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海花和杰夫通过其的中国视角和西方思维,把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加以提炼,通过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观点和行事原则。本书中将与大家分享所有这些发现,深层剖析西方的核心价值和信仰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该书是编者们对西方世界阳刚的行动力、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和剖析。只有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卷。希望这幅画卷让您有所触动,融合“东方智慧”与“西方行动”,与时俱进,成为地球村的世界公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像西方人一样行动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
作者 | (澳)张海花//杰夫·贝克 |
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海花和杰夫通过其的中国视角和西方思维,把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加以提炼,通过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观点和行事原则。本书中将与大家分享所有这些发现,深层剖析西方的核心价值和信仰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该书是编者们对西方世界阳刚的行动力、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和剖析。只有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卷。希望这幅画卷让您有所触动,融合“东方智慧”与“西方行动”,与时俱进,成为地球村的世界公民! 内容推荐 西方人也讲面子吗?关系在西方有多重要?可以跟西方人说“不”吗?……本书帮助您进一步欣赏和理解西方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用一种更“西方”的态度对待事物,找到生活和工作的新方式。 目录 导言 东方智慧,西方行动 本书献给哪些读者//3 推开西方世界之门//4 回答问题//4 关于作者//5 阅读本书的收获//6 第一章 当代西方 历史和文化对我们的塑造//12 世界与中国//14 西方思维洞见//15 西方人到底是谁?//23 时代划分//31 总结//33 第二章 西方思维的八大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一——人人生而平等//39 核心要素二——人人生而不同//40 核心要素三——法治高于一切//43 核心要素四——交流,交流,再交流/45 核心要素五——愧疚文化//48 核心要素六——短期vs长期//50 核心要素七——竞争精神//52 核心要素八——演绎、线性逻辑思维//54 第三章 领导之道 真正的领导者//60 全能领导的素质//61 领导风格//65 卓越企业的领导者//66 领导执行力六大要素//67 定义企业家//72 领导力的未来趋势//73 蝴蝶效应//77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领导者//78 第四章 职场之道 告诉我你的梦想//84 让激情燃烧//85 你准备好了吗?//86 职场征途“行李”清单//87 职场成功要素//93 西方社交//102 西方的员工权利//103 认识你的西方老板、同事和朋友们//104 变化中的西方职业道德//105 乘风破浪//105 第五章 西方式交流 自说自话//109 交流,交流,再交流//112 西方交流模式//114 语言改变行动//121 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122 谈判方法面面观//124 西方式谈判成功四要素//125 为什么中国人不说“不”//126 第六章 西方式关系与社交 家庭观//132 赶快签合同!//133 政府关系//135 社交规则//138 调动关系//141 社交注意事项//142 人际关系深层模式//144 律师与教皇//146 第七章 大事与小事 全局与局部//152 西方人眼中的友谊//154 面子在西方存在吗?//155 商业交易与面子//156 宴会礼仪的细节//158 拘小节,成大事//160 赠送礼品的学问//161 我“被中国”了!//162 西方人的七大困扰//164 究竟该怎么做//166 第八章 创新与改革 什么是创新?//170 我们都有创造力吗?//171 我们都有智慧吗?//172 寻找你的“关键要素”//174 心流//174 心流的产生//175 创新精神//176 培养个人的创造力//178 工作中的创造力//180 培育创新能力//181 创造性思维//182 培养中国式的创造力//185 结论//187 结语 与世界对话 当东方遇到西方//191 天籁之音//192 致谢//195 试读章节 西方思维洞见 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与西方相比,中国一直都在对西方和西方人的了解上做着不懈的努力。我们也根据西方当代的经济、时局与历史背景,提出以下6条“西方思维洞见”。它们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当代西方,为理解西方人的行为方式打下基础。 