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儒家责任伦理学(上中下)/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涂可国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传统儒家责任伦理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阐发,力图建构较为系统的儒家责任伦理学。全书一共分为绪论和十二章,主要探讨了儒家责任伦理的基本概念,梳理了儒家责任伦理的基本内涵,诠释了儒家责任伦理的多元结构,探赜了儒家关于自然与人的责任伦理思想、社会责任伦理思想和国家责任伦理思想,阐述了儒家的责任伦理机制思想和责任伦理主体思想;同时把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置于中西伦理学的大视野中,既对它与西方道德责任思想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性分析,又对其同传统中国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家各派责任伦理思想的异同进行了理性衡定。 作者简介 涂可国,男,1961年12月生,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人。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同年进入山东社会科学院工作至今。历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所长(2003-2009年)、文化研究所所长(2009-2019年)、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2019-2022年),现为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山东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孔子学会会长、山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职以来,共出版专著8部,主编及参著50多部,发表各类文章4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 目录 绪论 上篇 儒家责任伦理的内涵与类型 第一章 儒家责任伦理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儒家之“义”的多重含义 第二节 儒家义务伦理 第三节 儒家之“义”的责任伦理意蕴 第四节 儒家责任伦理结构 第二章 儒家自然与人的责任伦理思想 第一节 生态责任伦理 第二节 为己为人责任伦理 第三节 正人正己责任伦理 第四节 诚信守义责任伦理 第五节 见义勇为责任伦理 第三章 儒家社会责任伦理思想 第一节 儒家社群责任伦理 第二节 儒家家庭责任伦理 第三节 儒家天下责任伦理思想 第四章 儒家国家责任伦理思想 第一节 为国为邦责任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治国安邦责任的主要形态 第三节 治国安邦责任的主要内容 中篇 儒家责任伦理机制思想 第五章 儒家责任伦理天命、人性与理欲机制思想 第一节 责任伦理天命机制 第二节 责任伦理人性机制 第三节 责任伦理理欲机制 第六章 儒家责任伦理心性机制思想 第一节 心学本质论与责任伦理 第二节 心性功能论与责任伦理 第三节 心学功夫论与责任伦理 第四节 心学情感论与责任伦理 第七章 儒家责任伦理的知行、文化和规范机制思想 第一节 责任伦理知行机制 第二节 责任伦理文化机制 第三节 责任伦理规范机制 下篇 儒家主体责任伦理思想与责任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第八章 儒家主体责任伦理思想 第一节 社会角色责任伦理 第二节 社会职业责任伦理 第三节 社会人格责任伦理 第九章 道家责任伦理思想 第一节 无责于人:责任的内涵 第二节 道法自然:责任的指向 第三节 尊道重德:责任的内容 第四节 无为而治:责任的领域 第五节 无我忘我:责任的自我主体承担 第六节 审分明职:责任的职业主体承担 第七节 为而不争:责任的理想人格承担 第十章 墨家责任伦理思想 第一节 “贵义”的道德责任价值取向思想 第二节 注重功利追求的责任伦理特征思想 第三节 以君子责任为中心的主体责任思想 第四节 以自强、先民、利天下为基本内容的责任结构思想 第十一章 法家责任伦理思想 第一节 以责其实:责任内涵 第二节 天下至道:责任类型 第三节 任事守职:主体责任 第四节 控名责实:责任机制 第十二章 西方责任伦理思想 第一节 西方责任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西方责任伦理内涵与类型思想 第三节 西方责任伦理核心机制思想 第四节 西方责任伦理基本特征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序言 郭齐勇 据我所知,本书是可国 主持完成的2014年度国家 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西伦 理学比较视域中的儒家责任 伦理思想研究”的最终成果 ,本书旨在从中西伦理学比 较视域对传统儒家责任伦理 思想展开全面研究,以建构 较为系统的儒家责任伦理学 。 