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从闯荡开始,闯荡从现在开始!”本书作者零点董事长、“头脑风暴”主持人袁岳博士呼吁年轻人摆脱“小猫性格”,带着你的梦想与坚持走上创业之路,让年轻人的创业青春自己做主!作者以自身创业的经验来解答与青年人创业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这个社会中的规则你懂吗?创业所必须的要素你具备吗?没钱创业怎么办?你知道我们现在正进入一个快乐工作时代吗?创业路上我们要体验怎样的痛与快乐?不知道从何入手?当下前卫的创业方向:娩出型创业、在知识节点上创业、公益创业……创业管理中的高低球?创业的远景如何看?在你心中是否曾有过创业的萌动?是否如果从未开始却已结束会给你的人生留下遗憾?那么,就请翻开这本书,作者将一个看似艰辛的创业过程以轻松生动的方式娓娓道来,让你的创业梦照进现实!
创业就是这样的一种游戏,反对在那种害死人的封闭场景下把孩子弄成呆板的人以后再去给他们忽悠创业,主张所有的人都要呼吁与创造让青少年闯荡的机会:实践、实习、沟通、尝试,然后我们就能得到一种新品种的创业素养,真的适合创造的人才。
创业从闯荡开始,闯荡从现在开始。
从考夫曼基金会主席卡尔-施拉姆的《创业力》一书中,很容易体会到创业在个人、组织与国家三个层次所焕发的力量。在个人方面,在于挖掘创业动力、培养机会识别能力和及时行动力,其实我们在学习与社会际遇中经常有很多感慨,我们也从榜样中得到很多启发,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不要轻易浪费那些兴奋的感觉,这正是钱唐与潘约翰写的《胆大敢为》一书说到的“被催逼的感受”。其实年轻人那样的感受并不缺乏。而对于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则需要我们扩大见识,透过实习等来认识各种机会的性质与培养自己的职业直觉,还有结交对于我们的思想开发与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点拨作用的良师益友;最后就是行动力,创业是一种行动能量,只有我们在进入创业的流程之后我们才会真正体会到各种实际的需要与存在的问题,我们就会进入一种边学边干的临战状态,将资源向这一流程汇聚,并为解决相关的问题而寻找与培养新的资源,从而逐渐形成事业的样态。经历创业的个人将会在精神面貌、社会阅历与操作技能方面发生重要的质变,而真正重要的变化是对于风险的面对、识别与担当能力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在一个创业者相对集中的群体与地方,人们能感到那种“什么事情都可以搞定”的气概与力场。
而创业企业在转变经济机会与推动创新方面担当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在卡尔-施拉姆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经济的蓬勃交替正是来源于一代一代的创业者将新技术与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入到经济生活中。而且即使那些庞大的商业帝国在美国这样的社会也遭受市场与法律的双重风险,而面对着新崛起企业的挑战,老大企业必须将创业精神引入到企业经营中才能保持其持续的生命力,否则即使象AT&T这样的美国商业偶像企业也完全有可能江湖地位不保。因此,卡尔·施拉姆指出是起步阶段的创业型企业、具有创业精神的大型企业、富有创造力的高校与对于创新具有充分鼓励性的政府构成了创业经济的四个基本角色,而在本质上他认为美国社会的活力正在于它的“创业家资本主义”。在他看来,如果美国对外输出创业机制与思想,就比美国做输出民主这样的事情会更有成效,也更受欢迎,因为经济自由是缔造政治自由的基础。卡尔·施拉姆的上述思想也特别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适度矫正过度重视大型企业并且认可巨型企业“赢家通吃”的社会现象,为创业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适度的制度设计与成长空间。
卡尔·施拉姆对于高校进行适应创业需要的变革多所着墨,他主张学校应该进行高品质的基础教育,同时应该创造让学生有更多的介入实际社会实践与管理事项的机会,他在商学院改革中提出的要让学生着眼于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重视策略问题与风险评估等观点同样也适用于一般的学生创业训练公共课的需要。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我还要特别加上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社会见识、使学生多了解人情世故和增加学生的创业休学制度等设计。施拉姆的书并不象有些书那样是一个一个创业典范的故事,在他提到的创业典范中有很多本身受过的创业教育很有限的老一代创业家,但是很显然的他对于新时代基于技术与管理模式革新的知识型创业家寄予最大的期望,在这样的期望面前,知识更新缓慢、官僚式的创新工作管理流程、纸上谈兵的教育模式、远离实际社会的书本知识对于创业人才的培养与创业气候的营造显然都是不利的了。
在我自己看来,我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就是不顾父母的反对而进入创业的行业,我选择了自己喜好的行当、在万千人们中寻找到很优秀的合作伙伴、并且能够在坚持与专注中为中国研究咨询行业的发展缔造了一些标志性的发展里程碑。正因为创业,所以我自己在这样的过程中成熟,也正因为创业才有了一个生动活泼的零点品牌,也正因为创业才能体会到国家的经济进步以及对于进一步所需要的东西的适当的主张能力。如果说我多少还有点影响力的话,这影响力正来自于我投入创业以及在创业中的得失所共同促成的。
理想的创业环境当然是一切制度与机制都能理想到位的情况下让创业家蓬勃兴起。但是真正的创业家未必这样看,因为任何困难与障碍也都限制了机会被其他人占领,任何不成熟的状况是风险而使得他今天依然还有机会,所以创业者在人格上就该不是一个怨天尤人的人,而是个“冒着经济风险,创立新组织,并利用新技术与新工艺为他们创造价值的个人”——他们在别人怨天尤人的时候观察,在别人说三道四的时候准备,在别人夸夸其谈的时候动手动脚,在别人冷嘲热讽的时候坚持,在别人幸灾乐祸的时候再起,最后才有在别人碌碌无为的时候成功。创业是如此一种力量,经历创业的个人甚至在后来都不相信这居然是自己,拥有生动的创业精神的企业总是能自我超越,而有着良好的创业气氛的社会总是日新月异。难道我们真的有人会拒绝接受与强化这样的创业力么?
