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之道
对信息和知识的评估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们很难想象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去评估一篇信息化方案。所以信息和知识的评估首先涉及的是个人信息和知识素养的问题。所谓个人的信息素养是指个人利用信息及相关载体与外界做合理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所需具备的条件。在情感方面,要能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和力量,并能判断其正确性。在认知方面,要了解信息的本质及其形式的多样性,熟悉寻求信息的方法,并具备评估、解释、组织及综合信息的能力。在技能方面,要具备操作信息检索、处理及传播的工具与系统,包括计算机、媒体系统和网络的基本能力。
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是提高信息评估能力的基础,同样一篇文章,有人能看出它的微言大义,也有人对其视若无睹,其实这是缘于个人信息素养高低的结果。而个人信息素养的提高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予以提高。
其实大家在工作中都在做信息评估的工作,在此笔者可以确信你经常上的网站不会超过20个,这就是你对所有的网站评估后的结果。你一定会习惯浏览一些报刊,很可能你对一些文章一瞥而过,而对另一些文章详细阅读,这同样也是你信息评估的结果。
笔者曾经随机调查了几个人:“你认为什么样的书对你来说是好书?”
“能引起共鸣的就是好书!”
“能解决我的实际问题的书就对我有价值!”
虽然每个人的回答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在信息评估中的一些共性,即信息必须对个人有价值,这是信息评估中的第一位原则。这个价值的判断,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不同。下面简单列出一些评估的技巧。
(1)对网络资源的评估
对于书刊和专业的学术杂志内容的评判,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评估标准,例如国际上的SCI期刊目录、国内的核心期刊内容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信息评估的一个参考。目前大部分的信息都已经上网,这里我们着重说明对网络资源的信息评估问题。
对于一个网站内容的评估,首先看这个网站的发布者。一个好的网站应该有明确的网站制作者和版权所有者。根据对网站所有者信息的分析,可以对该网站发布信息的质量作出初步的判断,例如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学会协会、图书馆等所拥有的网站发布的信息应该具有较高质量。例如新华网作为新华社的官方网站,其发布的新闻要比商业网站可信度更高。
网站的用户利用率。大家都说好就是真的好,站点被访问的次数和频率越高,说明该站点上的信息价值越大。在这一点上类似于传统信息工作中通过引文分析来评价文献质量的方法。网站被其他网站链接和被权威的文章引用的情况也可以作为该网站信息评估的一个依据。例如新浪的新闻访问量在中文新闻资源中最大,那么新浪的新闻质量应该不会太差。
利用Google为网站评级。作为搜索引擎行业的老大,Google发明了PageRank技术对网站进行评级。Google把网页级别作为所有网络搜索工具的基础。网页级别利用了互联网独特的民主特性及其巨大的链接结构。实质上,当从网页A链接到网页B时,Google就认为“网页A投了网页B一票”。Google根据网页的得票数量评定其重要性。然而,除了考虑网页得票数量(即链接)的纯数量之外,Google还要分析投票的网页。“重要”的网页所投出的票就会有更高的权重,并且有助于提高其他网页的“重要性”。
重要的、高质量的网页会获得较高的网页级别。Google在排列其搜索结果时,会考虑每个网页的级别。当然,如果不能满足你的查询要求,网页级别再高对你来说也毫无意义。因此,Google将网页级别与完善的文本匹配技术结合在一起,为你找到最重要、最有用的网页。Google所关注的远不只是关键词在网页上出现的次数,它还对该网页的内容(以及该网页所链接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从而确定该网页是否满足你的查询要求。同时,Google以其复杂而全自动的搜索方法排除了任何人为因素对搜索结果的影响。
(2)对具体文章价值的评估
以上讲的都是对整个网站的信息评估,而我们需要的信息一般都是以一篇篇的文章形式存在着(一本书也可以看做一篇文章),下面笔者着重介绍如何对一篇篇的文章信息进行评估。
有价值的文章必须要与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关,或者能给你一些启发。一篇关于昆虫习性的文章科学价值再高,对于一个不关心昆虫研究的CIO而言也是没有价值的。
你要确定这篇文章是通俗性的文章还是一篇学术论文,如果你要写论文,你就必须要引用学术论文里的东西。
·是不是最新的东西。现在各行各业的技术发展都日新月异,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你要关注该文章的写作与出版年限,如果时间太长,技术已经突飞猛进了或者已经有了更新的解决方式,那么这篇文章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
·事实是否可信,逻辑推理是否严谨。这个年代“枪稿”泛滥,报纸、杂志与书籍中到处充斥着“托儿们”的说辞,作为一个想获取真正信息和知识的知识工作者而言,一定要警惕这些“公关”文章。不是说这些文章没有任何价值,而是说一个知识工作者不应该被这些文章的观点所左右。
·在相关的网络社区请专家或网友对这个文章进行评论。互联网上高人多、热心人也多,你可以把专业的文章拿到专业的网络社区去请人评判,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评判出来的结果就比较公正。
·一个小窍门:现在,搜索引擎的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你看到一篇文章很好,不妨用文章的全名在搜索引擎上搜一下,如果同类行业的网站都转载了,那起码可以证明这篇文章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
P66-68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对于现代人而言单纯地讲学习已经不够!因为学习只是个人知识处理的一个环节,你必须还要擅长保存、共享、使用和创新知识,从学习力到知识力,这才是现代人的核心竞争优势!
