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王统照出国去欧洲。他先到伦敦,在大英博物馆阅读、抄录资料,又去剑桥大学研究文学,之后去非洲,游历了埃及,再回到意大利。后来,他的游记汇编为《欧游散记》出版。
本书以开明书店1939年版本为底本,保留原版注释,并根据需要适当增加了部分注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欧游散记/经典悦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统照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34年,王统照出国去欧洲。他先到伦敦,在大英博物馆阅读、抄录资料,又去剑桥大学研究文学,之后去非洲,游历了埃及,再回到意大利。后来,他的游记汇编为《欧游散记》出版。 本书以开明书店1939年版本为底本,保留原版注释,并根据需要适当增加了部分注释。 内容推荐 《欧游散记》收录了《旅途》、《“拉荒”》、《三位黑衣僧》、《失业者之歌》、《工人与建筑师》等文章8篇和附录新诗7首、旧体诗12首。这些文章记述了作者王统照在欧洲的所见所闻,侧重于介绍当时欧洲的生活、教育、就业、建设等社会情况,并融入自己的思考感悟,文字清雅,充满哲思,发人深省。 目录 旅途 华侨教育之一斑 “拉荒” 三位黑衣僧 失业者之歌 厨子的学校 工人与建筑师 荷兰鸿爪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试读章节 “过了香港再有两天便到了,船上不用花钱,你尽管放心!”我只得这么安慰他了。 “但是,……明天一早到香港,我听沈先生说,可以发电报去,到南洋时有人接。我也记起来了,从上海走时并没给我母舅一封信,——其实写信也来不及,他不知道我那天准到,坐甚么船。先生,在上海我已经是甚么不懂,外国人的地方——新加坡,如果我母舅不来接我,英国字我只认得几个,广东话讲不来,而且我母舅教书的学校是在新加坡市外的芙蓉,听说还得坐两点钟的火车。……这不是困难的事!我下了船一个人不认得,一句话弄不清,又没有钱,……所以我母舅不来接我,我真是一点法子也想不出来!……地址我这里有,据沈先生说,打一个电报去得合四元多的大洋,下船时又得给外国茶房几元,我愁得很,那里想到!以为上船后便用不着甚么钱了。” “是不是要往巴达维亚去的沈先生?” “是呀,我与他住在一个房舱里。” 沈先生是一位四十多岁的教育家,他曾在江苏与别省的中学有十几年以上的教学经验。这次也是由新加坡上岸转往荷属南洋的华侨学校任职。从他的沉静的态度与恳挚的言谈上,我便知道他是个良好的教师。在头一天我同他谈过一小时,所以这位青年学生提到他我便知道了。 “出门的人钱是一时也不能缺少的,何况你这次的出门太不容易!……好吧,我上船时还有几块现洋,本来预备在香港或有用处,这一会我下去取来送你,可以够打电报的费用。都是为客的人,能够相助的,你也不必客气了。” “先生!”他的眼睛里泛出感动的光彩来,“谢谢你!我甚么不说了,……请你给我一个地址。” 他从衣袋中掏出笔记本来要我写。 “不,我到欧洲去还没有一定的住址哩。” 他又要我把家中的地址给他,我写好,他把笔记本慎重地装入袋中,接着问我往欧洲去的目的,同行的人数等等话,无论如何,他现在觉得快慰得多了。 回到舱里取了一张五元的钞票,——这是我上船时除掉把钱兑换成汇票外的零余。——重到吸烟室中送与他,他诚恳地接了,只说:“日后总得兑还先生!” 这时已经快十一点了,室中人渐渐散去,这位学生也回到他自己住的房间中与沈先生商量明天打电报的事。 与这位初次尝试到流浪于旅途上的青年谈过了“一夕话”之后,我在甲板上靠着船舷,静谧中引起我的回忆与想象。 谁没有一片真纯的爱子的心!何况是从幼年失去了父亲,为了期望这孤苦的孩子长大,饮食,提抱,当然费过那不幸母亲苦痛的心血。及至十几岁以后,便不能不为这青年人的将来打算,无论怎么说,在社会制度还没达到儿童公育与废除家庭的阶段,即使是一个愚笨不过的妇人也眼巴巴地望着她的孤儿能够成立。不必希望他是甚么了不起的人物,“不要下流了,好好地做人,”她才觉得对得住自己的苦心。尤其是中国的家族制下被压迫的旧妇女,假使不幸死了丈夫只余下幼小的孩子,这“寡妇孤儿”的苦况不是经历过的人怕不容易想象。也因此,受着这样磨难的母亲对于孩子比一般处境安乐的妇女便大不相同。…… P6-8 序言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山东诸城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 王统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文化运动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而艺术”,推广新文学创作。王统照一生著述颇丰,在小说、散文、诗歌创作上均卓有成就。他的作品笔触朴实深沉,感情真挚,集生活、人文、学问、哲理于一体,受到社会各界读者的喜爱。 1934年,王统照自费旅欧,游历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等国家,他记录欧洲游踪、经历的文章后汇编为《欧游散记》一书,由开明书店于1939年出版。《欧游散记》收录了《旅途》《“拉荒”》《三位黑衣僧》《失业者之歌》《工人与建筑师》等文章8篇和附录新诗7首、旧体诗12首。这些文章记述了作者在欧洲的所见所闻,侧重于介绍当时欧洲的生活、教育、就业、建设等社会情况,并融入自己的思考感悟,文字清雅,充满哲思,发人深省。 本书以开明书店1939年版本为底本,保留原版注释,并根据需要适当增加了部分注释。因该书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个别字词、标点的用法(如“那”“甚么”“希奇”“磁器”等),地名、人名的翻译与现在有所不同,为尊重作者的写作习惯、保留时代特色,本书在编校时除对明显的排印错误进行修正外,其他不做改动,请读者注意。 后记 两年前拟将欧游时所见闻用诗歌笔记体裁择要记述,略留“鸿迹”。至于琐屑纪程,食宿游览,一般风习,作者已多,故少缀及。回国后人事匆匆,已写成刊布者不过此数,其他或撮要记于日记册中,或有题未暇笔录。原备全文完成后付印,自经战事,无心为此,零稿单篇易致散失,故不计次序,集为此册。随时掇拾,十无二三,名以“散记”,盖符其实。附录内新诗若干首虽经载入他集,而新印颇有增损,旧体诗则俱未发表。旅程纪感,取其方便,过后复视,殊觉无谓;因识前踪,尚不“割爱”,积习如此,大可笑叹!他日心情少佳,或能再记留为续集;然时迈境迁,故不易也。 一九三九年春末自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