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禅,我们就能最大限度消除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和烦恼,使精神更充实,道德更圆满,人际关系更和谐,工作和事业更顺畅。
《每天读点禅》想与读者朋友一道领悟人生,用禅的精神、智慧及方法来打开我们的心门,以期达到那种空灵澄澈的境界,体会到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每天读点禅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沈云庵 |
出版社 | 地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禅,我们就能最大限度消除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和烦恼,使精神更充实,道德更圆满,人际关系更和谐,工作和事业更顺畅。 《每天读点禅》想与读者朋友一道领悟人生,用禅的精神、智慧及方法来打开我们的心门,以期达到那种空灵澄澈的境界,体会到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内容推荐 将禅的有益启示用生活的辩证法解读一番,让每个读者都能够读懂禅,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正是本书的初衷。 《每天读点禅》就是想与大家一道触及灵魂,感悟生活,用禅的精神、智慧及方法打开我们的心门,达到空灵的境界,体会豁然开朗的畅快。如果我们能够触类旁通,做到生活中“不执著”,正是编者的一大乐事。 目录 第一章 生活如糖——百味苦中都有甜 1.每天,我们都可以心平气和 2.坦然面对,苦难皆极乐 3.八风吹不动,简单最快乐 4.生命才是宝藏 5.好生活需要好节奏 6.人活一世,好事总比坏事多 第二章 放下放下——烦恸多是自找的 1.有些事情,不见最好 2.清空自己的包袱 3.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4.生活难得一颗平常心 5.好事不如无事 6.内心不乱就是“定” 第三章 无处不修行——饭要好好吃,日子好好过 1.“没时间老”是一种境界 2.身边皆禅,修行在自身 3.好事坏事“随它去” 4.净土自在心间 5.没有付出,怎得回报 6.做好本分就是“禅” 第四章 贪心是祸——不是你的终究得不到 1.心有旁骛,万般皆不通 2.钱袋无止境,烦恼无穷尽 3.欲壑难填,心满成灾 4.贪念一起,害人害己 5.时机未到,强行无益 6.追求不能脱离现实 第五章 感恩当下——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 1.珍惜当下就是禅 2.以宽容度人,心存报恩之念 3.每一天都是为了明天 4.顺其自然才是好 5.认真一点,活在当下 6.身心理应开怀大笑 第六章 以德服人——你的境界可以影响他人 1.有一种解脱叫“以德报怨” 2.大千世界一禅床,何必在意那么多 3.德望总会积沙成塔 4.时间是宽恕别人的最好容器 5.侮辱你的人也是在帮助你 第七章 气大伤身——何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1.怒心起时细思量 2.心地透明,自然无气可生 3.小心,冲动是魔鬼 4.不生气的秘诀 5.猜疑是最大的心魔 6.视攻击为空气 第八章 多种善果——做好事能让自己更快乐 1.惜福之人,自有福气 2.慈悲不是花架子 3.万事皆因果,你想种什么果 4.置身于善者的环境 5.财多必散,勿忘心安 6.万般带不走,唯有善随身 第九章 不打诳语——智者说话分寸在心 1.话语谦逊,做个受欢迎的人 2.解决问题,只需巧言一句 3.随机应变,化解意外 4.有时候,学会后发制人 5.先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尊重 6.幽默暗示贵在恰到好处 第十章 见微知著——洞察世事有玄机 1.细节识人最可靠 2.万物皆流,以变化之心看问题 3.不可以貌取人 4.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正确 5.读懂人的心思 6.用心才能发现真相 第十一章 做人有度——与人相处学问多 1.做人不能“水太满” 2.自以为是最可怕 3.做人低调一点点 4.教导不能直来直去 5.超脱人事是一种境界 第十二章 人器随形——做人做事当变通 1.实践出真知 2.适应力要强 3.拘泥过度,路不通 4.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5.拐弯抹角达成目的 6.看得远一点 7.绝望中孕育着希望 第十三章 百忍成佛——“处下”愍一种智慧 1.忍耐是成大事的考验 2.“扮猪吃老虎”是一种策略 3.虎扑先低头 4.守住自己最重要 5.无需解释 第十四章 得道多助——与人合作好事多 1.独享不如分享 2.主动伸手,才能得到援助 3.化敌为友 4.利人就是利己 第十五章 贵在担当——做好自己就能成正果 1.承担最可贵 2.主见最值钱 3.学悟最永恒 4.勇气最难得 5.永远向前走 试读章节 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 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淡化我们的分别心及执著心,不去向外求,那么我们的本心就会显露。 