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保孜所著的《周恩来和他的孩子们》通过采访健在的革命后代得到第一手资料,使得本书采用的素材具有唯一性和真实性,而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又赋予了本书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本书对今天的人们如何超越亲情,用博大的胸怀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周恩来和他的孩子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顾保孜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顾保孜所著的《周恩来和他的孩子们》通过采访健在的革命后代得到第一手资料,使得本书采用的素材具有唯一性和真实性,而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又赋予了本书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本书对今天的人们如何超越亲情,用博大的胸怀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内容推荐 顾保孜所著的《周恩来和他的孩子们》内容简介:1937年抗战爆发后,周恩来利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机会,千方百计寻找那些丢失在各地的战友的后代,特别是对烈士子女,他对他们视如己出,竭尽全力保护他们的安全,又克服重重困难将他们送到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去抚养,让革命后代在和平环境中接受教育,成长为新中国的有用人才。 “红墙女作家”顾保孜2002年曾以本题材创作《超越血缘之爱》一书,被收进全国中小学生书库。这次作者又增加了最新挖掘的素材,并加配了100多幅图片,因《周恩来和他的孩子们》内容更加厚实,形式更加丰富,更凸显了真实感和历史感。 目录 第一章 失去 第二章 厄运 第三章 特殊家庭 第四章 秘密大转移 第五章 万里长征 第六章 大雁北飞 第七章 武汉风云 第八章 成都寻孤 第九章 莫斯科郊外 第十章 雾都乐天一族 第十一章 关怀 第十二章 西花厅家风 试读章节 第一章失去 在8月8日这个今天算是最吉祥的“发发”日子里,一对伟大且非凡的夫妻结合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结为革命伴侣后,迎接他们的是一连串恐-际事件。 1924年,周恩来离开留学四年的法国巴黎。这一年,他26岁。 回国以后,他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到广东参与筹建黄埔军官学校。这座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被当时的中国军人喻为“中国的西点军校”的职业军人摇篮,是苏联政府为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治主张而捐资创建的。 黄埔军校建立不久,为保卫广东革命政权,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挂帅,率领三干校军进行了一次较大的军事行动——东征,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 行家并不看好这次东征的局势,他们认为没有作战经验的黄埔校军打“武装到牙齿”的老牌军,几乎就是鸡蛋碰石头——必败无疑! 没想到,双方一交火,黄埔军校的将士就表现不俗,令人刮目相看。他们颈系红领巾,着装整齐,纪律严明,很快取得了东征的胜利,这为北伐军挥师北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东征胜利的捷报传来时,孙中山已经处于生命弥留之际,但是神志异常清楚。新诞生的黄埔军校犹如他掌上的一颗明珠,能在离别这个世界之前听到它的喜讯,他感到十分宽慰。他松下紧绷多时的心弦,仰天微笑,用虚弱且清晰的声音对身边的人说:以前我不能死,现在可以了! 东征中,周恩来以独特的政治思想工作给官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获得很高的赞誉,不仅赢得了师生们的信任和尊重,也为共产党日后建立自己的军队赢得了大批军事干部。周恩来的功绩与美名在黄埔军校中像接力棒一样,一期学生一期学生地传了下去。所以,无论是不是周恩来的“桃李”,只要是黄埔军校出来的,一律称周恩来为老师——“先生”。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期间,还担任两广区委委员兼军事部长,在负责军校政务工作的同时,还要领导省港大罢工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和剥削,工作异常繁忙。 1925年夏天,和他五年没有见面的老战友、老朋友,也即将成为他妻子的邓颖超,这时受中央指示从干里之外的上海匆匆赶来广州,准备和周恩来结婚,并且一同工作。 周主任的准新娘要来啦!一群年轻的官兵们都和周恩来开心,要吃他的喜糖,还要闹新房。周恩来却苦笑着说,这时候哪有心思谈论嫁娶?来了就共同生活,并肩战斗,不搞什么形式。 不久,周恩来接到邓颖超到广州的电报。正巧那天他主持一个重要会议,无法抽身去码头迎接! 他让部下陈赓拿着邓颖超的照片去码头接人。虽然陈赓是黄埔军校里出名的机灵鬼,但他和邓颖超从未谋面,在眼花缭乱的人流中,他把顶头上司的准新娘给接丢了。直到码头空无一人,他也没有认出谁是邓颖超,只好怏怏地回去向周恩来汇报。 周恩来听说没有接到邓颖超,心里也紧张了一下,怕是途中出现什么意外。但转念一想,估计是陈赓在人堆里没有认出邓颖超,就没有过多地分心,依然接着开会、找人谈事、部署工作。 幸好邓颖超是个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职业革命者,面对突然的变故,她没有惊慌,想想是不是周恩来工作忙无法脱身来接她?但她没有料到周恩来会派别人来接,自然也没有留意接人的人群中有人举着她的照片。 她见码头上人都已散去,看看时间不早了,就叫了个车夫,按照周恩来给她的地址,直接找到周恩来的住所。 深夜,昏暗的路灯将周恩来的身影拉扯得瘦长瘦长,他敲打着石子路面的脚步声似乎在向宁静的夜空诉说他心急如焚的急切和向往。不久,他的身影映在二楼的一个窗口中……这对分离了五年的战友和情人终于相聚在橘色的灯光下……这时,窗外一轮新月带着笑意,淡淡地斜在夜幕上。 第二天,周恩来抽出时间和邓颖超在广州一家比较好的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照片上的他们没有穿婚服,但他们知道,从这张合影开始,他们将不离不弃,厮守一生。 几天后,他们将结为夫妻的喜事通知了在广州的同志们。当时在革命者中间非常流行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自己全权办理自己终身大事的新风气。 周恩来和邓颖超也一样,他们是经过四年多法国一中国的两地书之后,才决定结婚的。当然,他们的良辰吉日也奉行新式仪式,没有摆宴席,没有发喜帖,也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但是结婚毕竟是件大喜事,许多同志、战友和同事们这一天几乎是不请自到,相聚在周恩来的住所。他们大包大揽,热情高涨地安排婚事的议程,要好好为这对大名鼎鼎的共产党人热闹一番。 最有趣的是李富春和蔡畅夫妇,那天他们正好是从莫斯科回上海后也被派来广州工作。船一到码头,听说好朋友周恩来今天和邓颖超结婚,他们不顾在海上漂泊了数天的辛苦,连行李也没有放下,就一身洋装,从码头直奔周恩来的“新房”……他们眼前的邓颖超一身学生打扮,短发,皮肤白皙,憨厚朴实的面容上总是洋溢着和蔼而善良的笑容。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