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了解的民主制度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形成的。民主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推动的。这些事件包括1215年英国大宪章的签署,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以及19世纪在欧洲和北美选举权的扩大,等等。然而,直到20世纪,民主的理念才被确立为在任何国家都适用的“常规的”政府形式——无论在欧洲、美洲,还是亚洲或非洲。为美国独立而战的志士们和法国大革命中的革命者在这一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他们帮助人类懂得了,必须把民主变成在人类社会里通行的制度。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的《倡导青少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民主篇)》培养青少年的民主价值观。
作为新世纪的主角的青年一代,更应继承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思想,牢固树立民主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里播撒民主的种子,让民主之花盛开得更加绚烂。本书将带着你去寻找民主的踪迹,怀着对民主的坚信,发扬民主的精神,创造更加理想的民主人生!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的《倡导青少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民主篇)》共有四部分:推行民主为之而战;民主平等其境融融;民主搭建沟通的平台;民主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在珠江口外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广东香山县翠亨村。槟榔山不高而秀,兰溪河不宽而清。1866年11月12日,在村边一间简陋的农舍里,一个男孩降生了。他就是后来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民主革命伟人孙中山。
父母给他起的名字是帝象。小帝象的家庭是一个贫苦的农家,从祖父孙敬贤起就靠租种他人的田地维持生活,父亲孙达成早年在澳门打工,回乡后依旧是佃农。后来,孙中山的长兄孙眉在檀香山经商致富,家境才逐渐好起来。像所有的穷孩子一样,孙中山从懂事起就开始分担家务劳动,砍柴、割草、下田,最有意思的是跟大孩子去讨小海,不仅可以捡到退潮留下的小鱼小蟹,而且可以收获许多好看的贝壳。孙中山从小干活就特别利落,常常是别人还没干什么,他就已经干完了。自己做完了,他还帮助其他小伙伴做,特别喜欢帮助比自己弱小的孩子。尽管脚上没有鞋穿,肚里只有白薯,但是童年的孙中山还是有许多快乐的时光。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一起下河摸鱼,上岸嬉戏。男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玩“打仗”,每当这时候,小帝象都是当然的首领。
在翠亨村有一位太平军老兵,大人们不大敢接近他,可是孩子们却喜欢听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讲太平军的故事,像洪秀全金田起义,石达开打得曾国藩投水,李秀成大破洋枪队,孩子们听得欢天喜地,抓耳挠腮,而听得最入神的当数小帝象。那位太平军老兵也非常喜欢这个器宇不凡的孩子,常说小帝象长得像洪秀全,希望他长大以后也当“洪秀全”,推翻清王朝。因此,翠亨村的孩子们都叫小帝象“洪秀全”。从此以后,翠亨村的孩子玩“打仗”游戏,就不只是官兵捉强盗,还有太平军打清兵,而小帝象自然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时间一长,大人们也知道了小帝象的这个“绰号”。晚上孩子们要是稍微晚点回来,大人们就会嗔怪道:“是不是又跟‘洪秀全’去打仗了?”
广东由于“天高皇帝远”的地理位置和三合会等反清帮会的长期活动,民间对于清朝统治一直不满,大家对反清的活动和言论都采取默许的态度。这种社会氛围使小帝象从小就萌发了反清意识,而清政府的种种倒行逆施又强化了他的这种意识。两广和福建一带,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的人很多。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侨用他们以生命和勤劳换来的财富滋养了家乡,也滋养了祖国。可是,腐败的清政府不但不尽基本的义务保护华侨,反而将他们看作“弃民”,想尽各种办法搜刮迫害他们。在海外辛苦赚钱,准备叶落归根的华侨,往往会受到无端的欺辱。小帝象曾亲眼看见过同村的一位归侨商人,在青天白日之下店铺竟被盗匪洗劫一空,而清朝地方政府对此却坐视不管。看着悲痛欲绝的归侨商人,小帝象的心里非常难过。如果说这一事件只是说明了清政府的无能,那么小帝象亲眼目睹的另一件事则清楚地暴露了清政府的凶残、无道和贪婪。
翠亨村有李氏三兄弟,漂洋过海千辛万苦在美国的旧金山淘金赚了一些钱,回到家乡办置了自己的产业,而且盖了一座小花园,村里的孩子都可以去那里玩,那里也是小帝象和小伙伴们玩耍的乐园。可是,突然有一天,一群如狼似虎的清兵闯进村来,不由分说地抓走了李氏兄弟,抄了他们的家,封了小花园。小帝象为此感到不平,上前大声质问。领头的官吏竟然二话不说,拔刀便刺。幸亏小帝象闪得快,才躲了过去。原来,李氏兄弟的产业刺激了当地官员的贪心,他们便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李氏兄弟抓进监狱,霸占了他们的产业。后来,李氏三兄弟一人被处死,两人不知所终。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小帝象幼小的心灵。从此,他似乎有些明白为什么洪秀全要揭竿而起,反抗腐败的清政府了。
孙中山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随母赴檀香山。在长兄孙眉资助下,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式的近代教育。在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府,想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他递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名片。门卫随即将名片呈上,张之洞一瞧很不高兴,问门卫:“来者何人?”门卫回答:“是一儒生。”张总督令人拿来纸笔写了一行字,叫门卫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纸上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这分明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孙中山微微一笑,对出了下联,又请门卫呈送给张之洞,张之洞看见上书:“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不觉暗暗吃惊,急命门卫大开中门,亲自迎接才华横溢的孙中山。P8-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最深层的思想内核,直接反映社会价值的本质和特性,全面涵盖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们国家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世界瞩目的这一宏伟目标,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一起,升腾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的民主,必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跨越了世纪之交,中国的青年一代在这个关键时期肩负着民族振兴、经济腾飞的重任。他们的道德意识、思想觉悟、业务技能如何,也即综合素质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与前途。对人们特别是对在校的青少年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就具有不同以往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所了解的民主制度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形成的。民主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推动的。这些事件包括1215年英国大宪章的签署,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以及19世纪在欧洲和北美选举权的扩大,等等。然而,直到20世纪,民主的理念才被确立为在任何国家都适用的“常规的”政府形式——无论在欧洲、美洲,还是亚洲或非洲。为美国独立而战的志士们和法国大革命中的革命者在这一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他们帮助人类懂得了,必须把民主变成在人类社会里通行的制度。
作为新世纪的主角的青年一代,更应继承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思想,牢固树立民主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里播撒民主的种子,让民主之花盛开得更加绚烂。本书将带着你去寻找民主的踪迹,怀着对民主的坚信,发扬民主的精神,创造更加理想的民主人生!
本书共有四部分:推行民主为之而战;民主平等其境融融;民主搭建沟通的平台;民主焕发更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