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美国梦”?“美国梦”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周长志、徐汝淙编著胡志明、朱云编绘的《图说美国历史源头》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从发现新大陆到19世纪30年代“门罗主义”提出这段美国初创时期的历史,通过讲述一群怀揣着建立“理想盛世”梦想的精英们在新大陆创建殖民地、通过斗争赢得独立,以及践行新制度并最终迎来大发展的故事,脉络清晰地展示了“美国梦”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对美国民主制的内容、实质以及得失短长做了深入的分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图说美国历史源头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周长志//徐汝淙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什么是真正的“美国梦”?“美国梦”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周长志、徐汝淙编著胡志明、朱云编绘的《图说美国历史源头》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从发现新大陆到19世纪30年代“门罗主义”提出这段美国初创时期的历史,通过讲述一群怀揣着建立“理想盛世”梦想的精英们在新大陆创建殖民地、通过斗争赢得独立,以及践行新制度并最终迎来大发展的故事,脉络清晰地展示了“美国梦”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对美国民主制的内容、实质以及得失短长做了深入的分析。 内容推荐 周长志、徐汝淙编著胡志明、朱云编绘的《图说美国历史源头》讲述了从发现新大陆到19世纪30年代美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初创时期的历史,追溯“美国梦”的历史源头,剖析了美国民主制的内容实质,以及长短得失。 目录 第一章 新大陆 第一节 一群亚洲人登上了一块神奇的土地 第二节 哥伦布探寻去印度及中国的航道,却无意中到了美洲 第三节 麦哲伦的环球旅行使人们看清了美洲的轮廓 第二章 开拓 第一节 英国人怀着梦想踏上新大陆 第二节 弗吉尼亚——梦想结出的第一颗果实 第三节 马萨诸塞——“五月花”盛开 第四节 波士顿——约翰 温斯罗普的布道辞 第五节 马里兰——业主殖民地的首创 第六节 南北卡罗来纳——出发前就准备好一份“根本法” 第七节 纽约——拔掉一个楔子 第八节 新泽西——被分出的领地 第九节 宾夕法尼亚——威廉 佩恩公爵的“神圣试验” 第十节 佐治亚——慈善家的事业 第十一节 构建了北美革命的广阔舞台 第三章 成长 第一节 人口剧增 第二节 经济蒸蒸日上 第三节 城镇和都市 第四节 殖民地的社会——圆梦的温床 第四章 精英 第一节 华盛顿 第二节 本杰明 富兰克林 第三节 托马斯 杰斐逊 第四节 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 第五章 碰撞 第一节 税收引起的麻烦 第二节 《汤森法案》变本加厉 第三节 殖民地“首次流血” 第六章 独立 第一节 伦敦愤怒了 第二节 殖民地被逼至墙角 第三节 第一届大陆会议 第四节 一匹快马的到来改变了议事的方向 第五节 三篇文章表达了会议的主旨 第六节 一封来自殖民地的信 第七节 波士顿惨案 第八节 第二届大陆会议 第九节 武装独立 第十节 《橄榄枝请愿书》 第十一节 琼斯上尉与美国第一面国旗 第十二节 托马斯 潘恩的小册子 第十三节 “不自由,毋宁死” 第十四节 《独立宣言》问世 第十五节 《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及其价值观 第十六节 英国当局的障碍 第十七节 大陆军艰难推进 第十八节 华盛顿的人格力量 第十九节 “大陆券” 第二十节 同法国结盟 第二十一节 独立战争演变成一场国际战争 第二十二节 大陆军严重受挫 第二十三节 一颗将星冉冉升起——纳撒内尔 格林 第二十四节 决胜之战——约克敦战役 第二十五节 《巴黎和约》 第七章 缔造 第一节 过渡性政府的麻烦 第二节 全国会议决定共和制政体的命运 第三节 通过《联邦宪法》 第四节 为批准《联邦宪法》而斗争 第五节 联邦政府开始运转 第八章 立国 第一节 汉密尔顿的四个报告 第二节 民主制度的新产物——政党政治 第九章 外交 第一节 法国盟友出的难题 第二节 与英国的关系处于战争边缘 第三节 《杰伊条约》引发激烈争论 第四节 一项永恒的外交原则 第十章 践行新制度 第一节 华盛顿卸任 第二节 继任者亚当斯的麻烦 第三节 联邦党丢掉权力 第四节 杰斐逊为梦想而奋斗 第十一章 三权分立 第一节 1800年前后的美国司法状况 第二节 “午夜法官”的出现 第三节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第四节 众议院弹劾蔡斯案 第五节 伯尔叛国案 第六节 司法独立制度的确立 第十二章 继续“西部梦” 第一节 向西、再向西 第二节 第二次对英战争 第三节 为崛起创造了条件 第十三章 门罗主义 第一节 拉美革命与“神圣同盟” 第二节 拉美革命与美国 第三节 门罗主义 第十四章 工业化 第一节 工业化“核心区”形成 第二节 南部“棉花王国”兴起 第三节 “贸易三角”建立 第四节 实用科技突飞猛进 结 语 试读章节 哥伦布探寻去印度及中国的航道,却无意中到了美洲 10世纪末,有一个叫埃里克的冰岛人最先发现了格陵兰。