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全书,融古汇今,兼贯博通,析微阐奥。本书前5章系统分析了中医脾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详述了线粒体的产能过程;后4章论述了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产生背景、内涵、相关学术探讨及该理论的重要指导意义。本书遵循中医基础理论,从源到流,由博返约,十分清晰地展现了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的学术理论随时代步伐而不断完善、充实的发展轨迹,对其丰富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精心梳理,并汇编成书,不失为现代中医脾胃学说研究的珍贵资料,并且颇具临床实用与参考价值。
本书共分8章,系统论述了“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从中、西医两方面介绍了脾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中医脾本质的研究,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功能、生理与病理,重点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讨论并阐述了中医脾与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并介绍了该理论的学术探讨和研究展望,为中医“脾”本质研究如何选择切入点和突破点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思路,从而深化和发展了脾胃学说。本书适合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学者以及西医学习中医的学者参考阅读。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有志于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同道们的良师益友。
第1章 脾的解剖结构
第一节 中医论脾的解剖结构 1
第二节 西医论脾的解剖结构 3
第三节 西医论脾的组织结构 5
第四节 中西医论脾的异同点 7
第2章 脾的生理和病理
第一节 中医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3
第二节 中医论脾脏的生理特性 16
第三节 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7
第四节 中医论脾精、气、阴、阳的概念及生理作用 20
第五节 中医论脾的病理 23
第六节 西医论脾的生理功能 24
第3章 中医脾本质的研究
第一节 脾虚证诊断标准及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 29
第二节 脾虚证病理的现代研究 32
第三节 脾虚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治疗研究 38
第四节 不同方药对脾虚证的实验研究 43
第五节 脾主要生理功能的现代研究 45
第六节 中医脾本质研究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47
第4章 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 53
第二节 线粒体与物质的氧化和能量转换 56
第5章 线粒体的生理与病理
第一节 线粒体的遗传半自主性与增殖 69
第二节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74
第三节 线粒体病 78
第6章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
第一节 用现代科学思维解读传统中医理论 92
第二节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提出背景 98
第三节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内涵 105
第7章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及学术探讨
第一节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途径 112
第二节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内容 114
第三节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学术探讨 118
第四节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性 122
第8章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一节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研究的困难 126
第二节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展望 130
第三节 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必要性及展望 136
第四节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45
第9章 “脾—线粒体相关”理论对临床相关疾病治疗的意义及思路
第一节 对临床相关疾病治疗的意义 153
第二节 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的思路 156
参考文献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