P3-5
关于创业很多人说了很多话。说话的没几个是创业的,创业的大半不在那说话。很多创业节目里面有人得了奖,那些人注定了不是创业者,而真正的创业者最重要的特点是行动。其实学问多大与创业之间基本上没啥关系,因为你没读过书但从小闯荡,你会知道某些东西的市场行情,可以看到这里有那里没有的东西,知道这里的一种做法拿到另外一个地方就是新的生意,这个里面起关键作用的是见识。而闯荡多的人,在很多的见识里面渐渐有了一种洞察力,在很快的时间可以大致判断出一个东西被其他人接受的可能性,因为闯荡而吃得开的人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琢磨人,理解人。这是在书本上读不到,在课堂里体会不出来的。其实有一种孩子是工科的大学生,如果你真的好好动手做实验、发明、创造,然后你就拥有了对于某些技术与新产品的洞察力,我们知道很多发明家就能一发不可收地发明东西,也在于他们在技术的领域里行动惯了而形成的一种能力。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是庸人,成不了啥像样的事业,也不敢冒多大的风险,追求最多的就是过日子,他们还把同样的观念灌输给自己的孩子。而闯荡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就是在行动中去寻找自己的机会,琢磨自己可以赖以依靠的发展方法,这个没有人真正能教你,其他有见识的人多少能点拨你一点,但是那也一定是在闯荡中,因为不闯荡的人开口问的问题也是不在状况的。我们只有很少的人会去闯荡,而他们中有我们最可能的创业成功者。其实,我们今天大半的年轻人已经被养得没有了骨气、勇气与豪气,基本上是个小猫性格了,所以他们说的创业的想法多半是梦呓,梦呓+忽悠就是我们现在的所谓创业热。
如果所有的人都是不想闯荡或者不敢闯荡的人也就算了,但是今天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可能会去闯荡的:一是那种冲动之下而去了的,那我要说你冲动就冲动吧,别等冲动都没了,你可就一动也不动了;二是少数混不下去的人,没办法了,只好闯荡了,最后还真闯出来了;三是真的有自己的追求与爱好的,而且还把追求与爱好付诸行动的。我们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不是可行,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以为的机会是不是真的,还不知道会遇到怎么样的困难,而创业是一种场景,行动场景,只有在闯荡里面才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但只要你不去闯荡,你一辈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今天这个社会,做太老实的人出息的机会不大,而你去闯荡了再坏也坏不到哪去,而最缺少的是自己闯荡的勇气,父母鼓励孩子闯荡的胸襟,老师容忍学生闯荡的见识,我们任何一个真爱青少年的人要鼓励他们多去见识社会,在他们见识的过程中关心他们,点拨他们,而不是把他们捂在窝里。闯荡之后那些知道自己不合适闯荡的人就踏实了,那些知道自己适合闯荡的人得其归所了。如果我们真的要孩子成为一个创业家,尤其是发现那些真正适合创业的人,从小就要给他们条件,我们自小就要争取条件,去尝试与接触开放的社会,像理解消费者那样去理解陌生人,像理解员工那样去理解小伙伴,像管理政府关系那样去应付父母与各类长辈。我们把这个社会看成是一个让孩子们去尝试与自我发现的场所,那么我们就不会让孩子成为圈着的宝贝。人们圈着的宝贝很可能是社会的弃儿。
准备,时刻准备着,创业就是这样的一种游戏,我反对在那种害死人的封闭场景下把孩子弄成呆板的人以后再去给他们忽悠创业,我主张所有的人都要呼吁与创造让青少年闯荡的机会:实践、实习、沟通、尝试,然后我们就能得到一种新品种的创业素养,真的适合创造的人才。
创业从闯荡开始,闯荡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