西方思维洞见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成为资本家 杰夫记得自己小时候一直在搬家,全家人都在跟随追寻创业梦想的父亲四处迁徙。他的父亲最初在银行工作,但是很快就厌倦了那里的条条框框、办公室政治和争吵。他知道银行并不适合自己,便用微薄的积蓄买下了一家报刊经销社——在澳大利亚的特许区域销售报纸、杂志和杂货的小商铺,开始了创业之路。他记得父母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卷好报纸,在早饭之前送到附近社区订阅报刊的每户家庭,以便大家能够尽早读到报纸或者带着报纸去上班。 杰夫清楚地记得母亲那因为要卷好一份份报纸而变得粗糙且伤痕累累的手;工作中,父亲不停地抽烟(这个习惯使得他在61岁的时候就早早离开了我们)的背影。每天早晨杰夫都会被后来添置的卷报机发出的噪声吵醒,甚至40年后的今天,他偶尔还会在梦中听到那熟悉的声音。 父亲虽然很辛苦,但却觉得很快乐,因为自己自由地经营着一家小企业,成为了彻头彻尾的“资本家”。在西方的字典中,资本家和每日帮他人赚钱的打工者的区别就是自由、行动的选择权以及依靠自身资源和努力获得成功的权利。杰夫上学的时候,父亲的事业已经非常成功,从繁忙且辛苦的报刊经销生意扩展到房地产开发,为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和成功,因此他和两个兄弟都能够进入悉尼最昂贵的精英私立学校读书。学校的孩子都来自那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胜出的富裕家庭。学校也教导孩子个体自由的重要性,告诉他们勤奋工作可以走向成功,成功会带来财富,而财富会带来幸福和选择的自由。 这种自由和个体主义正是所有西方人的终极目标,而西方文化推崇的正是每个人都有选择权和塑造自己未来的能力。也正是这种价值观和竞争精神激发了人们无时无刻不对竞争和胜利充满渴望,这也正是西方人行动的核心基础。 西方思维洞见二:以逻辑解释一切 以“逻辑”方式对待生活和工作是西方哲学和思维的另一核心。西方人善于从事物或现象中提取规律,并用清晰的方法推断结果或引导事物的发展。 这种逻辑方法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希腊与罗马文化。古希腊人非常关注物体以及它们的特征,公元前300年左右的亚里士多德为当今西方思想奠定了逻辑基础。以他为首的哲学家们以逻辑推理解释他们所看到以及所做的一切。 这种黑白分明,非对即错的理性方式,以及拒绝承认过程中可能存在任何矛盾的执著延续到今天,使得大部分西方人以线性、单一的方式思考和行动。也就是说他们按照从A到B的直线,一步步以符合逻辑的步骤思考和行动,这中间不能有任何矛盾,相信一个命题,一个理念或做事只有一种方法,一条途径,非对即错。 西方人在思考和行动时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和谐,讲求平衡,在变中求胜。他们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只对该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而毫不考虑周围的环境和变数。他们通常都不能理解“塞翁失马”的真正含意,因为从逻辑思维角度出发,中国人的多元化思维方式完全不可理喻,没有任何章法可循。而多年来在相互沟通的时候,这一不同也带来了许多的误解与挫折。 西方思维洞见三:政治并非根本 我们在中国经商多年,深刻了解在中国,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要得到中国各级政府的支持。西方国家选举出的每届政府也会影响到商界和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但程度要小得多。 比如在澳大利亚,人们并不认为公务员是一种精英的重要工作。杰夫大学毕业时,大家的首选都是进入著名的商业公司,如果无法得到这样一份工作,那么下一个选择是去教书或者供职于某个机构。人们通常只有在无法得到上述所有工作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为政府工作,成为公务员。 西方民主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精髓就是精练的小型政府,它应该只为人们提供工作、追求成功以及和平盛世的基础服务。政府不会也不应当干涉个人自由,更毋论商界运作。 在帮助中国公司开展海外业务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应邀在国内跟他们去结交中国政府官员,这些公司也会要求结识外国政府要员。虽然在一些需要政府批准的敏感行业这样的做法会有所帮助,但这种行业的数量实在有限。西方绝大多数领域的人们都可以自由行事、投资,不需要政府的任何参与。西方国家也以能够使公民在没有政府干预或支持的情况下获取最大成功而骄傲。 一个人的政治关系并非成功的关键。这一原则正是“美国梦”的基础。自主追求梦想与成功,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任何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管这一目标看似多么高不可攀。 1960年,夏威夷大学的两个学生坠人爱河。一个是具有英国血统的美国女性,另外一个则是出生于肯尼亚依靠奖学金生活的外国留学生。一年之后,他们完婚,并生下了一个小男孩。男孩的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回到了祖国肯尼亚,此后只在遭遇车祸辞世之前见过儿子一次。 