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西结合的角度,对李嘉诚的成功之道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阐述。在革新命运、立身人世、合作共赢、求贤纳士、创新经营、决断应变、搏击商海、稳健发展、济世报国、修身齐家这十个做人与经商的领域中,可以说是汇聚了李嘉诚成功的几乎所有因素;同时我们也由此清晰地发现,李嘉诚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商业管理的结合运用得炉火纯青,臻于化境。也正是因为这完美的结合,才将李嘉诚送上了成功的峰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听李嘉诚讲做人做事做生意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天野 |
出版社 | 中国档案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中西结合的角度,对李嘉诚的成功之道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阐述。在革新命运、立身人世、合作共赢、求贤纳士、创新经营、决断应变、搏击商海、稳健发展、济世报国、修身齐家这十个做人与经商的领域中,可以说是汇聚了李嘉诚成功的几乎所有因素;同时我们也由此清晰地发现,李嘉诚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商业管理的结合运用得炉火纯青,臻于化境。也正是因为这完美的结合,才将李嘉诚送上了成功的峰巅。 内容推荐 李嘉诚是香港商界呼风唤雨的富豪。出身寒门的他通过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光芒四射的成就。半个多世纪以来,李嘉诚从一无所有,发展到今日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市值数千亿。他面对的顺与逆,见证了香港自战后以来创出的经济奇迹。作为一个成功而且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商人,他那作风稳健、恪守信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目录 第一章 革新命运之道 1.艰难起家,自强不息 2.奋发实干,天道酬勤 3.起于底层,热忱创业 4.敢想敢干,敢打敢拼 5.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第二章 立身入世之道 1.稳健经营,低调行事 2.坚持原则,灵活处事 3.以义为先,以义致利 4.直面失败,笑对风雨 第三章 合作共赢之道 1.高效高利,善于合作 2.仁心为质,诚信至上 3.谋求共赢,皆大欢喜 4.温和敦厚,和气生财 第四章 求贤纳士之道 1.尚德尚贤,博采众长 2.中西合璧,任人唯贤 3.德才为本,利益共享 4.念旧感恩,以情动人 第五章 创新经营之道 1.大胆创新,适时转型 2.勇于开拓,敢于竞争 3.与时俱进,紧随时代 4.居安思危,稳渡险关 第六章 决断应变之道 1.妙手回春,死棋走活 2.以小搏大,敢应强手 3.隔岸观火,后发制人 4.针锋相对,当争则争 第七章 傲视商海之道 1.借力打力,事半功倍 2.善抓机遇,敢为人先 3.低进高出,稳抓商机 4.以守为攻,决胜商场 第八章 稳健发展之道 1.勇于放弃,能进能退 2.深谋远虑,坐待良机 3.韬光养晦,十年一剑 4.顺时应势,通权达变 第九章 济世报国之道 1.多行善举,心系苍生 2.商而好儒,报效桑梓 3.放眼世界,多元经营 4.舍利重义,根系祖国 第十章 修身齐家之道 1.用情专一,慎独自重 2.言传身教,教子有方 3.勤俭持家,重商敬业 4.家族优势,长盛不衰 附录:李嘉诚大事记 试读章节 李嘉诚生逢乱世,但幼年尚可温饱。他自幼好学,在父亲的影响下,3岁就能咏诵《三字经》、《千家诗》,咏诗诵文,是李嘉诚幼年时代的一种娱乐。在那些古老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李嘉诚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上小学以后,李嘉诚不满足于先生讲授的诗文,把祖屋藏书阁中的线装古籍一一翻出,孜孜不倦地阅读,常常手不释卷。堂兄李嘉智回忆道: “嘉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子。”他的另一位堂兄李嘉来说: “嘉诚要小我十多岁,却异常懂事。他读书非常刻苦自觉。我看过好多次,他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不睡觉。” 李嘉诚读书的悟性与勤勉,深得父亲的嘉许,成了同样饱读诗书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的父亲最大的慰藉。幼年的李嘉诚头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勤奋苦读,出人头地。如果不是风云突变,李嘉诚会沿着求学、治学之路一直走下去.长大以后。极有可能成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或学者。从他幼年的表现来看,却不像个经商的材料,倒像一个天生的读书种子。 李嘉诚走上经商这条路,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环境所迫。他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 “从哲学的角度而言,事物都是发展的。人的志向是由儿时的幻想到对以后成长中的实际情况的想法。也是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这其中涉及两个环境:其一是自己的理想所造就的;其二是现实生活所给你的。这两个环境是你无法抗拒的。它们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磨练意志的过程。就拿我自己来说,童年的时候,父亲教育我要学习礼仪或遵守诺言,而我呢,也受到父亲的熏陶,自小就很喜欢念书,而且很有上进心。那时候,我就暗暗地发誓,要像父亲一样做一名桃李满天下的博学多知的教师。但是由于环境的改变,贫困生活迫使我孕育一股更为强烈的斗志,就是要赚钱。可以说,我拼命创业的原动力就是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来。 “当我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我要肩负家庭的重担,因为我是长子,而父亲并没有留下什么给我们,所以读书是绝对没有可能了。赚钱是迫在眉睫的,这样志向就有了改变。而且接下来进人社会开始工作的日子里,我有韧性,能吃苦,因为我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努力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诚可靠,反而一路进步,薪金也一路增加。” 李嘉诚经常回顾1937年那个不平凡的夏天。那一年。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烽火连天。兵荒马乱,整个中国都笼罩在动荡恐怖之中。时事纷乱,生活无着,父亲彻底失业,小学尚未毕业的李嘉诚也失学了。没有了生活来源的李嘉诚一家走向了凄风苦雨的逃难之路。 1940年,李嘉诚一家已是走投无路,举步维艰。无奈之中只好跋山涉水,冲破重重险阻投奔香港的舅舅。舅舅庄静庵已是香港的殷实富商,但他自己也是白手起家,历尽艰辛才有了当时的成绩。对于这门穷亲戚,他只能给予有限的照顾,一切仍要靠他们自己打拼。父亲李云经自命清高,不愿看人脸色,四处奔忙,总算在香港安顿下来。此时的香港尚且处在英国的保护之下,还能平安度日。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日军的铁蹄踏上了香港,香港顿时陷入了百业萧条,愁云惨雾的境地。就在这个时候,父亲李云经却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屋漏偏逢连夜雨”,李嘉诚一家一天靠着两顿稀饭,加上母亲去农贸市场收集来的菜叶勉强度日。1943年冬天,父亲终于撒手而去,年仅14岁的李嘉诚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开始独自谋生。 P4-5 序言 中西合璧 智者勇存 李嘉诚是香港商界呼风唤雨的富豪。出身寒门的他通过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光芒四射的成就。半个多世纪以来,李嘉诚从一无所有,发展到今日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市值数千亿。他面对的顺与逆,见证了香港自战后以来创出的经济奇迹。作为一个成功而且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商人,他那作风稳健、恪守信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英国人有句话叫做:“一盎司的幸运胜过一英磅的智慧。”李嘉诚曾被《时代周刊》称为“天之骄子”,言下之意他是命运的宠儿,李氏今天的成就是幸运之神格外眷顾的结果。纵观李嘉诚所走过的道路,究竟是幸运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让他在港九风诡云谲的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商谋略不论古今。在商场打拼的人,从李嘉诚身上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立足于商界的法宝。在本书中,我们将换一个视角来透视他。 我们注意到许多类似的事实,比如从李泽钜、李泽楷出生到长大成人,李嘉诚教他们教得最多的是怎样做人,怎样从古代圣贤的著作中吸收做人的道理。李嘉诚认为,作为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跟人打交道,注意人们怎么想,会怎么做,以及做什么,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课。他说:“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世方面,则要学习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事,以勤劳、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为进取人生的战略。” 联系李嘉诚数十年商场内外的一贯表现我们会恍然大悟,李嘉诚本人,实际上就是东方式的儒雅和聪慧,以及西方式的精明与智性的综合体。在李嘉诚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浓厚的传统的中国色彩,比如中国商人的和气、灵活、机智;同时,在他身上,我们也可以看见西方文化的烙印,这些特质相互作用,让他变成了一道迷雾中的风景。 也就在这种中西交融的情形下,李嘉诚往往比其他商人显示出更多的智慧,他将中西优势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种经商理念。他有着一种最求稳妥、最讲平和、最具耐性的商厶面貌,能够以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背景,显示着一种温文尔雅的行商风格,同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适应性。他在创业过程中稳健而行,稳中有进,经过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实力打造后,又往往不乏长驱直入。那么,东方文化传统和西方商业精神对李嘉诚到底有什么样的重大影响?或者反过来,李嘉诚从东方文化传统和西方商业精神中学到了什么?他们到底是怎样作用于李嘉诚一生中的?这应该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也是本书试图解答的问题。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既指导着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处世态度,当然其中也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中国人的经营管理行为,无一例外地要受到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深深地打上民族的烙印。 应当承认,儒家伦理的有些方面,如等级思想、反功利意识、中庸之道、崇古与人治传统等,多少对企业家精神的生成起了些消极作用。但是,儒家伦理是极其宽容的。