这是欧洲人第一次到达北美洲的历史记录。 发现格陵兰之后,埃里克便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叫“波拉塔里德”的殖民点。人们在那里狩猎并饲养牲畜。这应该就是欧洲人发现美洲并在那里建立殖民地之始。 公元987年,波拉塔里德殖民地一名叫毕尼亚的水手,驾船第一个发现了纽芬兰。但毕尼亚并没有上岸。1001年,埃里克的儿子雷夫率领多名水手到达纽芬兰,并且上了岸。他们在那里待了一个冬天。 1010年,波拉塔里德殖民地的冰岛人卡尔塞夫带领一批人又在纽芬兰建立了一个殖民点。 这时,当地居民向入侵者做出了反应。这种反应是敌对的、攻击性的。而这些居民,便是我们前面讲的最早到达这块土地上的亚洲蒙古族人的后裔。 冰岛人势单力薄,只好退出。 这样,帷幕的一角刚刚掀开,很快又垂了下去,而且这一垂就是500年,直到另一批强势的欧洲人的到来。 进入15世纪,欧洲人的探险活动活跃起来。当时,地球是圆的这一观念已为欧洲人所接受,但地球的真实面貌并不为人所知。1492年,也就是中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87年之后,哥伦布决定从欧洲向西航行,探寻去印度和中国的航线。 哥伦布率领90名水手,分乘三条航船,于当年从西班牙的帕洛斯出发西行。 向西航行是顶风而上,且经常遇到风暴。往日人们多次试航都被迫返回。哥伦布是幸运的,他所取的航线正靠东北贸易风的北沿,这使他“一路顺风”。 他们在茫茫的大海上与种种艰难困苦搏斗了两个月零七天后,1492年10月11日傍晚,一名水手看到了前方的一束微光。 陆地!大家叫了起来。 次日,他们登上了新发现的陆地。 这里是印度吗?这里是中国吗? 这里是美洲,一块新的大陆。他们所登上的陆地,是现今被称为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岛屿。 后来,哥伦布又到了现今称为海地和多米尼加的地方。哥伦布所到之处,都有当地居民友善地接待他们。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哥伦布当时绝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将对人类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他坚持认为,他所到达的,是“印度海上的岛屿”。而岛上的居民,就是印度人——我们现在所说的印第安人,就是英文印度人的中文音译。 哥伦布的发现引起一连串的探险新行动。哥伦布自己又四次率领探险船只去了“诸印度”——他依然认为自己发现的大陆是印度。前三次先后到达马提尼克诸岛、古巴岛、牙买加岛、特立尼达岛、圣多明各岛。第四次无功而返。 1497年5月,哥伦布的同乡约翰·卡博特获得英国王室的资助,率领8名水手,驾驶木船“马修”号,从英国出发西行,到“诸印度”去探险。卡博特等走的是高纬度的航线,经过35天的艰苦航行,到达纽芬兰的伯纳维斯塔海角。 次年,即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船只从里斯本出发,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到达了印度。这样,欧洲通往远东的航线被开通。麦哲伦的环球旅行使人们看清了美洲的轮廓 直到16世纪初,欧洲人在美洲的活动范围一直在东海岸,对美洲的轮廓依然模糊不清。1513年,建在伊斯帕奥拉岛上的西班牙一个殖民地中的西班牙人从当地居民那里得知,达连湾的西面有一片水域,这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打算到那边去看一看。于是,189名西班牙冒险家在数百名印第安人的护送下,从达连湾登上陆地,向西挺进。实际上,他们将要越过的就是后来被命名为“达连地峡”的地域。这“达连地峡”45英里宽,一只鹰振一振翅膀就可以飞跃。可飞鹰易过人难过,由于地势险峻,当时西班牙人竟跋涉了25天。 最后,这些西班牙人在一个山顶上看到了传说中的水域。 这是欧洲人第一次到达美洲的西海岸。随后,西班牙人在西海岸建立了第一个据点——巴拿马城。 西班牙人是从陆路发现西海岸的。这促使人们产生了从水路到达西海岸的愿望。据说,新发现的那片水域通向一个盛产香料的群岛。香料是贵重的,这越发激起人们探寻水路的热情。 1514年,葡萄牙人发现了拉普拉塔河河口。人们以为,这里很可能是一个海峡,从这里可以进入到新的大洋。 费迪南·麦哲伦就打算试一试,希望能打通拉普拉塔航道。他坚信,打通新大陆航道,可以到达香料群岛。他原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请求,没有结果,便转而向西班牙国王请求。西班牙国王同意麦哲伦去探险,给了他五艘航船,组成了一支船队。1519年8月,麦哲伦率领239名水手从塞维利亚起航。船队于次年1月到达拉普拉塔河河口。麦哲伦等以为这是一条通向新水域的海峡。但经过探查,麦哲伦发现这水域只是一条河。 麦哲伦继续南行,希望发现新的海峡。1520年10月21日,麦哲伦终于发现了海峡——这就是后来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的那片水域。 这时,麦哲伦只剩下了3条船。 此海峡水路纵横,曲折多变,有许多水道并无出口。进入这样的水道,就凶多吉少了。两侧皆为悬崖峭壁,其下水深流急,险象环生。时值冬季,寒风刺骨。 