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中世纪的欧洲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如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以模仿场景为主,在20世纪以前,绘画模仿得越真实技术越高超,但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
艺术的实质在于浓缩或夸张生活,不断创造新兴之美,以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
本书包括: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收录了世界艺术史上著名艺术作品,可供艺术爱好者学习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艺术的性格(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美)V.M.希尔耶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中世纪的欧洲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如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以模仿场景为主,在20世纪以前,绘画模仿得越真实技术越高超,但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 艺术的实质在于浓缩或夸张生活,不断创造新兴之美,以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 本书包括: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收录了世界艺术史上著名艺术作品,可供艺术爱好者学习参考。 内容推荐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中世纪的欧洲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如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以模仿场景为主,在20世纪以前,绘画模仿得越真实技术越高超,但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 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历代的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 西哲有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耶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 本书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世界艺术史上关于绘画、雕塑、建筑方面的故事,适合艺术爱好者阅读学习。 目录 第一部分 绘画 1.最古老的图画 2.这幅画怎么了? 3.宫殿里的拼图 4.愚人节绘画 5.罐与壶 6.基督与基督徒的画 7.牧童画家 8.天使般的兄弟 9.重生的画家 10.罪孽与说教 11.最伟大的老师与“最伟大”的学生 12.画画的雕塑家 13.列奥纳多·达芬奇 14.六个威尼斯人 15.裁缝的儿子与光影大师 16.佛兰芒人 17.两个荷兰人 18.u与JR 19.遗忘与发现 20.话说西班牙人 21.风景画与招贴画 22.动荡年代 23.迟到的开始 24.三个迥然不同的英国人 25.几个穷困潦倒的画家 26.最重要的人物 27.后印象派 28.早期美国画家 29.更多的美国画家 30.两个欧洲美国人 31.真人画家 第二部分 雕塑 1.最早的雕塑 2.巨人与侏儒 3.天使与国王 4.大理石 5.自然站立 6.最伟大的希腊雕塑家 7.菲迪亚斯之后 8.石膏模型 9.小小的财宝 10.赤陶雕塑 11.胸像与浮雕 12.石头里的故事 13.天堂之门 14.寻宝人与秘密 15.次好与最好 16.四项天才集于一身 17.切利尼创作珀尔修斯 18.米开朗基罗之后 19.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丹麦人 20.一枚两分钱的邮票 21.狮子、圣徒与皇帝 22.