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识生活—_入与物的对话
一、欲望都市
说起欲望都市,很多人的脑海中跳出的是花花绿绿的高速发展的大城市,或者是热爆全球的电视剧《欲望都市》中繁华的纽约城。
没错,这里要说的便是关于这些吸引上千万人的现代繁华大都市里纸醉金迷的生活,关于人类“俘虏”在这些花花世界追求的所谓欲望里。
(一)以爱之名
现代都市复杂、包罗万象、海纳百川,是很多奋斗者、梦想者心中的神圣的殿堂,承载了人类许多的欲望——物欲、色欲。
关于物欲,某主持人就曾在自己的节目中说道,国人的信任系统崩溃,“渴钱症”成为时代病。疯狂地爱钱,饥渴地爱钱,爱到发疯、有怪癖的地步。
挣多少钱都不够,人类的物欲无比地膨胀,在这个不可信任的欲望都市里变得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物质至上。某大城市一个楼盘广告迎合购房者的思维,打出“结婚不买房,就是耍流氓”的广告词,某大型电视节目中的美女嘉宾面对全世界的观众,理直气壮地表示“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看过电视剧《奋斗》后,80后就跟“继续奋斗”挂钩了,社会甚至开始流行新俗语“宁做二奶,不嫁80后”……
都市里的男女们,为什么那么爱钱、贪钱,那么渴望物质?
都市里的物欲横流,多半可以归为男女爱情的物质基础这个话题。当然这个话题在中国的现代社会里更多地表现为女性对物质的追求。《新周刊》曾说,《爱情买卖》走红了,中国GDP又增长了,经济形势好,物价涨,爱情成本也水涨船高了。剩女最想嫁给公务员,电影再纯爱,也要看票房。
“我爱你。”“滚。”网络笑称这是一出最短的悲剧。过去它的发生多半因为两人没有感觉,而现在也可能是因为没有钱。15年前,爱情常在道德感和社会眼光里挣扎,但还没跟GDP挂钩。而在今天,没有车和房,谁又来跟你谈情呢?物质是基础,人人都这样讲,仿佛爱情一定要在送过玫瑰、吃过大餐、查过房产证之后才能发生。所谓的般配,不过是一种资源交换——美貌可以换来优渥的生活,这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逻辑。
在很多现代人的眼中,一提到爱情,立马就会想到结婚,想到婚后的房子问题,婚后的柴米酱醋油盐等用钱问题。想到男女朋友,就首先想到对方的职业是什么,学历如何,是否门当户对之类的。爱情的世界由现实主义的砖块砌成,爱是唯一的虚无。有一位著名的摄影师说过,有些当代中国都市女孩的眼神很“脏”,充满了欲望。她们以爱的名义来求名求利的种种手段很残忍。更有人曾如此说道:“我们的环境就适合赚钱,连居住都不太适合,更别说爱了。”
于是,很多都市中人不说爱了。爱情,一年比一年更稀罕,一年比一年让人难以捉摸,难以弄懂。
(二)无处安放的青春
年轻的男女,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渐渐变得迷茫,变得不懂爱不认识爱。柏拉图曾说,爱是射向无限的光,是经过20年的共同生活之后消失在斑疹鼻子和佝偻四肢上的光。柏拉图这个情感论断的“教条”被一些“痴男怨女”们信奉了两千多年,然而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们,享受着生活文明带来的种种便利和物质的奢华,却难以找到“爱情是什么”的完美答案。瞬息万变的世界,让他们不可能再用20年的时间去领悟爱的真谛,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触手可及的爱的感觉,以及一种全新的爱的表达方式。在迷惘与选择之间,在清醒与放纵之间,狂喜、失落、麻木、失望交替在他们身上表现着。他们在爱与痛的边缘发泄自己无处安放的青春,探索着新的情感之路。
1.一夜情:欲盖弥彰的谎言
据某网站的调查,一夜情大部分发生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男女身上。“教育可以而且能够使人视野开阔,容易接受新鲜经验,思想独立且训练有素,忘我地投身于某种生产活动,对认识世界和自己人格的完整性信心百倍。”高学历、高素质也带来自我意识的极大觉醒,这些人中的一些人普遍蔑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道德伦理观念,在情感生活中我行我素。某媒体在一次关于一夜情的案例调查中发现,一个被预先想象成猥琐、卑劣的采访对象,事实上是个斯文白皙、风度翩翩、谈吐不凡的硕士研究生。他不仅肯定一夜情的行为和现象,更认为理性而自控的一夜情不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任何伤害。一位在外企任职的计算机博士虽然其貌不扬,但他认为他含金量极高的学历就是炫耀的资本。研究者指出,某些高学历者和都市白领热衷一夜情,并能频频得手,是与他们较高的社会地位、不俗的收人及良好的形象有关的。身份成了一夜情参与者选择对象、信赖或赢取信赖的首要标准。
2.未婚同居:“等待戈多”的故事
一份调查显示,当前有53.3%的人赞成婚前同居。据了解,在白领人群中,这个比例更大。沉重的工作压力、有限的经济能力,让很多渴望有家,但又不堪承受其沉重的都市白领,选择了同居生活。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