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王健、秦书生主编的《科技与社会<STS>研究(2008年第2卷)》创设了科技与社会的历史研究、科技与社会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科技与文化、科技与伦理、科技与创新、STS教育六个栏目。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杨怀中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高度,分析科技文化力的作用与功能;刘大椿站在人类伦理实践发展史的角度,指出现代科技活动所引发和遭遇的诸多伦理问题都是人类伦理实践的必然延伸;吴永忠针对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特殊背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揭示了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特殊含义,分析了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对开展自主创新的制约作用。
科技与社会的历史研究
从SSK科学观的演进看STS的实践化转向
技术进步与唐代河东的科学文化——STS视阈下地方科技史的一个案例研究
STS:从SSK到SEE
欧洲科学技术研究协会(EASST)及其学术研究简评
苏联时期的技术统治论与反技术统治论批判
科技与社会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科学技术观的多元化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理论空间”与社会主义生产力基础的建立
来自科学技术的哲学诉求
从STS视角评鲍德里亚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批判
科技与社会研究的分析框架与经验基础
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ssT解读——兼评“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
解读新卢德主义对新时代的技术特征分析
科技与文化
科技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论科技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中国东北科技史:基本特征与文化意义
多维视野: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当代走向
论技术叙事的文化研究
日本STS研究的文化审视
科技与伦理
科技实践与伦理重建的互动
“以道驭术”——我国先秦时期的技术伦理及其现代意义
两种技术善之间的伦理选择
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
现代技术伦理原则间的冲突与整合
全球性问题的科学技术根源
科技与创新
创新集群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自主创新与科技资源的配置问题
技术转移中的知识流和知识产权分析
创意产业兴起的条件及其思考
基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自主创新困境及消解对策
论《江泽民文选》中的科技创新思想
高新技术长入欠发达地区的几种模式探讨——以云南省为例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STS教育与理工科研究生综合创新力培养
再论STS教育的后现代性
日本STS理论背景下公众理解科学实践活动的发展
STS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
论我国STS教育及其模式建构
工程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