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崩塌的金融帝国(华尔街飓风Ⅱ)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王学武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美国汽车巨头何以走到破产的边缘?

第一,市场恶化,压力陡增。的确,不断加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给汽车销售和融资带来了巨大压力。

汽车市场环境的变坏首先源于近两年来原油价格的飙升。2008年7月中旬,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创下每桶147美元的历史纪录,美国汽油价格也突破每加仑4美元大关。由于美国汽车巨头过于倚重耗油高的轻型卡车和多功能运动车(SUV),油价高企则让消费者兴趣大减,销量下滑也在预料之中。

油价冲击尚未离去,华尔街金融风暴袭来,金融市场环境恶化。房价下跌,美国家庭财富不断缩水,借款条件趋于苛刻;失业率持续升高,2008年10月达到6.5%,居民消费意愿下降。这些因素直接导致汽车销售市场萎缩。

销量下降造成公司现金流吃紧。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瓦格纳承认,公司现金流仅够维持至2008年年底。尽管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汽车业三巨头可以通过削减成本维持到2009年1月,但如果市场继续下滑,形势则会进一步严峻。

不断恶化的经济和金融环境加剧了通用等汽车巨头的困境,也可以说,这是金融危机向美国实体经济演化的一个典型例证。

第二,强势的工会,高昂的人工成本。1936一1937年,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UAW)组织了一系列罢工,取得了与通用和福特等汽车公司谈判的“唯一代表权”。自此工会力量大增,代表工人与厂家谈判劳资协议,工会成为工人利益的代言人。20世纪50年代是底特律各大汽车公司慷慨解囊的黄金时期。正是由于当时提供了丰厚的福利待遇,“三巨头”的成本负担不断加重。与汽车城底特律同处密歇根州的汽车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通用公司工人的小时工资(包括福利在内)为70~78美元,比丰田和本田等日本企业在美国工厂的人力成本高出近30美元。

此外,通用等汽车公司还要背负沉重的退休金和医疗福利负担,后者的支付对象包括了雇员、退休员工及其家属。丰田等日本汽车公司也为在美国的雇员和家属提供医疗福利,但它们在美国建厂较晚,不必像通用那样负担巨额的退休员工医疗费用——这一费用每年高达数百亿美元,使通用在美国生产每辆汽车的成本增加了1000多美元。此外,高成本使得美国汽车巨头用于研发的资金比例少于丰田等日本竞争对手。

第三,三大汽车公司生产的品牌过于杂乱。以通用为例,在过去42年,其对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从53%下跌到了20%,但竟维持着8个牌子的车:Cadillac,Saab,Buick,Pontiac,GMC,Saturn,Chevrolet,Hummer。与此相比,丰田在美国拥有19%的市场份额,和通用并驾齐驱,但仅拥有3个牌子;本田拥有11%的市场份额,拥有2个牌子。结果是,日本车对现有的牌子和车型不断改进,越做越精,而且每个牌子的生产批量大,效益也就好。通用则是一个牌子失败再试一个,最后手上积压了一堆垃圾牌子的车,每个牌子生产量小,都得建特别的生产线,费用大,效率自然差。更何况,日本车多是小车型,适合石油危机时代的节能需要。三大汽车公司则未能迎合这种市场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SUV车型开始流行。这种车体积大、耗油多、售价高,每台的赢利率也高。特别是在几年前房地产泡沫的峰顶,许多美国人都买了别墅,一到假期就拖家带口、扛着各种家当(如划艇、自行车等运动用品和帐篷等露营器具)奔向别墅或荒野,特别需要这种大型号的越野车。当时的低油价也纵容了这一生活方式。三大汽车公司虽然面l临着一系列能源危机的警告,但认准美国人的大车文化,竞相投资生产SUV,型号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日本等国的汽车制造商则竭尽全力为能源危机做准备,投重金开发小型、节能的电油混合车型。赶上今天这个时代,三大巨头怎么可能竞争得过对手?

