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儿女两个清华(谈谈我的家庭教育)》编著者邱立勇。
作者在本书中所引用的事例除广为人知的名人名事、哲理故事、媒体报道的事例之外,基本上是我们家和我耳闻目睹的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可能故事本身并不曲折动人,但它却是真实的、鲜活的。我并不想刻意去细化拉长每一个故事,努力打造故事的唯美性、可读性,因为生活中的教育常常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够了。我的指导思想就是想用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育道理,阐明一种我认可的教育观点,介绍一下我采用的教育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双儿女两个清华(谈谈我的家庭教育) |
分类 | |
作者 | 邱立勇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双儿女两个清华(谈谈我的家庭教育)》编著者邱立勇。 作者在本书中所引用的事例除广为人知的名人名事、哲理故事、媒体报道的事例之外,基本上是我们家和我耳闻目睹的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可能故事本身并不曲折动人,但它却是真实的、鲜活的。我并不想刻意去细化拉长每一个故事,努力打造故事的唯美性、可读性,因为生活中的教育常常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够了。我的指导思想就是想用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育道理,阐明一种我认可的教育观点,介绍一下我采用的教育方法。 内容推荐 《一双儿女两个清华(谈谈我的家庭教育)》编著者邱立勇。 《一双儿女两个清华(谈谈我的家庭教育)》内容提要:这是值得已经成为父母、即将成为父母和 将来一定成为父母的所有人阅读的一本书。 作者夫妇对儿女从小的家庭教育引导,对儿女在中小学学习情况的关注督促,再到一双儿女都考上清华大学,甚至到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和继续深造方面的指导与建议的点点滴滴,倾注了他们既是父母又是老师的全部心血。本书是作者夫妇用情感和心血写出来的家庭教育散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培养孩子的社会生活能力 培养孩子节俭的生活方式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培养孩子认知社会的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表现欲 教育孩子自强自立 教育孩子不娇不纵 培养孩子树立终生奋斗的观念 第二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引导孩子向善 培养孩子诚实 培养孩子乐观 培养孩子坚强 培养孩子勇敢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教育孩子学会宽容 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理想 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第三章 家庭教育的方法 重视早期教育 孩子需要表扬 怎样奖励孩子 批评的方法 怎样对孩子严格教育 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 引导孩子交友 因法讲法 家长需要和学校沟通 我的红白脸观 预防和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抓反复有耐心 第四章 培养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呵护好孩子的求知欲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持续、简洁、有效的教育口号 家庭辅导的方法 纠正儿子拖拉的毛病 纠正孩子不踏实的毛病 如何面对孩子的弱科 帮助孩子解决作文难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 不必让孩子“头悬梁”、“锥刺股”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打好进入高中第一仗 家长的期望值要合理 附:两名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材料 附一:张同学的学习经验材料 附二:邱同学的学习经验材料 第五章 加强父母自身的修养 父母要有责任心 创设和睦的家庭氛围 要有把控孩子心态的能力 面对孩子的问题要有解决的办法 父母的表率作用 后记 试读章节 一问到学习,儿子立刻有了精神:“我学习好!” “老师表扬谁?同学们羡慕谁呀?” “当然还是我呀!” 我又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东黎,你再想想,一个学生穿不穿名牌重要吗?” 儿子完全释然。 凡·高睡的是小木床,穿的是裂了口的皮鞋,穷得连妻子都没娶上。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小阁楼里。虽然他们生活都不富足,出身也不高贵,但他们的绘画和童话的光芒却照亮了全人类。 弟子规讲:“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上帝从来都不看轻卑微。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奋斗选择未来。 我给孩子讲的这些道理,慢慢就渗透到了孩子心灵的深处。 有一次,我同事女儿的姥姥给她换了文具盒,原来的文具盒其实还挺好的。正巧赶上东黎的文具盒很破了,我同事的女儿就把淘汰的文具盒送给了东黎。儿子悄悄告诉我:“爸爸,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超过我这个姐姐(我同事的女儿)!” 我儿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就穿过有数的几件妈妈给他买的新衣服,其他的基本上是校服,再就是拾姐姐、亲戚朋友的孩子穿过的衣服。