刘红超、杨硕等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