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全新修订版)》编著者凌志军。
不承认自己是天才的微软小子讲述他们成长的故事。
一群微软小子,一群E学生,一个青少年成长的经典模型。他们是:“深蓝”之父、战胜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的电脑设计者——许峰雄;“数字笔”发明者、比尔·盖茨的技术顾问——王坚;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来最年轻的院士——张亚勤;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
一本可以让你受益一生的书。读完它,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成长模型,找到由普通人成长为天才和大师的有效之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全新修订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凌志军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全新修订版)》编著者凌志军。 不承认自己是天才的微软小子讲述他们成长的故事。 一群微软小子,一群E学生,一个青少年成长的经典模型。他们是:“深蓝”之父、战胜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的电脑设计者——许峰雄;“数字笔”发明者、比尔·盖茨的技术顾问——王坚;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来最年轻的院士——张亚勤;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 一本可以让你受益一生的书。读完它,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成长模型,找到由普通人成长为天才和大师的有效之路。 内容推荐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全新修订版)》编著者凌志军。 微软亚洲研究院聚集着计算机领域许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们每一个人都被称为天才,但是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天才——确确实实,他们都曾经很普通,有的在学习上甚至都没有得过第一,然而他们的父母、老师与他们自己共同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本书为我们讲述了这群普通的孩子怎样一步一步成长为天才和大师的故事。 凌志军先生在这100多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中,发现了关于成长的八个秘密,涉及自信、热情、态度、大脑的训练、情商的培养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希望通过《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全新修订版)》这本书,帮助中国学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目录 新版自序 001 李开复序 002 2009年版自序 004 2006年版自序 005 前 言 001 第一章 起跑线 001 E学生 002 如果回到5岁以前 007 自由的天地 011 回忆 015 你上哪个年级都可以 018 “流放地” 022 新“开复定理” 024 我也有一种恐惧感 027 怎样对付小时候的发育不良 028 天才是教育出来的 031 新发现 034 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 035 自信是成长之路上的第一路标 036 灾难发生之后 038 不要小看自己 041 亚勤话题 043 一句话影响一生 046 历史性的时刻 047 你的潜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050 消极的图像离他远去,积极的图像回来了 051 如果有机会重新上学 055 自信的力量 058 自信是什么 060 新发现 062 第三章 我到底要什么 063 “深蓝”是怎样炼成的 065 开 窍 070 做最好的“你自己” 073 在美国读书很辛苦,但是不痛苦 078 因为不喜欢才烦恼,不是因为烦恼而不喜欢 081 美国孩子按照意愿读书,中国孩子把读书当志愿 085 排队的文化 087 我凭什么进入麻省理工 091 我不在乎总是第二名,但我在乎学什么专业 094 “过坎”的制度 097 中国黑客 099 新发现 106 第四章 爸爸和妈妈 109 离家时刻 110 父亲的遗产 113 儿子的价值 116 慈父严母 119 难演的角色 121 期望值 123 应当说的话和不应当说的话 124 严格好?宽松好? 125 我的孩子在想什么 128 与一个美国父亲的对话 130 做孩子喜欢的事情,不是让孩子做你喜欢的事 133 信任的力量 135 鸿沟 138 旧式父母和新式父母 142 第五章 大脑的成长 143 刘策学画 144 神经树 148 脑子是可以被塑造成一种形态的 151 两个大脑 153 悟性 159 惊人的一致 161 课外时间我们喜欢做什么 168 用你的左手 169 让大脑冲破牢笼 171 新发现 173 第六章 学习是一种态度 175 智力的折扣 176 大脑集中指数:提高大脑使用率的最直接的因素 178 大脑开放指数:怎样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180 大脑主动指数:主动和被动大不一样 186 为什么学习越好的孩子主动性越差 189 做一个主动的人 193 浪子回头 194 没有什么比“态度”更重要的了 199 有时候凡人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 202 姐姐和妹妹 204 把整个人生当作一次长跑 206 出国好还是不出国好 208 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区别 211 第七章 情商时代 213 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的两倍 214 从D学生到E学生 216 信念在前边引导着他 221 幸福是相对的 226 “出国梦” 228 