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孟庆枢编著的《东方美的痴情歌者(川端康成)》讲述了川端康成的生平事迹。
1968年12月10日在北欧的美国度——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音乐会堂举行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而这位获奖者就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孟庆枢编著的《东方美的痴情歌者(川端康成)》是历史的丰碑系列之一,《东方美的痴情歌者(川端康成)》讲述了川端康成的生平事迹。
1968年12月lO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在北欧的美丽的国度——瑞典王国的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厅会堂举行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会场庄严、隆重,新闻媒体等待着令人激动的时刻,专注地把镜头对准获奖者……一位清瘦、精神矍铄的东方人款款步人会场。他穿着灰色的和服裙裤,外罩和服外衣。面对雷鸣般的掌声和闪烁不息的镁光灯,他挂着彬彬有礼的微笑,但那饱经沧桑的鬓角、嘴角、眼纹似乎也镌刻着苦涩……他,就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其实,如我国著名作家邓友梅在中日第二届川端康成国际学术研讨会(1994年8月北京)上所说,泰戈尔是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东方文化,使用的并不是他的民族语言,而真正用本民族语言写作而获此殊荣的则是川端康成。可以说川端康成是第一个以本民族语言创作而登上文学的奥林匹亚顶巅的亚洲作家。
人们的目光注视着这位身材矮小的日本人,似乎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这座瑰丽的大厅里。新闻媒体早就称川端康成是位痴情的东方美的歌者。此时此刻,他心潮澎湃,万般思绪涌上心头,自己的人生历程、时代风云,特别是自己苦难的童年……
川端康成(1899—1972)出生于明治32年6月11日日本大阪市北区此花町的一个开业医家庭。
P12-13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
黑格尔说:“无疑,一个时代的杰出个人是特性,一般说来,就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总的精神。”普希金说:“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引人入胜的科学。”
作为21世纪的继往开来者,我们觉得,在知史基础上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胸襟和敏锐的洞察力应是首要的素质要求,而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追寻丰碑人物的思想、风范和足迹,应是知史的捷径。
考虑到现代人时间的宝贵,我们期盼以尽量精短的篇幅容纳尽量丰富的信息,展现尽量宏大的历史画卷和历史规律。为此,我们编撰了这套丛书。
编撰丛书的过程,也是纵览历代风云、把脉伟人心路、吸收历史营养的过程。沉心于书页,我们随处感受着各历史时期制高点上的人物和由伟大人物顺应时势体现、推动历史的人类征服力量。我们随着伟人命运及事业的坎坷与辉煌而悲喜,为他们思想的深邃精湛、行为的大气脱俗而会意感慨、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