第四,三大汽车的销售体系效益差。举例而言,通用一家在美国拥有7000家特约销售商,丰田只有1500家,本田有1000家。一家丰田销售商一年卖出1821辆车,通用的销售商仅能卖出586辆,效益差很多。这里的原因是,三大巨头的销售体系是在它们几乎垄断了美国市场时建立的。如今,由于日本等国汽车业的入侵,三大巨头在美国轻型车市场上仅占47%的份额,大致缩水一半。但是,其销售网络却无法根据市场的缩小而缩小,因为那些销售商多是世代经营此业的地头蛇,和当地的政界关系很深。他们受本州法律的保护,使三大巨头无法终止和他们的合同,或者必须为终止合同支付大量的赔偿金。而一旦破产,三大巨头就可以解除这些义务,重新订劳动合同,重新根据市场建立自己的销售体系。

第五,忽视主营业务,盲目多元化。福特前任执行官Jac Nasser曾发表著名言论,声称福特不是汽车生产商,而是一家服务公司。福特相继“染指”了金融、汽车经销和维修店、废车厂和电子商务。但毕竟福特更应该是汽车生产商。

通用失败的多元化也不少,1984年收购计算机服务公司EDS,1985年买下休斯飞机公司已被证明是失去理性的行为。克莱斯勒将湾流太空公司和兰博基尼收入麾下亦如此。

第六,规模之困。大部分企业做大后都容易出现动力缺乏、官僚气息严重、运作成本加大等问题,而企业的规模很容易放大这些消极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不治之症”。

美国汽车业三巨头的倒闭意味着295万人的失业,在三大巨头的老家——底特律,那些曾经支持奥巴马当选总统的选民将面临的是一家三代人的流离失所;而近300万的失业人口也会将美国的失业率“刺激”升到8%,其惨状甚至会超过20世纪30年代让全美心有余悸的“大萧条”;美国汽车巨头的倒闭还意味着美国社会保障将失去211亿美元的存款。在虚拟经济已经陷入泥潭的窘境下,占美国经济比重4%~5%的实体经济老大——美国汽车业再有任何的闪失,对美国经济的打击都将无法承担。美国汽车巨头的倒闭最可怕的是还将会使得全美个人收入减少1500亿美元,在以70%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拉动的美国,收入的下降将会使得国家沦于无法自拔的通缩危机中。

因此,美国政府不得不救三大汽车公司。

布什政府2008年12月19日动用金融救援“蛋糕”,向通用和克莱斯勒两家汽车制造商提供174亿美元贷款。为获得政府注资,底特律汽车制造商必须接受政府任命的“汽车沙皇”:企业需向政府提供无投票权股权,公司管理层需设定薪水限额,允许政府查账,向政府汇报规模大于1亿美元的交易,同意政府有权否决这些交易。这意味着,政府可选择成为汽车企业股东,就像介入银行、成为股东一样,实现工业企业部分“国有化”。P33-35

目录

第一章 美国仍陷危机之中

 一、危机蔓延的机制解析

 二、蔓延的过程

 三、典型案例解析

第二章 英国会是下一个冰岛吗

 一、昔日的日不落帝国

 二、英国究竟怎么啦

 三、英国会破产吗

 四、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五、已经采取了哪些救助措施

 六、未来还需要做什么

第三章 日本陷入深度衰退

 一、刚出苦海又人泥潭

 二、曾经的辉煌

 三、为何危机中受重伤

 四、关于日本经济的两个争议性问题

 五、日本经济未来面临严峻挑战

第四章 危机漩涡中的世界

 一、美国伤风,全球感冒——华尔街飓风已经酿成全球经济危机

 二、美国的危机怎么会蔓延到全世界

 三、风雨飘摇中的各国经济

第五章 危机顽症:原发抑或感染

 一、宏观视角的透视

 二、微观视角的诊断

第六章 当前的经济危机——从比较的视角分析

 一、“大萧条”与当前经济危机比较

 二、与亚洲金融危机比较

 三、与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危机比较

第七章 全球大拯救

 一、全方位的大拯救行动

 二、未来还有什么招:战争救市论是否空穴来风

 三、救市大辩论

 四、全球大拯救背景下的世界经济未来走势

第八章 中国的对策

 一、飓风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审视

 二、政府已经采取的应对危机的政策

 三、可供政府进一步选择的政策分析

 四、企业应对危机的策略

 五、银行业应对危机的策略

第九章 个人应对危机的策略

 一、危机应对之守与攻——工作策略

 二、危机应对之守与攻——生活策略

 三、危机应对之守与攻——理财策略

第十章 我国现行政策评价

 一、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内需毛病不少

 二、缓交社保资金留下后患

 三、缓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个坏主意

 四、刺激内需背景下看“三农”问题

 五、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中国外向经济战略思维

 六、现行征地制度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危害严重

 七、给国民派发国企红利和外汇储备只能算是应急主意

 八、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要适当加快

 九、共同富裕是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附录一 全球经济危机名词解释

附录二 经济危机大事记(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

序言

会是百年一遇的大危机吗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先生认为,眼下的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很可能是百年未遇的大危机。

我们知道,1929—1933年的大危机距今只有80年,百年一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次危机可能超过“大萧条”?!