一位虔诚的女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中出来,无德禅师欣喜地说:“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女信徒非常欢喜,说:“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如洗涤过那般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你以鲜花献佛,相信对花草总有一些认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女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花梗的一端在水里浸泡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很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笑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如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地净化身心,变化气质,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女信徒听后,作礼答谢说:“多谢禅师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过一段寺院中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说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到寺院中生活呢?” 佛教把没有削发出家,在世俗家庭中仍然能够遵守戒律、皈依佛的人叫做居士。 维摩诘是佛教中一位极其著名的在家居士。他智慧无双,擅长辩论。他在毗耶离城卧病,想借此与佛陀的弟子们探讨佛法。佛陀派大弟们前去探视,众弟子都因为曾经在辩论中输给了维摩诘,怕不能完成使命,而不敢前去。后来文殊菩萨应命前往,还有许多菩萨率领弟子随行。 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探讨佛法,如联珠贯玉,众人听了,无不如醉如迷。 当时在维摩诘的丈室中,有一位天女,看见了这种情景,便现出身形,用天花纷纷抛向听法者的身上。 美丽的花雨从天而降,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景。 说来也怪,当花瓣飘到诸菩萨的身上时,纷纷滑落;而当花瓣飘到各位大弟子的身上时,便黏在那里。 各位大弟子见状,运起神力,想让花从身上落下。可不论他们怎么用力,花瓣仍牢牢黏在身上,怎么也甩不脱。 天女问舍利弗:“为什么要将花去掉呢?” 舍利弗说:“这花黏在身上,与佛教的戒律不符,所以想办法把它抖落。” 天女说:“不要这样说。花的本身并没有符合、不符合教义的区别,之所以认为它不符合教义,是因为你自己起了分别想。你看大菩萨们,他们并不把花看做花。所以花雨不沾衣。而你们心中生起分别想,产生了畏惧之情,这便是黏着啊。有了黏着的念头,怎么能去掉黏着的花呢?” 我们之所以迷惑、颠倒,本有的自性之所以不能现显,之所以烦恼,而不得解脱,就在于我们的分别心和执著心。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淡化我们的分别心及执著心,不去向外求,那么我们的本心就会显露。 老天,太蓝;大海,太咸;人生,太难;工作,太烦。人生是很难,工作也的确有很多烦心之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找点乐趣,苦中作乐。换个角度说,很多的烦心事,都是自己找的,一个人自己不给自己烦恼,别人很难让他烦恼。 人的一生,在世的时间也就那么几万天,快乐过也是一天,郁闷过是一天。因此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工作、过日子,都要时常保持一颗平常心,好运来了淡然一笑,麻烦来了平静面对,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人这一辈子,不就图一个痛快吗? 苏东坡在瓜洲任职的时候,与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成为至交,他们经常在一起谈禅论道,生活得十分快活。有一天,苏东坡认为自己对于禅已经领悟到一定程度了,便写了一首诗,来阐述自己对于禅道的理解,然后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是这样写的: 意思是说:我顶礼伟大的佛陀,蒙受到佛光的普照,我的心已经不再受到外在世界的诱惑了,好比佛陀端坐在莲花座上一样。 佛印看了他写的诗后,笑着在上面写了“放屁”两个字,然后就叫书童带回去给苏东坡看。书童回去马上就来到苏东坡面前,把佛印禅师的批语拿给苏东坡看。苏东坡看了批语后恼怒不已,马上动身去找禅师理论。 他气呼呼地来到金山寺,远远看见禅师站在江边。 禅师告诉他说:“我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我写的诗,你既然看不上,也不能侮辱人呀!” 禅师说:“我没有侮辱你呀。” 苏东坡理直气壮地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说:“这不是侮辱人是什么?今天我一定要讨个公道,你一定要给我一个说法。” 禅师呵呵大笑,说道:“还‘八风吹不动’呢!怎么就‘一屁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听完惭愧不已,再也不敢炫耀自己了。 著名笑星赵本山在小品《我想有个家》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人生就像一杯二锅头,酸甜苦辣别犯愁,往下咽。话很风趣,道理也很实在。 “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这是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常常讲给子女听的至理名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孟子》中,对许多成就一番旷世伟业的人们经历的精辟总结。 没有饥饿的经历,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种者的可敬,当然更无从感受饿得头昏眼花或者伸手乞讨的可悲和可怕。终日打着饱嗝的人,除了需要一两根牙签剔剔牙齿,爱心和同情对他们来说,都是多余的东西。 没有受过寒流的抽打,你的血液里、你的骨骼中就不能孕育、生长出抗争的细胞,你必然十分脆弱,容易发抖,容易胆寒。周身缺少足够的热流和火焰,靠什么温暖亲人冻僵的脸庞和双手? 没有品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风凉话,看不到冷脸,过多的奉承会让你形成不健全的性格。突然某一天,你背靠的大树倒了,你开始失宠,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你绝对不会像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每天,我们都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和不如意。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切地领悟人生;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坚韧的品格和精神;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对生活多一份感情,对他人多一份爱心,对弱者多一份怜悯。P2-5 序言 人活一世,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属于我们的只是在世间有过的业缘,而这种业缘及其因果,都属于禅所能解释的范畴。 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以佛家感悟人世的高超智慧为核心,是对所有事物的一种哲学感悟。禅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的本心。人人都有禅心,一切的真相其实都在我们心智开窍的一瞬间被揭开。 禅的精华,并不在禅师略显晦涩的偈子和禅语上,而是隐含在流传民间的各类禅林故事中。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并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作为禅的智慧中最通俗的一种表现形式,禅的故事自然为人们广泛接受和喜爱。 禅的故事,又称为佛家公案,它是古代禅师们在参禅开悟的过程中、在寺院修行的日子里流传的各种生活小故事。禅的故事看似短小,实则寓意颇深,往往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髓于一体。 流传最早的禅的故事,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相传佛教的创始人大梵王释迦牟尼,登上法座,拈下一朵金花示意众人。底下的弟子和尊者大都不知佛旨所在,一脸茫然,只有摩诃迦叶突然微微一笑,似有所悟。 佛祖见罢,微微一笑道:“迦叶尊者,独具涅架妙心,开出清净莲花,是真正具有法眼的人呢!”于是佛祖将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亲自咐嘱迦叶,迦叶成为禅宗初祖。 如今的禅早已不是出家人的专利,我们无需隐居在深山古刹里就能参禅入定。禅,理应成为现代人实现美满生活的工具,从禅的故事中我们得到的不止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引导,还有改掉陋习的勇气和开发潜能的钥匙。 一个人如果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禅l的智慧,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解除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精神更充实,道德更圆满,心灵更纯洁;同时,人际关系更和谐,工作更顺畅,事业更容易成功。 每天读一点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如果你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不妨给自己一点时间读一下这本书,必能从禅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使任何场合都成为自己修行的道场,就像佛典上所说“处处总成华藏界,个中无处不毗卢”。 将禅的有益启示用生活的辩证法解读一番,让每个读者都能够读懂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正是本书的初衷。《每天读点禅》就是想与读者朋友一道领悟人生,用禅的精神、智慧及方法来打开我们的心门,以期达到那种空灵澄澈的境界,体会到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我们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真正做到在生活中“不执著”,就是编者的一大乐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