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望远镜中的世界
你可以看到自己的脸吗?也许你会认为这个问题有些奇怪,而且自己肯定可以看到自己的脸,那就让我们来试试吧你可以看得到自己的鼻尖。如果你嘟起嘴巴的话,还可以看到自己的嘴唇。伸出你的舌头,还能看到自己柔软的舌头。可是,你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脸。当然,你会说你完全可以从镜子中看到你的脸。可事实上这并不是你的脸,这只是一个影像,一个像而已。同样,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看清地球的全貌,看清这个世界。
站在平地上,我们只能看到一些身边的事物:假如你站到楼顶上,会看到更远更多的景色,如果你站得再高一些,比方说爬上山顶,那么你会看见更广表的地方;假如你坐在飞机上,那么你看到的风光将会比在山顶上看到的多太多。可是你要明白一点,即使如此,你也不可能看到整个世界。即便让自己站得更高,高过任何山峰和云端,甚至让自己站在星星上面,你都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全部。也许你会疑惑,难道我们就不能从镜子里看到整个地球吗?就像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脸一样。但是,你也要想一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这么大的镜子啊。那么,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知道地球长的是个什么模样呢?
“我们的地球就像个装满水的、巨大的泳池,我游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对的,就是这样的。”海里的鱼妈妈也许会这样对鱼宝宝说。
大漠中的骆驼爸爸也可能这样对宝宝讲:“我们的地球如同一座满是沙子的大沙丘,爸爸我走遍了整个沙漠,走遍了整个地球”
在冰山上住着的北极熊可能会这样对它的孩子说:“宝贝,地球就像是一个很大的冰箱,等你长大了,妈妈就带你到处去逛逛。”
森林里的大灰熊可能会这样告诉它的儿子小熊:“妈妈跟你说,你千万不能乱跑哟,要不会迷路的,世界是一片望不到边的大森林。”
同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人类的父母可能也会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一座没有边际的孤岛,换句话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块用泥捏出来的馅饼,在这个世界上面,有海洋、有冰川、有森林、有沙漠,还有一个像锅盖一样的天穹,它把我们生活的世界完全笼罩起来。”
自然,有很多小孩都深信父母所说的,可是,也不排除还有一些喜欢刨根问底的小孩,他们也许会继续追问自己的父母“那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也许继续问:“这个像馅饼一样的世界放在怎样的盘子里呢?”一些父母为了解答孩子的疑惑,会告诉孩子:“这个馅饼呀,被四头大象支撑着。”
好奇的孩子自然会接着问:“那么,这些大象又是站在哪儿呢?”父母就会接着回答:“这些大象站在乌龟的背壳上。”
那些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的孩子也许会继续问:“乌龟在哪里呢?”这个时候,我想做父母的就头疼了,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办法回答孩子的问题,所以,乌龟就只能飘浮在空中,没有任何可以支撑的踏板。
自然,这些都是很久之前的故事了,同样也是很久之前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假设一下,现在你能走很远,站在云朵上、悬在半空中,或者坐在一个云朵的角落里,眺望下面的世界。仔细看,这个世界像什么呢?尽管我从来没那样看过。
假如你在高空中用望远镜来看地球,它的样子很像又白又圆的月亮,就像大雪球那样圆。那种白是很亮的白,阳光会照在地球上,让它看起来亮亮的。就像晚上汽车的灯会把道路照亮样。
如果,我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在太空中支起个望远镜,通过这个神奇的镜子观察地球,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的样子了。这时,我们可以发现,地球上面有些类似于补丁的东西,地球的一面有两块补丁,而在另一面,则有四块补丁。这些补丁,就是我们生活的陆地。后来,人们给这些陆地分别取了许多名字,夸张地说,把它们曾叫过的名字连起来,可能会有一千英里远。自然,事实不会是这样。当通过望远镜观察地球的一面,上面有两个补丁的地方,那就是两个洲:一个是北美洲,一个是南美洲。
P1-3
放开科学不论,历史、地理和艺术当是孩子一生学识的基石所在:历史是时间的纵深所在,地理是空间的广博所在,艺术是孩子心灵寄托所在。
——希利尔
他(希利尔)有着一种天生的异能,能很快了解孩子们的需要,知道如何讲孩子才能听明白,以及孩子成长的规律是什么。
——全球最大图书推介网站Goodreads
这套书完全脱离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让孩子们一点也不觉得陈旧乏味。
——《纽约时报》书评
这是极其少见的优秀课本,清晰而引人入胜的内容、风趣幽默的语言、精致的图片,使其不同于其他的教材。
——《哈珀》杂志