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第一名 231 友谊的力量 233 高中同学的来信 234 建立目标的过程 236 少年班 240 情商的力量 243 “电梯演讲” 245 你为什么不说话 246 优秀的代价 248 你别看我是个好学生,其实我不快乐 252 新发现 253 第八章 大师在哪里 255 关于“人品第几”的辩论 256 给中国副总理写封信 258 大师风范 261 我看到了真正的大师 264 共性 266 可遇不可求 267 力量的源泉 271 我喜欢数学,因为喜欢那个老师 274 “神奇小子”的苦恼 275 “清华太老了” 277 我为什么不做院长 281 新发现 283 结束语 救救我们的孩子 284 附录一 我看到很多中国学生被浪费了,真可惜——与微软公司副总裁李开复的对话 288 附录二 改变我们的教育文化 ——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副院长张宏江和沈向洋的对话 291 附录三 听听孩子的呐喊——本书读者与作者的书信摘登 302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起跑线 通过大量事实,可以发现 E学生的第一个秘密:不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智力。 在我们研究的30个“微软小子”中,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聪明过人,他们在后来之所以有超越常人的表现,乃是缘于后天的教育,而非天赋。首先,他们在教育的起点上,就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观念。 此外,我们还有一些富有启示性的新发现。 第一节 E学生 我敢打赌你们都不知道,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拥有许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体研究方面的专家。 ——比尔·盖茨 大厅里灯火通明,气氛热烈。中间位置上,一张长桌横向展开,有20米长,白布覆盖。桌上摆满各种颜色的饮料、水果、葡萄酒、中式和西式的点心。杯影交映,流光溢彩,映照在宾客身上。 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宴会厅的这个晚上,一看就知道是属于年轻人的。宾客个个服饰多彩,头发乱七八糟。笑语中,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文,一会儿一本正经,一会儿插科打诨。如果你想在他们身上寻找相同之处,那就只有一样:他们全都有一张年轻的脸。 此刻,所有人都聚集在大厅东侧,围着两个人。 一人中等身材,线条柔和,目光敏锐,一副标准的华人模样,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虽在盛夏时节,仍是衣衫挺括,系一条印花领带,一丝不苟。看上去,他的举止比年龄更老成,言谈比地位更随意,隐隐带着几分憔悴,还有几分志得意满。 另一人个头不高,大头,短发,圆脸,一身西装,裹着宽肩阔背,不能掩饰从里到外冒出来的那种洒脱无羁。善于观察的人还会注意到他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既沉稳又灵活,似有无限生机和能量若隐若现,含而不露。 这二人,正是李开复和张亚勤。前者将要离开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院长之职,回到美国雷德蒙微软公司总部,就任副总裁。后者即将接替前者之位,成为研究院的新院长。现在,研究院的同事们把他们团团围着,只是为了对一个人说“再见”,对另一个人说“欢迎”。 大约两年前,也即1998年夏天,李开复第一次来到北京组建研究院的时候,口袋里揣着微软公司的雄心勃勃的计划:6年投资8000万美元,寻找到100个最杰出的研究人员。那时候他的身边只有两个人。他们在北京中关村的希格玛大厦落了脚,然后,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来到这里,包括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和博士毕业生。 “我敢打赌你们都不知道,”比尔·盖茨有一天对微软公司的那些高级主管说,“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拥有许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体研究方面的专家。” 这位世界公认的天才显然认定,他在中国发现了另外一群天才。根据研究院的记录,我们可以确定比尔·盖茨是在1999年10月18日确立这个想法的。那一天,李开复率领属下6个研究员,飞越太平洋,来到雷德蒙微软公司总部8号楼,向比尔·盖茨报告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一年间所取得的进展。汇报结束的时候,比尔·盖茨喜不自禁,脱口叫道:“太出色了!” 从那时到今天,聚集在北京微软研究院里的这些年轻人,渐渐让全世界感到惊讶。微软中国研究院已经改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它拥有170个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工程师,还有50个访问学者和大约200个实习生。这样一来,聚集在希格玛大厦第五层里的年轻人已经有400多人。在过去的5年里,他们获得了至少200项国际专利,还在一流的国际会议和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至少800篇论文,其中第4年的论文数量是前3年的总和,第5年的论文数量又接近前4年的总和。如今世界上第一流的5个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每100篇中有5篇是从这个研究院发出去的。这一切都表明,这里有一种巨大的、持续扩张的力量。有一个事实可以帮助我们衡量这些论文的价值:能够被国际图形学大会接受的论文,都代表了全世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最高水平。在过去的5年里,我们国家成百上千的研究人员总计只有一篇论文入选这个大会,而沈向洋小组的10余人则有12篇论文入选。 到了2003年,“微软小子”成为“优秀”的代名词,比尔·盖茨已经习惯于把一些表示强烈赞扬的词语用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这群中国青年身上:“绝妙!”“完美无瑕!”