——张斌教授 著名知识管理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
我最大的愿望是让我们集团的每一位成员都能系统地阅读这部书。现在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人要想使自己工作效率更高、生活品质更好,就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知识。充分利用显性和隐性知识,无论对公司还是个人来说,都是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知识管理如何使我们节省学习时间、轻松安排生活?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要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孜孜不倦为中国知识管理作出卓越贡献的年轻学者一田志刚先生。
——郑锦桥 投行专家、嘉富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信息匮乏到信息爆炸,如何合理掌握和利用信息、知识,将成为主宰当今时代成败的关键。《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在这个重要而关键的时候出版,给读者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作者分析了现代人最核心的竞争力——知识在获取、传递、应用等方面遇到的各类问题,并为知识工作者提升个人竞争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工具。
——方兴东 中国博客之父、博客网CEO
穿白衬衣的不一定是白领!真正的白领以处理信息和知识为主要工作,个人竞争力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工作绩效来自于他们对信息和知识的处理效率和能力,所以我相信白领们都会喜欢《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墨斗 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 Management Center)网友
过去,
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
“往来无白丁”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许多人靠一条信息可以发家致富;
……
现在,
许多人认识到学历顶多算一块敲门砖:
在农村的年轻人都可以用手机上网,便捷地获取信息;
淹没在大量信息和知识中的我们容易迷失方向;
……
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内容,你会发现我们都离不开对信息和知识的处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大部分时间在与人沟通、开会、写文章、写报告、做决策与执行、监督与控制……
既然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信息和知识,那么——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而不至于落伍?
如何更好地保存信息和知识,才能保证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找到?
如何传递信息和知识,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知道,从而赢得更多机会?
如何使用自己的知识才能提升个人价值?
如何创造新知识并转化为实践,才能使自己成为行业或者领域的引领者?
我们生活在知识社会里,我们感觉自己在知识上好像出了什么问题,可是我们却无法找到答案……
问题在哪里?
社会的急剧变革让我们虽然走进知识社会,却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管理方式和方法,我们至今还在用管理体力劳动者的方式来管理知识工作者;在信息泛滥和知识爆炸的背景下,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去合理应对。
——其实,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基于PKM(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人知识力建设!个人知识管理好像是个很专业的词汇,甚至令人有点费解,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在做着个人知识管理的工作。
学习:生活在知识社会里,没有别的选择,我们每个人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不学习肯定不行,但学习了也不一定行——我们应该学什么?如何高效率地学?有什么样的学习辅助工具?
保存:我们有限容量的大脑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保存起来,而许多信息和知识也只是要求我们在需要使用的时候能够找到即可,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保存我们的信息与知识呢?为什么我的电脑总是乱作一团使我找不到我需要的东西?
共享:每个人的价值都需要在与人合作后才能显现和提升,那么如何让别人愿意跟我们合作?机会为什么会光顾我们呢?关键的问题是“让别人知道你知道”,让别人了解你,信任你。实现这个目的的最简便可行的方法就是自己主动去做知识共享的工作,谁主动做了,谁就更有竞争力。
使用:“为什么我满肚子学问却没有用武之地”,在知识的使用部分,围绕个人知识使用中常见的问题,讲了如何使用自己的知识以产生价值,以及如何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具体方法。
创新:所有创新的前提都是知识创新,竞争的最高境界是通过持续创新的引领,从而将跟随者和“山寨们”远远甩在后面。通过阅读本书,在你消除对知识创新的神秘感后将会发现创新原来如此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创新与创造。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主要围绕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学习、保存、共享、使用与创新五个环节展开。阅读本书后,你就会发现:现代人的知识竞争力来自于对这五个环节过程的管理而非仅指某个环节,所以试图打造个人知识力的你需要对整个过程予以关注和实践。
当读者阅读本书时,笔者建议先对全书进行通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年龄、所处的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五个环节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进行深入研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包括了相应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请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总之,《你的知识需要管理》是一本力图帮助我们掌握个人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与工具的书,帮助以处理信息和知识为主业的人迅速提高工作效率和能力,打造完美的个人知识力。
本书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谢的是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 Management Center)的朋友们,与他们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其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王实先生给我的写作愿望以最后一“激”,他对书稿的认真编辑也令我感动。同时,顾永林、田心、黄岳、宋建敏、刘晓攀、赵朝振诸君在成书过程中都给了我很好的建议。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这本书。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经说过:“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是21世纪管理的最大挑战。”本书围绕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的工作率和个人竞争力两方面做了系统的阐述,如果这本书能够激发你对个人知识力方面的关注和探索,那将是对我的莫大安慰和鼓励!
田志刚
2009年11月于北京
在这飞速变革的知识经济时代里,个人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个人竞争力。而个人竞争力的源泉则是个人知识力:个人知识的学习、保存、传递、使用和创新的能力。每个人都离不开个人知识力的培养和塑造。对于各类机构而言,提升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力也是组织效率提升、竞争力升级的基础工作。
本书通过案例、问答等生动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系统打造个人知识力的理念、方法、工具与技巧,使读者能够掌握提升个人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流程和路径,是一本贡献给知识工作者的佳作。
本书主要围绕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学习、保存、共享、使用与创新五个环节展开。阅读本书后,你就会发现:现代人的知识竞争力来自于对这五个环节过程的管理而非仅指某个环节,所以试图打造个人知识力的你需要对整个过程予以关注和实践。
总之,本书是一本力图帮助我们掌握个人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与工具的书,帮助以处理信息和知识为主业的人迅速提高工作效率和能力,打造完美的个人知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