我了解1929—1933年大危机的惨烈!我在书中把今次的危机与“大萧条”作了比较分析。

一开始我不认为,直至现在我也不愿意相信今次的危机会超过80年前那场危机!

毕竟,经济学家和各国政府已经从那场危机中吸取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就本次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的所作所为来看,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措施丰富了许多,对危机的干预态度总的来说也积极了许多,政府反应的速度也迅速了许多。

危机还在发展、蔓延和进一步深化,数百年历史的投行巨头倒了,传统的华尔街已经消失,花旗也已经瓦解,底特律已经摇摇欲坠……

一些名家如前述的格林斯潘以及著名投资家罗杰斯等纷纷加入悲观者行列。

我内心开始动摇!

毕竟,在这个魔幻般变化的世界里,面对瞬息万变的危机,有谁说得准呢?

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在危机之初不是也出手援救过别的银行么?哪里想得到,没过多久,它们自己也落到若非政府援手说不定早已经倾覆灭顶的地步!它们想得到么?

危机之初,日本的央行行长和财政大臣不也是满怀信心地说,日本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的泡沫经济中吸取了教训,日本的金融体系很稳健。可是,没有多久,日本内阁府2009年年初发表的统计速报显示,与上季度相比,2008年第4季度日本出口下降了13.9%,创下历史最大跌幅。而扣除物价变动因素,2008年第4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12.7%,是自1974年以来的最大季度降幅。日本也陷入了衰退的深渊!

危机之初,大英帝国的主流财经报纸《金融时报》还在唱衰韩国经济,预测韩国可能是亚洲的冰岛。这甚至引起了韩国媒体的不满!时间也没有过多久,英国人现在不用替别人担心了!进入到2008年9月后,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加深,英国的金融危机也变得更加严重,以至于在国际媒体上伦敦获得了一个新绰号:泰晤士河畔的“雷克雅未克”(2008年10月陷入国家破产危机的国家冰岛的首都)。

深陷危机泥潭的,在欧洲,还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匈牙利、乌克兰,亚洲的巴基斯坦、韩国等也岌岌可危……

中国的大部分经济学家和官员一开始也认为此次危机不会对中国造成多大的冲击,认为对中国来说,机会大于风险!  今天谁再这样讲就是睁眼说瞎话了!出口、GDP和就业的高速下滑,就像2007年10月份以来的股市走势,真是令人揪心!

事实上,确实难以看得准!

国际权威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全球经济预测的数字就一再调低!

我们始终要记得,这是一个全球村的世界!就像客家的土围楼,一间着火,全楼遭殃!

究竟会不会是百年大危机?谜底迟早会揭开,我想获得答案应该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心理的和物资的准备!

王学武

2009年3月于广州

内容推荐

华尔街飓风横扫全球,中国该怎么做——

投资启动还是消费启动?启动股市还是启动产业?启动车市还是房市?靠政府还是靠民营企业?加薪刺激消费还是减薪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王学武编著的这本《崩塌的金融帝国(华尔街飓风Ⅱ)》深刻思考和详细记录中国冲破全球经济危机惊涛骇浪的方略!

假如经济危机没有影响到你的生活,你应该读本书,因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假如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你更应该读本书,因为亡羊补牢,时犹未晚。

编辑推荐

完整再现世纪最强金融危机真实情景!追踪报道金融巨头深陷危局最新进展!

详细剖析政府拯救金融危机的措施策略!深刻思考企业和个人应对危机的相应策略!

王学武编著的这本《崩塌的金融帝国(华尔街飓风Ⅱ)》为“华尔街飓风”系列图书第二本,追踪呈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最新进展;多视角深度剖析危机原因;详细分析和评价政府拯救对策;深度思考企业和个人危机的应对之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22: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