我告诉儿子:“毛主席的新布鞋总是让警卫员穿一阵他再穿,毛主席这么伟大的人物都可以穿别人穿过的鞋,咱有什么不可以的?”儿子因此感觉到,捡别人衣服穿不但不丢人,而且还是一种美德呢,很荣耀。一直到后来在清华大学读书,儿子都还时常穿他姥姥给他手工做的布鞋。 我女儿两周岁的时候,一次她妈妈领她上街去玩儿,看见卖香蕉的,妈妈知道女儿爱吃香蕉,就问摊主:“多少钱一斤?” 卖香蕉的说:“两块三”。 女儿赶紧对妈妈说:“这么贵,咱不买了。” 惊得卖香蕉的人连声称赞:“这闺女太懂事了!这闺女太懂事了!” 儿子三周岁的时候跟他妈妈在院里玩儿。我家院里种了一棵葡萄树,当时葡萄才长成型,还很小、很青。儿子就问:“妈妈,葡萄什么时候熟啊?” 妈妈告诉他:“再有三个月就会长得很多、很红,那时让你吃个够。” 儿子说:“妈妈,咱不吃,都卖了换钱。” 只要教育对了头,孩子就会知道克制自己,知道为家庭着想,有些事很感人。 再给大家说一说我们对孩子零花钱问题的处理。我们家有一个储钱铁盒,里面放的都是平时积攒的零钱,元、角、分都有,最大面额的是一元。全家谁都可以往里面放钱,谁也都可以不用申请从里面取钱,对孩子完全开放。因为特别零散,这么多年我们谁也没数过有多少,我估计应在几十至百元吧。孩子如果想买零食吃随便拿。我们对孩子公开了,孩子反而更不乱花钱。 记得女儿小的时候动用过两次买过冰糕,并且还都告诉了我们。 儿子有一次馋了,就拿自己常喝的牛奶(当时让他每天喝一袋牛奶)换了别的同学的零食。我们知道后教育儿子:第一,不能不喝牛奶,这是为你身体好。第二,不能偷着去做,如果馋了可以到储蓄罐随便拿零钱去买,不用申请,也不用不好意思,大人不笑话,偷着做事反而更不是好孩子。 至今,我看见家里的储钱盒,还仍然觉得它是我们一家人信任、和睦的见证。 德国家庭的富裕程度要比我们国家高很多,但德国的家长能领着孩子到旧货市场买卖玩具、图书、旱冰鞋、衣服等,还可以讨价还价,我们又有什么不可以?关键是我们做家长的思想和心态。 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金钱的本质和它代表的意义,让孩子明白金钱来之不易,教育孩子学会积累和珍惜。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灵巧的手创造出来的。 人既是劳动的前提,也是劳动的结果。 P4-P5 序言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每一个孩子身上都会寄托着家长无限的希望。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才,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思考且绕不开的课题。我曾经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因此能切实感知家长在孩子心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能深刻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巨大意义。 2002年,我的女儿邱晓飞被清华大学电子系录取。2010年,我的儿子邱东黎又考入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这在我们枣强这个不大的县城引起了轰动,一时间我家的电话铃声不断,熟人、朋友见面也都是祝贺声。言谈中,除了羡慕、赞叹之外,不少人还真心实意地想从我这里得到点培养孩子的经验。有几个同事也多次劝我说,写本关于教育孩子的书吧。后来我一想也对,如果能把教育孩子成长的经过梳理、总结出来,不论经验或教训,和大家交流交流,对大家哪怕只是一点点儿启发,也是对他人、对社会做的好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便萌生了写这本书的冲动。 提到俩清华,您也许会认为我只谈指导孩子学习的经验,在这方面我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并且也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但也有很多内容谈到了对孩子其他方面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谈到了教育方法,谈到了家长自身的修养。我认为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品质,独立的能力,科学的思维,对孩子的学习不可或缺。 我想要说明的是,尽管在目前应试教育的高考模式下,高校录取基本上是以分取人,凸显了分数的重要,但是,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思想、品质、能力、方法等隐性的、目前高考录取体制还难照顾到的东西。一个国家、一所学校、一个家庭培养和评判人才的标准,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整体提高。这是我在培养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秉持的教育理念,也是这本书的主体脉络。 我在本书中所引用的事例除广为人知的名人名事、哲理故事、媒体报道的事例之外,基本上是我们家和我耳闻目睹的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可能故事本身并不曲折动人,但它却是真实的、鲜活的。我并不想刻意去细化拉长每一个故事,努力打造故事的唯美性、可读性,因为生活中的教育常常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够了。我的指导思想就是想用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育道理,阐明一种我认可的教育观点,介绍一下我采用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儿女的过程中,既有我自认为做得很好的方面,也有做得不到位,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身边的事例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都如实地写在了本书中。