“杰出的人才!”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来自中国的大学校园。 李开复一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他坚信“未来的希望在今日中国的大学院墙里”。在中国工作的两年里,他去了几十所大学,与几万个中国学生见了面。他最著名的格言之一是:“没有什么事情比和学生见面更重要。”有一次他不肯和他的同事们去会见时任中国总理的朱镕基,只是为了和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谈话。他的这种信念不仅属于他个人,这是微软的文化。事实上,比尔·盖茨的最大野心,并不是保持他的世界首富的地位,甚至也不是要让他的公司打败所有竞争者。他的最大野心是把世界上所有最优秀的学生都收归自己帐下。 但是,李开复在中国工作的最后那几个月里,我们在他身上发现了一些新的迹象。此前他着迷于“追寻天才”,张口闭口都是中国的“名牌大学”,而现在他常常想:一个普通的孩子怎么才能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当他站在那些大学生面前的时候,总是怀着一种很复杂的情感,有时候“看到这么多双渴求知识、充满希望的眼睛”,犹如缕缕阳光照在心里;有时候“看到中国的学生都被浪费了”,又满腹阴郁,觉得“真是可惜”。有一天他“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那就是给中国的学生们写一封信,将我与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对中国学生的一些忠告写出来”。2000年6月,即他离开中国的两个月前,他把这信发表了出去。他对此信寄予巨大的期待。“只要一百位阅读这封信的同学中有一位从中受益,”他说,“这封信就已经比我所做的任何研究都更有价值。”这表明,他已经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整个教育界。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就像一座大厦,里面容纳了亿万学生,每一个学生在这大厦里都有自己的位置。这座大厦并非我们通常看到的那种形状,它是一个金字塔。 金字塔有五级,学生则有五种类型,分别对应金字塔的五个层次: A级,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心理上强烈反感和抵触,恨不得把课本摔到老师脸上去。 B级,被动型:消极、被动、麻木,在父母、老师的督促和环境的压力下取得进步。 C级,机械型:全身心投入,刻苦用功,头悬梁锥刺股,按部就班地朝着一流的方向努力。 D级,进取型:自信、主动、积极,把必须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持续性地保持一流的成绩。 E级,自主型:拥有D级学生的特征,此外还有:自主、自由、坚忍、快乐。有个性,有激情,有想象力,享受学习而不是完成学习,不以分数衡量成败,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独立的意志,有强烈的兴趣,有一个执着追求的目标。 我们在划分这五级学生的时候,主要考虑的不是学习的成绩,而是学习的态度,同时我们基本上也没有考虑智力的因素。所以这不是分数的金字塔,而是态度的金字塔;不是智力的金字塔,而是非智力的金字塔。是非智力的因素决定了你站在什么位置,而你的位置决定了你能从现在的教育体系中吸收多少真正有用的东西。 P1-P5 序言 你手上的这本书,是它的第8个版本、第42次印刷。过去的出版发行过程,前几次“再版序”中已有交代,不再赘述。这次再版是根据2009年版修订重排,内容没有增删。 本书出版10年来,读者一直给予关注,直到今天还在读,我想是因为它所涉及的教育问题切中了大家的一个焦虑。很多读者告诉我,这本书改变了他们的观念,进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也有很多读者对我说,书里说的都有道理,也令人向往,可是现今社会就是那样,他'flT~有办法让自己做出任何改变。 应当说这两方面的感受都反映了实情。与10年前相比,今天我们国家教育的种种问题依然如故,其中很多甚至更严重了。千千万万家庭每天陷在一种深深的苦恼中:一方面对教育的弊端痛心疾首,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随波逐流。看来,问题与冲破问题的期待和努力总是交织在一起,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中国特色”。 我在书里讲述的人物,10年来仍在不断谱写新的故事。其中,张亚勤现在是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张宏江是金山软件首席执行官,他们正在完成从科学家向企业家的转变。李开复先后出任微软、谷歌这两家跨国公司的全球副总裁,此后又经历了一番别出心裁的创业历程,几天前因突如其来的疾病侵袭,开始了一种全新的人生历练……他们都已人到中年,却仍在持续地、不间断地学习新的知识,领悟新的思想,也因此进入新的境界。这也再次证明了这本书的主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祝大家阅读愉快! 书评(媒体评论) 我认为将对世界商业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从优秀到卓越》,但是将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GOOGLE、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 凌志军先生以诚实的态度让政论诚实地走进公众,影响着那些必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年轻人。我们相信,他业已“尽可能地向读者说了心里想要说的话”,最大限度地保持着诚实的大勇之气。 ——《南风窗》杂志“年度人物奖”颁奖词 这本书不仅会改变很多人对教育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这将由此改变许许多多孩子的命运。 ——丹尼(一个8岁孩子的母亲) 他用一百多个生动的故事以教育观与成功观进行的讨论,引起我许多的共鸣和思索。当然党政军可以引领我们对“成功”二字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朱正琳(书评家) 读完这本书后我特别想有一个孩子,想好好教育他。 ——李峥嵘(《北京晚报》记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