他的母亲后来嫁给了一个印度尼西亚人,带他移居印度尼西亚。10岁时,男孩独自回到夏威夷的檀香山,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进入一所当地学校就读。直到1944年,母亲才回到夏威夷,却在一年后因癌症不幸辞世。 出身寒微却天资聪颖的男孩幸运地考入洛杉矶大学,毕业后前往东海岸从事社区工作,又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后来他涉足政界,被选举为美国参议院参议员。2008年11月,这个男孩——贝拉克·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第44届总统。 没有任何家庭背景,没有多少钱,来自美国最小、最不起眼的一个州,贝拉克·奥巴马正是“美国梦”的最佳典范。 P15-19 序言 刚写完《像中国人一样思考》,就有热心的朋友建议我们再为中国读者写一本《像西方人一样行动》。除了本职工作和生活之外,自觉才疏学浅,颇有些踌躇,一直不敢动笔。心想,如果能找到一本类似的书推荐给朋友们就堪称完美了。搜索之后却发现,虽然关注西方的作品众多,却找不到一本简明扼要、从西方人自身出发如实解密西方和西方人的指南。 海花依然清楚地记得20年前她第一次远赴美国的海外商务之旅。那时她多么希望可以在出国之前读一本介绍西方和西方人的书,可以让自己多少做些心理准备。她经东京转机,手里紧紧攥着美国老板传真给她的如何通过海关、换取登机牌、使用候机室,以及如何衔接航班的长达4页纸的详细说明,在换乘了3个航班后才到达目的地。在日本时,似乎没人能听得懂她的英文或是中文;到达时她的脚肿得厉害(因为她穿了一双为出国特意买的高跟皮鞋,对于长途飞行来说,这无疑是一项非常错误的选择),加上时差的影响,她大有如鱼离水之感。 随后她受邀到老板家赴晚宴。整晚大家都在讨论一种叫做“超级大碗”的东西。海花则一直彬彬有礼,面带微笑,却没法参与到这场十分奇怪的讨论中。她暗自思忖着,美国人同中国人居然如此相像——都对饮食非常感兴趣(因为“碗”应该与某种食物有关,对吧?)——然而,直到后来她才发现,大家讨论的原来是在一个叫做“超级大碗”的体育场里进行的足球赛!自然,当时她羞于启齿,没有勇气当场提问。 多年以后,我们仍然找不到一本综述当代西方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及社会潜规则的著作。我们听到,看到,也亲身经历着有关西方的种种误解和困惑。本该成功的合作因为文化的不同无疾而终;本应由中国人拔头筹的领导工作却被任命给西方人;而许多前途似锦的年青一代更是在国际大环境中走了太多弯路,错过许多珍贵的机会。终于,我们鼓起勇气想:“也罢,抛砖引玉,舍我其谁?” 本书献给哪些读者 ·那些追求卓越的中国人——一流的组织和个人是经过文化的碰撞和不断的学习打造的。西方的思维框架和行为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一面镜子。 ·那些准备“西游”的人们——莘莘学子和海外新移民初到异国他乡,那里可以成为你实现梦想的地方,但如果准备不足也会是无情的炼狱。如果能用开放的心态理解东西方差异,取西方文化之所长,就一定能够成功。 ·那些与西方人共事,或在外企工作的人们——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们与西方人接触,不论是领导他们,还是与他们合作,或是进入外企寻求事业的发展。虽然我们有许多相同的价值观,然而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和行为方式有百利而无一害。 推开西方世界之门 西方人思考、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和习惯往往与中国人形成鲜明对比。当一位中国人试图去了解飞速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时,乍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共同的参数或清晰的系统,其实不然。如果透过现象深入观察,会发现西方社会自有其隐含的游戏规则和很强的逻辑性。 在这里,我们把西方大门向您敞开,把那些密而不宣的游戏规则和西方社会运作的基本原理如实地公之于众,阐述西方人如何行动及其背后的各种主要原因与动力。我们用东西对比的方式透视西方社会,描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和商务案例,也把一些在中国鲜为人知的重要国际范例和准则首次披露给读者。 回答问题 ·如果您第一次出国学习、工作或生活,您如何才能迅速地在当地安顿下来?如何确保达成自己的目标? ·与西方人交谈时,询问对方的年龄、工资等问题是否合适?有哪些是他们的禁忌话题? ·面子对中国人非常重要。西方人也讲面子吗?他们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面子的? ·西方人普遍具有较高的法律保护意识。如果他们在路上自己走路摔倒了,也会想办法搞清楚是谁的责任,然后起诉他们。那么,怎样才能让您避免卷入这样的法律纠纷? ·您从海外邀请了一位意向合作伙伴来中国。这是他第一次访问北京,您会带他去故宫、长城、颐和园和秀水街参观吗?会不会安排许多宴请活动?对西方人来说,什么招待方式最恰当?西方人又有哪些习惯性的期待呢? ·关系在西方有多重要?如何找到和建立真正重要的关系?如何以西方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有效地建立彼此间的信任? ·西方国家讲求什么样的工作效率?原因是什么? ·西方儿童的成长方式与中国儿童有什么不同? ·可以跟西方人说“不”吗?与其最佳的沟通方式是什么? 在本书中,我们将帮助您回答所有这些乃至更多的问题。 关于作者 本书融合了东西方的视角,也整合了我们多年为跨文化沟通而生活和工作的心得。 