一份厚礼 23.为思想者而思想 24.美国雕塑家 25.美国的最佳 26.丹尼尔·切斯特·法兰奇 27.女人的作品 28.小路的尽头 第三部分 建筑 1.最古老的房子 2.众神的房子 3.泥巴宫殿和神庙 4.完美的建筑 5.女式建筑 6.建筑的新样式 7.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8.装饰 9.早期基督徒 10.东方的早期基督徒 11.黑暗中的光亮 12.圆拱 13.城堡 14.指向天空 15.赞美圣母玛利亚 16.乡村大教堂 17.这儿和那儿 18.芝麻开门 19.穹顶的烦恼 20.向后与向前 21.英国的住宅 22.商标 23.打破规则 24.英国的文艺复兴 25.从棚屋到住宅 26.AL与OL 27.彩虹与葡萄藤 28.摩天大楼 29.新观念 试读章节 24.三个迥然不同的英国人 鬼!你喜欢鬼故事么?闹鬼的房子、半夜里一连串丁零当啷的声音、朦胧的白色身影你一眼能望个对穿,你喜欢这些故事么?当然哕,读鬼故事的最佳时间是在夜里。这时候读鬼故事,就算你知道它不是真的,也会让你感到毛骨悚然。 但我要给你讲一个不会让你感到毛骨悚然的鬼故事。这个鬼甚至不会让你两脚发抖。它是一只跳蚤的鬼魂。想到一个跳蚤鬼,没准会让你感到好笑,甚至多半会让你回想起那只把它挠死的小狗。这个跳蚤鬼并非出现在鬼故事里。它比鬼故事里的鬼更加不平常,因为这个鬼有一幅肖像,是一位著名画家给它画的。 这位画“跳蚤鬼”的画家,就是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他是个英国人,美洲殖民地打响独立战争那会儿,他正生活在伦敦。 威廉·布莱克跟我到目前为止给你讲过的所有画家都大不相同。首先,除了是个画家之外,他还是个诗人。其次,威廉·布莱克的画一点也就不像任何其他画家的画。第三,威廉·布莱克能看到幻象。一个幻象有点像一个梦——它是那种只有在头脑中才能看到的景象。有些人说布莱克有点疯,仅仅是有一点点疯而已。没准这正是他唯一的不同之处呢。 布莱克一直想做个画家。他学了好多年的雕版画,直到他成了一名熟练的雕刻师,然后他就独立门户。他把自己的诗歌和绘画一起刻在同一幅图版上。这是他自己发明的一种新的观念。在此之前,一本书中的插画石雕刻在金属版上,而书中的文字则是用印刷机印刷出来的。布莱克把图画和文字刻在同一块版上,这样,故事实际上就成了图画的一部分,而图画也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他不仅为自己的诗集而且也为许多别的书制作雕版画。他所制作的雕版画中,最有名的是《圣经》中《约伯记》的插图。这些描绘约伯及其烦恼的图画,你一旦过目,就很难忘掉。每当我想到约伯,就会想到布莱克的这些画。我不能不想到它们。你们在书中所见到的布莱克的大多数画,看上去都像素描,这是因为它们都是用线条画成的。一幅雕版画不得不用线条制成。不过,布莱克的每一幅雕版画,在雕刻之前通常都会为它画一幅油画,这些油画让我们看到:他的色彩跟线条运用得一样好。 布莱克有了关于绘画的新观念之后,很快就出现了许多有新观念的英国画家。但在我给你讲他们的故事之前,我要问你一个问题。 你见过夏天里的一棵树上长着褐色的叶子么?我指的是一棵活树。谁都知道,一棵活树应该长着绿色的叶子。然而,如果你看到一棵大约画于布莱克那个时代的树的话,你就会吃惊地发现:它居然长着褐色的叶子。前面我已经对你讲过,根兹伯罗以风景画著称。如果你了解到他通常把树画成褐色叶子的话,你多半就不会认为他是个多了不起的画家了。不消说,那帮风景画家肯定也知道,真正的树是绿色的叶子,但他们还是坚持要把它们画成褐色的。这难道不奇怪吗?他们想必认为褐色的树叶在他们的画中看上去更漂亮些吧。 但在根兹伯罗之后,出现了一位名叫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的英国画家,在他之后就不再有那么多的褐色树叶了。康斯特布尔努力赋予他的图画以他在真实风景中所看到的色彩。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位画家在画布上所能画出的最白的白色,也几乎不可能有雨天的阴暗天空那么明亮。而如果画面上的天空不能画得跟实际的天空一样明亮的话,那么画面上的其他色彩就不得不画得比实际的色彩更暗一些,以便让天空看上去足够明亮。暗的部分越暗,旁边的亮的部分就会显得越亮。 画得更暗一些,尽管不会妨碍画面的美观,但却会妨碍它的逼真。所以,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把色彩画得看上去更明亮的话,那么画家就可以让一幅外景画看上去更像外景。这就是康斯特布尔所做的事情。他找到了一种让颜料看上去更明亮的方法。他并没有把颜料抹平,而是一点一点地堆起很厚的色彩,因此,如果你触摸他的一幅画的话,你的手指会感觉到粗糙。 