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迅的世界
分类
作者 鲁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总之那时是用了电影,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有一回,我竞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运命所驱策,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人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P6-P7

目录

引言 鲁迅精神世界探寻

自我画像

 鲁迅自传

 《呐喊》自序

 《自选集》自序

 写在《坟》后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琐记

 影的告别

 希望

 墓碣文

亲朋师友

 父亲的病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忆刘半农君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我的第一个师父

孩童世界

 随感录二十五

 自言自语(五)

 五猖会

 上海的儿童

 “小童挡驾”

 《看图识字》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女性世界

 我之节烈观

 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颓败线的颤动

 关于女人

 上海的少女

 关于妇女解放

 女人未必多说谎

 阿金

动物世界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狗?猫?鼠

 夏三虫

 一点比喻

 “蜜蜂”与“蜜”

 谈蝙蝠

 半夏小集(七)

生老病死

 随感录六十六

 死火

 死后

 腊叶

 北京通信

 空谈

 病后杂谈

 “这也是生活”……

 死

爱恨情仇

 《两地书》七十八

 《两地书》七十九

 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

 随感录四十

 杂忆

 复仇

 杂感

 忽然想到(七)

民俗宗教

 送灶日漫笔

 中秋二愿

 失掉的好地狱

 智识即罪恶

 吃教

 无常

 女吊

饮食游戏

 喝茶

 看变戏法

 玩具

 零食

 弄堂生意古今谈

 马上日记(六月二十六日)

 马上支日记(七月四日)

 马上日记之二(七月八日)

旅行漂泊

 戛剑生杂记

 过客

 上海通信

 厦门通信

 厦门通信(二)

 再谈香港

身体言说

 说胡须

 从胡须说到牙齿

 头发的故事

 略论中国人的脸

 忧“天乳”

 以脚报国

 “抄靶子”

 洋服的没落

自然书写

 《野草》题词

 秋夜

 雪

 好的故事

 夜颂

 秋夜纪游

 新秋杂识(三)

读书作文

 青年必读书——应《京报副刊》的征求

 致颜黎民

 读书杂谈——七月十六日在广州知用中学讲

 读几本书

 看书琐记

 看书琐记(二)

 看书琐记(三)

 不应该那么写

 陀思妥夫斯基的事——为日本三笠书房《陀思妥夫斯基全集》普及本作

 白莽作《孩儿塔》序

艺术评赏

 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看司徒乔君的画

 《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者附记

 “连环图画”辩护

 《木刻创作法》序

 电影的教训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连环图画”琐谈

 《木刻纪程》小引

 漫谈“漫画”

历史品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

 忽然想到(四)

 长城

 这个与那个

 现代史

 晨凉漫记

 拿破仑与隋那

序言

生前的落魄窘困与死后的声名显赫,似乎是所有思想文化先驱者的普遍命运模式。鲁迅曾在《无花的蔷薇》中深有感触地说:“豫言者,即先觉,每为故国所不容,也每受同时人的迫害,大人物也这样。他要得人们的恭维赞叹时,必须死掉,或者沉默,或者不在眼前。……待到伟大的人物成为化石,人们都称他为伟人时,他已经变了傀儡了。”从孔子的奔逃于列国到屈原的怀沙自沉,从苏格拉底的服毒身死到布鲁诺的烈火焚身,中外文化史上无数事实无不显示了先驱者在人世中的悲剧遭遇。鲁迅的这种悲剧体验得之于他本人一生的坎坷与不幸,而世人对已逝的鲁迅的顶礼膜拜则成了这一古老文化命题更具悲剧意味的现代注释。鲁迅生前阅尽人世的悲欢和世态的炎凉:官府的迫害接踵而至,论敌的围攻四面而来,他暴怒,他躲闪;亲人和朋友的误解、隔阂乃至背弃遍布周遭,他欲哭无泪,他的心在滴血……

鲁迅去世于1936年。在他离开人世后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里,鲁迅一步步被推上了“神圣的祭坛”,享尽了人间世俗的香火和供品,成为20世纪中国最为显赫的文化偶像,成为具有神灵地位的“圣人”。