它与企业家精神的某些冲突,不是不可逾越的;相反,它们有可能在更高层面上实现统一,找到契合点。如仁爱、忠恕、诚信、和谐、奉献、济世报国、自强不息、舍生取义、厚德载物、正己修身等精神品格,对于提升企业家精神,矫正市场经济中的不道德行为,医治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所患的“综合症” (如极端个人主义、贪得无厌的赚钱冲动、紧张的心理状态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中国历史上有所谓由商而进儒者。这类商人原本不属儒家,但大都有较深的文化素养,或本身受儒家义理精神的熏陶,入商海后痛感有克服奸、贪、机巧之弊端的必要,或深切意识到高洁的名声和德性亦是获得良好的商业效应所不可缺失的,所以“虽营商业者,亦有儒风”。我们注意到一点,由于信守商规谋事的本则,李嘉诚的经营往往有其表面看来的保守性,纵然是创造力的勃发,也并不违背商业的原轨。可见,用儒家的人生理想和行为规范作为商人的做人之则,有助于促使商人在德行和品格上向较高层次皈依。尤其对于一位现代儒商来说,商人求利的实惠和儒者名声显彰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西方管理科学源于工业经济时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不断成熟。最近十几年来,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理论体系之完整,思维之严密,逻辑性之强,令国人叹为观止。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西方管理成果已深入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西方管理科学的成果,对于我们这些刚步人市场经济国度的企业而言,有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可供学习借鉴。我们中国目前的管理学研究,基本上没有跳出西方的框架。例如,行为科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科学方法对人类行为作出系统的研究,自1956年以来,对管理的助益,十分显著。然而行为科学的许多结论,都是根据西方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特征而得出的,诚然有其科学性,但难免也会产生局限性。但应当承认,西方经营管理的内在科学精神,更有利于弥补中国式经营管理的某些不足之处。 所以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21世纪是中国文化携手西方管理科学,共同获得发扬的日妣,两者缺一,都将跛脚难行。学过西方现代管理的人士,若能平心静气,看看中国式管理,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现代化管理,活用得更加有声有色。不谈西方管理科学,先看看中国式管理,必能对现状的演变,以及未来变化,更为一目了然,对于掌握未来,安身立命,必有很大助益。李嘉诚的成功,应当就是此一理论最有力的注脚。 本书从中西结合的角度,对李嘉诚的成功之道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阐述。在革新命运、立身人世、合作共赢、求贤纳士、创新经营、决断应变、搏击商海、稳健发展、济世报国、修身齐家这十个做人与经商的领域中,可以说是汇聚了李嘉诚成功的几乎所有因素;同时我们也由此清晰地发现,李嘉诚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商业管理的结合运用得炉火纯青,臻于化境。也正是因为这完美的结合,才将李嘉诚送上了成功的峰巅。所以,这两者对于李嘉诚而言,也可以说是像他的两只腾飞的翅膀,缺一不可。以此为主线,我们结合李嘉诚奋斗成功的实战经历及其生活中的许多事例,加以具体地分析和论述。我们相信,读者会在书中恍然悟出李嘉诚成功的独得之秘。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理想人格。李嘉诚发达了,报效社会,并没忘记内心的“善”,而是独守一片心灵的宁静。他一边赚钱,一边用钱,然后再赚钱,已超过七十高龄的李嘉诚虽皈依于“善”,但并未吃斋念佛绝尘出走,壮心也未与年岁俱老,他还在不断地拓展业务,为即将成为李氏家族继承人的长子李泽矩埋下更多的腾挪天地。这一方面又显示出李嘉诚西方式的求索与奋斗精神。也让我们继续一如既往地关注他,看看这位李超人,在中西结合的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 书评(媒体评论) 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世方面,则要学习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事,以勤劳、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为进取人生的战略。 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跟你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 做生意一定要同打球一样,若第一杆打得不好的话,在打第二杆时,心更要保持镇定,这并不表示会输。就好象做生意一样,有高有低,身处逆境时,你先要镇定考虑如何应付。人生自有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适应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会体会到什么叫成功,什么叫真正的幸福。 现今世界经济严峻,成功没有魔法,也没有点金术,但人文精神永远是创意的泉源。作为企业领导,他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能全景思维、有长远的眼光、务实创新,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料,作出正确的决策、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更重要的是正如我曾经说过的,要建立个人和企业的良好信誉,这是在资产负债表之中见不到但价值无限的资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