杰夫是一位资深的国际商业实践者。在成为澳大利亚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最年轻的合伙经理之一,并成功地从事了25年的法律工作后,他转入了商业银行和企业咨询行业。除了自己的业务和在中澳两国的投资外,他还担任几家上市公司和私人公司的董事。 15年前,海花初到澳大利亚的悉尼时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生。像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她在完全不了解当地文化、毫无人脉关系的情况下到了异国他乡。5年后,她被当地的一家投资公司聘为常务董事。后来,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杰夫,也是她现在的商业合作伙伴。在回到北京生活之前,海花曾在花旗集团担任财务顾问。她的客户中有法官、律师、经理和澳大利亚的其他专业人士。2005年以后,海花一直在为西方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政治家提供有关中国的跨文化咨询。 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以北京和悉尼为基地,为英、法、德、意、瑞士、加拿大和美国等国的客户提供咨询。而我们自己在共同的工作生活中也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碰撞,不经意间为本书提供了很多素材和议题。 这些年来通过海花的中国视角和杰夫的西方思维,我们把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加以提炼,通过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观点和行事原则。本书中,我们与大家分享所有这些发现,深层剖析西方的核心价值和信仰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阅读本书的收获 ·进一步欣赏和理解西方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有“原来如此”的感觉; ·用一种更“西方”的态度对待事物,找到生活和工作的新方式; ·更好地领导、激励和管理外籍雇员并建立更好的关系; ·更好地为西方老板工作并有效规划您的职业生涯; ·成功地融人西方国家并迅速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 ·显著提高您的海外经营状况和在西方市场的盈利能力,并取得指数级的高速增长; ·在西方建立一个全球领先的品牌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业务; ·在需要时,“像西方人一样行动”! 如果说《像中国人一样思考》是“阴”——凝聚了我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智慧和柔美的颂扬;那么《像西方人一样行动》则是“阳”——是我们对西方世界阳刚的行动力、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和剖析。只有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卷。希望这幅画卷让您有所触动,融合“东方智慧”与“西方行动”,与时俱进,成为地球村的世界公民! 书评(媒体评论) 《像西方人一样行动》是《像中国人一样思考》的姊妹篇,同出于东西方完美结合的一对伉俪之手,没有人比他们对这个主题体会得更深切、表达得更专业了。中国不仅要进一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理念,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人的“行动派”作风。《像西方人一样行动》值得每一个努力进取的中国人阅读。 ——查立 乾龙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 《给一分钟一个亿》作者 真的佩服海花和杰夫的勇气和境界,可以选择在成功的职业生涯顶峰全身而退,回归学者本性,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今天读这本书,让我顿悟当年的“犯傻”,以及未来怎样可以做的更好——床头的“每日一读”又喜添新丁。 ——张秀萍 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 中国区并购部主管 对于没出过国想了解西方思维的国人,这本书一定要读;对于出了国,没嫁娶西方人的国人,这本书要仔细地读;而对于出了国,嫁娶了西方人但不是像作者这样的组合的国人,这本书则是不能不读。总之,开卷有益。这本书会让中国更了解世界。 ——嘉鸿 美国富理达律师事务所亚洲事务负责人 促进中西方了解是一个大题目。虽然前人多有著述,但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究其原因,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完全了解两方文化的微妙之处。站定一方立场,总是要么失之偏颇,要么失之肤浅。如杰夫和海花般的组合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更可贵的是。真知灼见之外,文风轻松幽默,可以佐茶下酒。拿到新书,一口气读完,正是先睹为快! ——信跃升 中信资本董事总经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