另外,本书探讨的个别话题不是我的家庭教育涉及的内容,可是我认为很重要,也就写了进来,还包括我对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总之,对的错的,成的败的,经历的、想到的,我都整理呈现给读者,希望读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类似的情况能有所借鉴,多走捷径,少走弯路。果能如此,我的愿望就满足了。 后记 清华大学——多少学子遥不可及的梦想,而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邱老师,他的一双儿女竟都考入这所全国顶尖大学。作为同事,我们着实地羡慕啊!很多人议论起此事也都不由自主地感叹:“人家真会生,遗传基因好哇!”读了邱老师的书后,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触动。我们自己孩子的身上也许同样潜藏着优秀的遗传基因,可我们并没有能像邱老师那样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起来。在这本书中,邱老师用通俗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介绍了他的家庭教育,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以及一些普通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和误区。 ——缺少思想引导的意识。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会把更多的精力投人到关注孩子的吃穿住行上,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现在我们一下意识到自己偏偏对孩子更重要的思想引导和教育没能引起足够重视。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也都会说,可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就会出现偏差。 ——缺少潜移默化教育的意识。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几乎可以说,孩子就是我们的全部,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途。可我们跟邱老师比起来缺少把这份期盼落实到对孩子的具体教育的细致行动中。邱老师看见孩子饶有兴味地看壁虎吃虫子,他就凑过去和孩子一起边看热闹边编故事,他和孩子一起骑车追鸟想象飞的感觉……孩子乐在其中,无形中就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平时也会在口头上对孩子嘱咐、说教,可那太多的是空谈,欠缺邱老师这种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意识。 ——缺少教育的指向性、系统性和长远性。一般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时候只是就事论事,处理完了事,没能像邱老师那样头脑中有一个对孩子教育的宏观思考,没能像邱老师那样把眼前对孩子具体的教育和引导跟对孩子长远发展目标的培养结合起来,我们一般的家庭教育有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误区,缺乏邱老师家庭教育的那种明确的指向性、系统性和长远性,他的教育因此是积极的、主动的和富有成效的。 ——缺少引导孩子发展的均衡性。很多家长把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标准只局限在学习成绩的好坏上,不太关注对孩子的思想、品行、体能等全方面的培养,导致孩子发展失衡。邱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很注重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思想、品行等进行正确引导,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此外,邱老师对教育方法的探究、自身榜样的树立等等,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难在此一一列举。 钱钟书说:“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带了面具的必然。”邱老师的这本书恰恰是告诉了我们把培养孩子成才的偶然变为必然的密码。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希望大家都能认真读一读邱老师的这本书,以使自己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上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份收获。 书评(媒体评论) 每个孩子都在成长,但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的成长速度却各不相同。 ——枣强第一小学老师樊淑婷科学的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起点。 ——枣强第二小学老师刘新勉良好的家庭教育培育出孩子良好的个体素质,照亮孩子的发展前景。 ——枣强第二中学老师孟焕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完美融合,温馨氛围培育学业精英。 ——枣强第三中学校长武茂国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起步和发展的基石,是任何其它教育都不可替代的。 ——衡水中学化学奥赛教练员张华为孩子的长远着想,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根本的爱。 ——枣强中学原校长崔国华“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品性和能力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清华大学老师耿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