然而一旦我们抛弃了过去那种对鲁迅简单化、神圣化的认知模式,一旦我们以平等的视角面对鲁迅,便会产生新的困惑和茫然。鲁迅的思想太丰富了,鲁迅的性格太复杂了。在鲁迅的身上,有太多的矛盾和“悖谬”:他是坚韧不拔的反封建斗士,同时又是听从母命,与自己根本不爱的小脚女子拜堂成亲的“孝子”;他是传统道德的叛逆者,然后当爱神叩击他心灵的门窗时,他又显得那般地犹疑、怯懦和畏惧;他一向乐于助人、牺牲自我,却又举起复仇之剑,攻杀仇敌和亲朋;他不断地同虚无、绝望抗争,却无时无刻不生存于“精神的囚室”之中……这一系列的矛盾和背反,撕扯着鲁迅那颗异常敏感脆弱的心灵,把他推向了人间最痛苦的精神炼狱,并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然而这也铸就了鲁迅犀利无比的思想锋芒、深刻精敏的感知力和“残酷的天才”那般的文学表现力。

深入到鲁迅作品的艺术世界中去,走进他丰富的心灵王国里去,最吸引人们的是他作为一名20世纪的中国人由爱与恨、悲与欢交织而成的情感状态和复杂的心理结构。

爱,是生命存在的本质力量,它使种族得以繁衍而生生不息,它能激活个体的高尚情感和创造热力。然而,爱更是一座精神的十字架,它交织着欢悦与悲哀、酣畅与沉痛、希冀与绝望。在鲁迅心灵的领地上,就矗立着一座爱的十字架。作为人之子、人之兄、人之夫,鲁迅不断地成为悬挂在爱的十字架上的“受难者”。……

复仇的快感令人陶醉。鲁迅的散文诗《复仇》,描写了一种充满着残酷且不乏恶意的人生体验:在广漠的旷野上,站立着一对全身裸露、手持利刃的男女。路人从四面八方汇集此地,等待着鉴赏这对男女互相搂抱的刺激或者互相杀戮的残忍。过了许久,这对男女仍静立着,既无拥抱也无杀戮之意。末了,看客们纷纷觉得百无聊赖,“居然觉得干枯到失了生趣”;而这对男女却以“死人似的眼光,鉴赏这路人们的干枯”,他们决意让路人们“无戏可看”,而自己却“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鲁迅正是借助两个裸体男女的形象,向空虚无聊的“看客”、向麻木愚昧的国民复仇,并在这“无血的大戮”中,获得了极度的复仇快意。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然而鲁迅至死也未放弃复仇之念。他在去世前的四十四天带病写下了《死》一文。文章叙述了他在病中发热时,曾想起了欧洲人临死时的宗教仪式——与别人互相宽恕;他联想到自己“怨敌可谓多矣”,然而他决定“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去世前几天曾做过一个噩梦:他梦见自己走出家门,看到两旁都埋伏了敌人,他们正欲向他发动进攻;他立即拔出匕首,掷向敌人的身躯。

这个梦境是鲁迅一生的浓缩写照:他曾为亲人、为朋友、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他收获的是误解、背弃、迫害……他成了最孤独的人、最受误解和迫害的人。

鲁迅的爱与恨、悲与欢,连同他的文学创作,构成了现代中国最具魅力的人文景观。鲁迅荷戟独行、呐喊彷徨的生命历程,显示了现代人真正的存在价值和精神处境。鲁迅深刻而痛苦的生命体验,宽广而博大的精神人格,丰盈而略微偏执的心理构成,为后人提供了一份研究现代中国人精神状况的标本。

王家平

2014年8月

内容推荐

鲁迅所著的《鲁迅的世界》围绕生命、情感、行动和阅读4个关键词,具有博大思想内涵的120篇短小精悍的散文、杂文等,呈现了鲁迅先生多样的精神取向和丰富的审美风貌。

编辑推荐

在《鲁迅的世界》中,鲁迅为我们勾画了自我和亲朋师友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所描绘的女性世界和孩童世界彰显了作者伟大的人道情怀,他状写的动物世界更是充满了活力和趣味。在“情感”系列作品中,鲁迅展示了生老病死带给人的丰富生命感受,表现了爱恨情仇等人类复杂的情感状态,他书写了妙趣横生的各种世故人情,并对民俗、宗教带给人们的诸种人性经验作了艺术的表达。在“行动”系列作品中,鲁迅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的那一面得到充分呈现。他懂得品尝美食之味,能够获得游戏之趣;他体验漂泊的况味,收获旅行带来的精神自由;他对发式、服饰等社会风尚的表现和分析凸显了作为艺术家的他对人体的深刻感知能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