希利尔的教学方法仍然没有过时。他的远见超越了卡尔沃特学校的围墙,给予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孩子们接受卡尔沃特教育的机会。
——红泥巴读书俱乐部
为什么要阅读希利尔
在美国有一种流传了近百年的教育体系,深受人们的喜爱,那就是“卡尔沃特学校体系”,它的创立者就是著名的教育家希利尔。希利尔十分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以及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他认为,在教育的早期阶段就应该帮孩子打好写作、阅读和数学等学科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孩子也应当接受生动、有趣的历史、地理、艺术的系统教育,因为“历史、地理和艺术其实是孩子一生学识的基石所在:历史是时间的纵深所在,地理是空间的广博所在,艺术是孩子心灵寄托所在。”
但在当时,传统的教材枯燥无味,让人望而生畏。希利尔立志为孩子编写一套读起来兴味盎然的历史、地理和艺术读物,这便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希利尔讲世界史》《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和《希利尔讲艺术史》。这套历时五年才完成的著作一上市就轰动了欧美教育界,不断再版,成为英国、美国等国家著名的儿童读物。同时也作为卡尔沃特学校的通用教材,一直沿用至今。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说这是一套教材,仍然会让许多国人感到惊讶。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教材总是板起面孔说教的。特别是关于儿童人文素养读物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在我们的教育中,只重视升学考试知识的积累,而不看重可以引领孩子心灵成长的人文阅读。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要来阅读希利尔著作的根本原因!
希利尔的这一套启蒙教材风趣幽默。他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乐趣。希利尔重视孩子的见闻、意见,一生致力于研究他们,和他们对话。因此他熟知孩子们需要什么,知道怎样讲孩子才愿意听。希利尔对知识的选择也完全以孩子为中心,他选择讲述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标准就是这个人、这件事孩子能理解吗?喜欢吗?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总能感受到他把孩子看成真正的“孩子”,而不是把他们仅仅当作灌输的对象,当作应付考试的机器。他处处尊重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理解力,平等地看待孩子,而不是俯视他们。
所幸的是,今天我们对希利尔的教育思想越来越理解,也越来越认可。所以近年来,希利尔的这套著作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眼帘。有趣的是,早在1936年,上海大东书局就出版过陈汉年的译本,只因在那个特殊的动乱年代,印数很少,所以没能广泛流传。2013年,我的朋友在美国游学,欣喜地发现了这套书1924年的首印版。九十年过去了,竟然装帧完好。更可贵的是,这套书自出版以来,就没有修订过,可见内容的严谨与考究。于是,我们邀请许多同样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来担当译者,历时一年终于完稿。
在本书付梓之际,也对参与本书出版的老师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放开科学不论,历史、地理和艺术当是孩子一生学识的基石所在:历史是时间的纵深所在,地理是空间的广博所在,艺术是孩子心灵寄托所在。他(希利尔)有着一种天生的异能,能很快了解孩子们的需要,知道如何讲孩子才能听明白,以及孩子成长的规律是什么。
《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彩色珍藏版第3版)》完全脱离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让孩子们一点也不觉得陈旧乏味……这是极其少见的优秀课本,清晰而引人入胜的内容、风趣幽默的语言、精致的图片,使其不同于其他的教材。
希利尔的教学方法仍然没有过时。他的远见超越了卡尔沃特学校的围墙,给予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孩子们接受卡尔沃特教育的机会。
《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彩色珍藏版第3版)》是《希利尔讲世界地理》的再版。
本书属于儿童读物。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希利尔先生倾注毕生精力,以儿童通俗易懂的文笔、幽默风趣的表达、精准可靠的事实,深入浅出地向小读者们阐述奇妙多彩的世界地理。
本书完全脱离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让孩子们一点也不觉得陈旧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