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1章?陆面水文模式
?1.1?陆面水文模式概述
?1.2?地下水侧向流动
??1.2.1?河流输水条件下土壤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模型GSIM
??1.2.2?模型验证
??1.2.3?结论
?1.3?输水调水及生活用水表示
??1.3.1?研究区域及供需水量估计
??1.3.2?地下水开采利用对陆面过程的影响
?1.4?土壤冻结融化过程
??1.4.1?考虑冻融界面变化的土壤水热耦合运动边界问题
??1.4.2?考虑冻融深度变化的土壤水热耦合数值模型
??1.4.3?土壤水热耦合模型的数值算法
??1.4.4?模型验证
?1.5?作物生长过程
??1.5.1?作物模型CERES介绍
??1.5.2?作物生长过程对陆面过程的影响
??1.5.3?CLM3.5_CERES的模拟验证
?1.6?大尺度陆地水循环模型CLM-DTVGM的构建
??1.6.1?模型改进和构建
??1.6.2?模型优化和不确定性分析
??1.6.3?CLM-DTVGM模型评估
第2章?区域气候-陆面水文耦合模式
?2.1?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对区域气候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2.1.1?地下水模型与区域气候模式的耦合过程
??2.1.2?试验设计
??2.1.3?结果分析
?2.2?地下水开采利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2.2.1?试验设计
??2.2.2?结果分析
??2.2.3?取水用水过程的直接影响与间接气候反馈的分离
?2.3?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2.3.1?跨流域调水的方案表示
??2.3.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介绍
??2.3.3?结果分析
?2.4?作物生长过程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2.4.1?考虑作物生长过程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_CERES
??2.4.2?RegCM4_CERES的模拟
?2.5?取水、用水、调水和农作物生长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2.5.1?考虑取水用水调水和作物生长过程的陆面及区域气候模式
??2.5.2?离线结果分析
??2.5.3?在线结果分析
第3章?陆面数据同化系统
?3.1?集合四维变分同化方法PODEn4DVAR
?3.2?基于多种观测算子的双通微波陆面数据同化系统
??3.2.1?模型算子
??3.2.2?观测算子
??3.2.3?双通同化流程
??3.2.4?同化试验设计
??3.2.5?同化结果分析
??3.2.6?同化系统的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案
?3.3? GRACE陆地水储量同化系统
??3.3.1?模型算子
??3.3.2?GRACE陆地水储量同化系统
??3.3.3?观测系统模拟试验
??3.3.4?陆地水储量同化系统在中国区域的应用
第4章?区域气候一陆面水文耦合模式的应用
?4.1?1955-2008年我国水循环要素变化格局的模拟和分析
??4.1.1?普林斯顿再分析资料
??4.1.2?ITPCAS数据集
?4.2?水循环过程变化的归因分析
??4.2.1?基于陆气耦合归因分析
??4.2.2?基于野外试验的地表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4.2.3?基于统计和水文模拟的地表径流变化综合归因分析
?4.3?中国东部季风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模拟
??4.3.1?CLM-DTVGM模拟的未来20~30年我国水循环要素变化格局
??4.3.2?CMIP5模式对东部季风区2007~2059年气候变化的预估
??4.3.3?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
?4.4?未来50年中国东部季风区陆地水循环过程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格局模拟
??4.4.1?东部季风区陆地及流域水资源分区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格局
??4.4.2?未来气候变化对调水工程的影响
??4.4.3?极端水文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可能变化
第5章?未来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