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知识分子角色表现的角度来看,需要探讨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知识分子角色的问题,阐释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的公共性部分——教师人文关怀、教师启蒙、教师批判的课程表现。特别是,需要集中体现课程与教学论立场,详细剖析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的内涵及其课堂教学的表现。
关于教师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化,需要探讨教师如何向知识分子角色转化的问题,提供教师向知识分子角色转化的相关策略,尤其是转化条件、转化主体、转化方向和转化途径方面的策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由吕红日编著。
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由专业性和公共性两个维度构成。它们不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统合才能保持 “知识分子”角色内涵的完整,背弃或弱化其中任何方面都会使教师角色陷入困境。以专业性和公共性为视角,通过构建教师“知识分子”角色“双椎模型”分析框架,可以发现教师“知识分子”角色是以“反思性实践者”为基面构成的相互转化的角色群。当前需要重点关注教师“知识分子”角色中具有公共性质的教师人文关怀、教师启蒙和教师批判,围绕教材、学生、环境等课程要素重建教师“知识分子”形象。吕红日编著的《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特色在于:(1)立足课程实践,着力解决课改难题(2)研究有所突破,建立角色分析模型;(3)基于课堂教学,聚焦中小学教师。 基于现代公共领域理论和儒家文化传统以及现实国情,教师“知识分子”角色转化的基本策略可分为外部条件与内原动力。建立宽容的课堂教学环境,变革教师教育的培养范式,分层次分重点地进行转换是行之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