而麦哲伦是幸运的。经过38天的搏斗,他率领船队冲出险境,到达巴尔沃亚等看到过的那片水域。 麦哲伦发现,这片水域十分平静,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太平洋。 麦哲伦继续前行。1521年3月6日,麦哲伦到达关岛。10天之后,他抵达菲律宾。4月27日,麦哲伦在菲律宾被当地人打死。 麦哲伦的伙伴们只剩下了一条船——“维多利亚”号。他们驾驶装满香料的“维多利亚”号返回西班牙。出发时239名水手,回到西班牙时只剩下了18人。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新大陆的轮廓在人们心目中变得清晰起来。太平洋的发现,则进一步使人们看清了地球的面貌。 这些活动为后来的人们搭建了新的活动舞台,而且随着海上航道的开通,也就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使人们有了奔向新大陆的思维。 P4-8 序言 我们总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常常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从哪里来7我现在哪里?我向哪里去? 对于别的国家和别的民族,特别是对自己影响大的国家和民族.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维。 这本《图说美国历史源头》写的是北美殖民地初创时期到19世纪30年代“门罗主义”提出时的美国早期历史.讲的就是美国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它展示了美国历史源头的基本面貌。 17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出现于英国封建社会内部。它在封建统治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束缚下成长着。到1 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经过与封建统治的长期反复较量,最终推翻封建政权.确立了自己的统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就是在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进行较量这个大背景下出现的。只是,它所走的道路与英国本土资产阶级革命不完全相同。 “地理大发现“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17世纪初,英国移民到北美创建殖民地,便是美国资产阶级先驱的一次开拓行动。他们到美洲来.是要摆脱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束缚.以便能够按照自己意愿开辟未来,最终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先进的社会理想和理念.远离英国本土的控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三大因素令美国先民们获得了成功。 独立战争后.美国的资产阶级政权得以确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独立前后,美国社会成员已享受到社会提供的民主、平等和自由权利。当然.其社会的核心是在殖民地成长起来的资产阶级。社会是照他们的意愿建设起来的。社会所提供的民主,平等和自由权利.首先满足的是他们的需要。其他阶层的民众享受到的权利是有限的。但尽管如此.比起欧洲封建统治来,人们所得到的权利毕竟充分得多。 美国民主制的确立,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创新、科技创新,大量的财富被创造了出来。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深得其益。这一切说明.比起封建专制制度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是明显的。 但这个制度是有局限性的。随着时日的推移,它的弊端逐渐显现。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现今的美国民主制,已经显露出诸多问题。在美国,维护民主制的优势,克服它的不足.使它适应社会进步和民众要求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美国向哪里去的争论日益加剧。 百余年来.美国曾在多方面影响我们中国。时至今日.它对我们的影响依然巨大.尤其是对其”民主制”的问题,人们有这样或那样的见解。故此,我们追溯美国历史的源头,梳理它的发展脉络.弄清其民主制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力图看明白它的得失长短.以期对我们思考向美国学什么、不学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有所助益。 我们的见解如有偏颇之处.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周长志徐汝淙 2014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