可国是我的学弟,我们 在武汉大学哲学系读书时, 我在1978级,他在1980级 ,曾在珞珈山麓共学。他请 我为他即将出版的《儒家责 任伦理学》作序,我很高兴 。我欣赏他的好学深思、知 行合一。可国有志于哲学社 会科学事业,1984年从母 校毕业之后,他远赴山东社 会科学院专事哲学与儒学研 究。虽然我与他个人交际并 不算多,可长期以来彼此声 气相求。我虽没有专门研究 过儒家责任伦理学,但对儒 家伦理却有一定的关注,先 后主编了《儒家伦理争鸣集 ——以“亲亲互隐”为中心》 和《《儒家伦理新批判〉之 批判》。我也涉猎过儒家的 义务观念和责任思想,认为 “亲亲相隐”既是义务又是权 利。迄今为止,中西方哲学 界、伦理学界绝大多数学者 力主儒家伦理学为一德性伦 理学样态,而将其视为一种 责任伦理学加以彰显的并不 算多,可国筚路蓝缕,他撰 写的《儒家责任伦理学》有 着一定的开创之功。 通读全书,我感到它具 有以下突出特色和建树。 第一,在较为系统研究 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的基础上 ,建构了比较完善的儒家责 任伦理学。本书从中西比较 伦理学的视域,对儒家责任 伦理思想的内涵、特质、根 据、基础、机制、地位、价 值、主体等问题进行深入挖 掘和系统化建构;深入阐释 了儒家明言的和隐含的义务 伦理与责任伦理以及儒家关 于责任伦理的基本内涵,诠 释了儒家的生态责任伦理、 个人责任伦理、社群责任伦 理、家庭责任伦理、国家责 任伦理和天下责任伦理等基 本伦理形态,揭示了儒家有 关责任伦理的天命机制、人 性机制、心性机制、理欲机 制、知行机制、文化机制和 规范机制思想,探颐了儒家 关于社会主体责任伦理的思 想。 第二,依据儒家文献展 开创造性诠释,深入挖掘和 阐发了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的 众多重大学说。本书阐明了 儒家之“义”包含责任伦理的 意蕴,揭示了儒家责任伦理 的深层结构和“责”“任”和“ 责任”诸范畴丰富的内涵, 诠释了“己责”“己任”和“人 责”的主体自我责任伦理结 构,论述了由“责己”与“责 人”所构成的责任伦理主体 指向结构,尤其是围绕责任 伦理内容指向结构,阐述了 儒家的“责善”说、“责过”说 和“责志”说。 第三,采取比较学方法 和类型学方法,把儒家责任 伦理思想同中国诸子百家的 责任伦理思想和西方责任伦 理思想进行比较。它指出儒 家责任伦理思想以仁一义一 礼为三元结构,以体验和直 觉为基本方法,以角色伦理 为主要依托,融汇在心性儒 学、生命儒学、政治儒学、 制度儒学、生活儒学、社会 儒学等各个方面,具有人文 主义和淑世主义的内质,从 而既与中国传统道家、墨家 、法家、佛家等各家责任伦 理思想相区别,又与西方注 重概念推演、逻辑分析和体 系建构不同。尤为可贵的是 ,可国立足于中西伦理学比 较视域对儒家责任伦理实行 “反向格义”,致力于促进儒 家伦理学与马克思主义伦理 学、西方伦理学的互动、互 释、互渗,在本土化与全球 化的双极之间保持必要的张 力,为世界伦理学提供中国 特有的道德哲学智慧。 第四,把汉学与宋学、 经典诠释与辨章学术有机结 合起来,在深入挖掘儒家经 典文献有关责任伦理思想观 念的前提下,对其深刻的义 理进行诠释。可国秉承了武 汉大学哲学系注重思辨和学 理的学术传统,从逻辑与历 史相统一的角度,对儒家责 任伦理不仅进行“内在的理 解”与“客观的呈现”,还围 绕儒家责任伦理的基本概念 内涵、主要类型机制和社会 主体等重大问题展开条理化 的、系统化的探颐。而这些 并非“游谈无根”,而是建立 在大量经典文本训释的基础 上,充分体现了“我注六经” 、回归元典乃至“返本开新” 的经学致思模式。特别值得 一提的是,本书不但材料翔 实、考镜源流,而且疏证到 位、引述规范,可谓持之有 故、言之成理,显现了较为 严谨的学风。 在我看来,本书具有较 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 义。它不但可以弥补现有儒 家义学不足,推动当代伦理 学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当 代儒学的重构和发展,推进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责任伦理 建设,为新时代中国社会构 建责任体系、建立责任制度 、培植责任人格、建构责任 心学、培育责任意识和塑造 责任伦理提供可资借鉴的儒 家文化资源,因而值得向读 者推荐。 尤其可贵的是,可国在 撰写书稿的过程中,经过艰 辛努力,推出了大量成果, 在《哲学研究》等重要期刊 上发表了30多篇C刊论文, 许多还被《新华文摘》《中 国社会科学文献》《高校文 科学报学术文摘》《光明日 报》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 文转载、论点摘编或复印。 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能够 取得如此多的阶段性成果, 实属罕见。看到学弟取得如 此优异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