康斯特布尔发现,当他一小点一小点地画色彩的时候,整个画面就变得更亮。比如,按照老方法,如果要画一片绿色原野,就要把它画得全部是绿色。康斯特布尔的方法是,用分开的绿色、黄色、蓝色的小色点来画绿色原野。说来也怪,这些色点让田野看上去完全是绿色的,除非你离画面太近。当你离画面太近的时候,就会看到分开的小色点,但隔开一小段距离,整个原野就成了一种颜色——绿色,比先前用平滑的纯色所画的更加明亮。 天啊!如果你把这些都读完了的话,你一定是个非常棒的读者。如果你读懂了的话,我认为你一定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不管你的老师是不是这样认为。 所以,我们要记住,康斯特布尔对风景画做出过两项有益的改进。首先,他让树叶成了绿色的而不是褐色的。其次,他用粗糙的小色点取代了平滑的纯色,从而使得画面更加明亮。在上面这幅《索尔兹伯里大教堂》中,画面上有非常漂亮的树。 很多人相信,最棒的英国画家是风景画家透纳——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他对色彩亮度和自然光的捕捉,比任何其他画家都更加接近于大自然。他很喜欢画大海和太阳。 好了,太阳本身当然比任何颜料都要明亮得多,谁也没法把它画在一幅画中并指望它看上去就像一颗真正的耀眼夺目的太阳。但一个画家能把某个东西画得让人们能看出它就是太阳。透纳经常干克劳德·洛兰偶尔干的那种事情。他会“画出太阳来”。也就是说,他画的场景中太阳总是正好朝向我们。通常,他会把太阳置于云彩或薄雾的后面,要么就是画落日,这样一来,它的亮度看上去就不至于跟货真价实的太阳差得太远。 我们大家都知道,没有哪位画家能找到足够亮的颜色来画落日,但那些看过透纳所画的落日的人都会说,它们太亮了,以至于不像是真的落日。它们当然不是真的,但这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因为太亮了,相反,是因为它们亮得不够。儿子也只好进入这个行当。他依然希望能成为一个画家,最后,他父亲让他别再卖亚麻布,而开始学习绘画。柯罗去意大利呆了几年,成了一个风景画家。然后,他就回到了法国。他画了许多很美的风景画,但似乎没有一个人愿意掏钱买。 巧了,就在这时候,另外一些在金钱上也很穷的画家,发现了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子,那里的生活开销比在巴黎城内更便宜。他们还发现,巴比松周围的乡村对于画风景画来说是一个更好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看到他们最喜欢画的森林、小河、田野。就这样,这些穷得叮当响的画家们便纷纷搬到了巴比松村内及其附近乡村的小村合里。我们把这些人统称为“巴比松画派”。 住进巴比松村也正是柯罗的想法。他喜欢一大早起床,然后外出研究黎明晨光中的树木和田野,经常在地面上还有露水的时候,周围的一切看上去薄雾迷蒙。他会把自己看到的景物用草图或速写的形式勾画下来,然后回到家里再画成油画。他喜欢黎明的晨曦,也喜欢夜晚的月光。常常画表现黎明和月光的风景画。他的画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梦幻般的美,这种美让他的画举世闻名。 到了晚年的时候,柯罗的画开始有人买了。金钱和名声终于联翩而至。柯罗一直喜欢用他力所能及的任何方式帮助别人,如今他有钱了,他可以把自己的大部分金钱分发给那些需要钱的人。 柯罗一直与朋友们相处得很快乐、很开心,尽管他的风景画看上去常常如梦似幻、忧伤哀怨,而不是欢欣愉悦、轻松明快。人人都喜欢他,称他为“柯罗老爹”,因此大家都很高兴得知他终于名满天下。 另一位巴比松派画家在金钱上比柯罗还要穷。他是最早进驻巴比松村的画家之一。他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住进了一幢只有三间房的宅子里,没有木地板,仅仅填上了土。然而他是法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就是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 米勒一直都很穷。他父亲是个农夫,米勒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在父亲的农田里干活。当他在一本旧《圣经》里看到一些图画的时候,他就开始画了起来。在田问休息时,其他人都在打盹,而年轻的米勒则把时间用在了画画上。最后,他生活的那个小村给了他一小笔钱,让他去巴黎学习绘画。 P102-10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