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欧阳竟无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徐清祥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学大师》,你绕不开的一座高峰,国学巨匠,百年经典,新眼指路!大师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本书较为系统的介绍了佛学大师欧阳竟无的生平和思想,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之际,欧阳竟无为振兴佛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书搜集了丰富的资料,详细叙述了欧阳竟无家乡佛教文化及其家庭环境变故对其的影响,按时间线索及弘扬佛学等历程,对其佛学观点与研究成果作了全面的评价与探索。

内容推荐

欧阳竟无(1871-1943),名渐,字镜湖,江西宜黄人,杰出学者,佛教思想家。

本书较为系统的介绍了佛学大师欧阳竟无的生平和思想,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之际,欧阳竟无为振兴佛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书搜集了丰富的资料,详细叙述了欧阳竟无家乡佛教文化及其家庭环境变故对其的影响,按时间线索及弘扬佛学等历程,对其佛学观点与研究成果作了全面的评价与探索。

本书评述公允,材料翔实,结构合理,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学术专著。作者善于抓住传主的核心观点展开评述,在研究的深度、广度与系统性上超越了前人。

目录

总序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

英文提要

第1章 宜黄禅窟甲于西江

第2章 阴霾悍鸷之气充于庭

第3章 奔走凄惶托足金陵

第4章 石埭门中居上座

第5章 筚路蓝缕庭深寂寞

第6章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非科学而为今时所必需

第7章 内院隐然为佛学重镇

第8章 竟玄奘未竟之业

第9章 寂灭章无余巨眼远穷千古秘

第10章 居士通外学奔走呼号

第11章 组建院学顿境渐行

第12章 幻空照遍昧巨灵忽晻

第13章 新传未泯鸿篇流衍播千秋

附录一 欧阳渐学术行年简表

附录二 支那内学院一览表

后记

试读章节

江西抚河上游,有宜水、黄水。宜水发源军山,黄水源出黄土岭。吴太平二年(257)建县治于宜水、黄水汇合处,名命宜黄,属临川郡。

宜黄县城风光秀美。城北狮石山(又名狮子口),形如雄狮,高千丈有余,全身裸秃不长一毛,十分无畏庄严。城南卓王山、驻眠宜水之中,山水清越、佳气郁葱。城后凤岗山,绵延数里,山形如水,平而生浪。宜黄二水,作合抱之态,绕城而过。城前百里平原,一马平川。

1871年10月8日,欧阳竟无(名渐)就在这个风光旖旎的县城出生了。 

竟无出生的“世界”,不仅风景秀美、而且佛教有名于世。明人罗仲日:

吾宜之禅窟,甲于西江。宜之右刹三十有六,如曹、黄、石巩其最也。①

罗仲乃宜黄人氏,然所言决非溢美桑梓之词,宜黄佛教确是有名于世。

石巩寺第一代禅师马祖,又号道一,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幼岁依资州唐和尚落发,受具于渝州圆律师。唐开元年间,习禅定于衡岳山(今湖南衡山县内)中,遇怀让禅师。怀让为曹溪弟子,世称南岳大师。怀让知道一法器,问道一:“大德坐禅图甚么?,,道一日:“图作佛。”怀让乃取一砖,在庵前一巨石上磨。道一问:“磨砖作甚么?”怀让日:“磨作镜。”道一曰:“磨砖岂得成镜邪?”怀让日:“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道一日:“如何即是?”师日:“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道一无对。怀让又言:“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①禅宗主顿悟,直指本心。怀让所言,理亦在此。转迷为悟,心悟是关键。若未心悟,此器犹砖而非镜。迷而坐禅,犹磨砖成镜,终不能得。心悟并非排斥修行,只是修行并非习定禅法,而应践履于著衣吃饭的全部日常生活之中;此中修行实为心修。其要求较禅定更上一层。

道一蒙怀让此等开悟,“如饮醍醐”,“心意超然”。厥后侍奉十秋,日益玄奥。怀让门下,入室同参弟子六人:常浩、智达、坦然、神照、严峻、道一。唯道一密受心印。刘轲云:‘‘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士,为无知矣。’’②石头指怀让,大寂为道一谥号。不见道~即为无知,刘轲此言,诚为不诬。道一在肃、代二宗时,居洪州(今江西),大扬怀让禅师之教旨,创洪州宗(又名江西宗)。尔后江西嗣法,布于天下,时号马祖。

马祖在肃宗年间,自建阳佛迹岭(今福建省建阳县内),迁至江西宜黄石巩,结庵岩下③。

马祖结庵处,在今宜黄二都乡二都村西北2公里谷中石山下。

一日,马祖见一猎人逐鹿从庵前过,乃迎面上前。猎人问:“看见鹿过没有?”马祖说:“你是何人?”猎人说:“打猎的。”马祖问:“你明白射箭么?”猎人说:“明白。”马祖问:“你一箭射几个?”答:“一箭射一个。”马祖说:“你不懂射箭。”猎人问:“你这和尚懂射箭吗?”马祖说明白。猎人问一箭射几个?马祖答一箭射一群。猎人说:“彼此都是生命,为何要射他一群?”

P1-2

序言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第一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

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试以梁任公(启超)、章太炎(炳麟)、王静安(国维)、陈寅恪四家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术融会中西的学风。梁任公先生尝评论自己的学术云:“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 (《清代学术概论》)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表现了融合中西的倾向,不过梁氏对西学的了解不够深切而已。梁氏自称“适成为清代思想史之结束人物”,这未免过谦,事实上梁氏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诚如他自己所说“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梁氏虽未能提出自己的学说体系,但其影响是深巨的。他的许多学术史著作今日读之仍能受益。

章太炎先生在《蓟汉微言》中自述思想迁变之迹说:“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乃达大乘深趣……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间,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这是讲他兼明华梵以及西哲之说。有清一代。汉宋之学争论不休,章氏加以评论云:“世故有疏通知远、好为玄谈者,亦有言理密察、实事求是者,及夫主静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亦各从其志尔!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喻以四民各勤其业,瑕衅何为而不息乎?”这是表示,章氏之学已超越了汉学和宋学了。太炎更自赞云:“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谓专志精微,反致陆沉;穷研训诂,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太炎自负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评论云:“其所自述,殆非溢关。”章氏博通华梵及西哲之书,可谓超越前哲,但在哲学上建树亦不甚高,晚岁又回到朴学的道路上了。

王静安先生早年研习西方哲学美学,深造有得,用西方美学的观点考察中国文学,独辟蹊径,达到空前的成就。中年以后,专治经史,对于殷墟甲骨研究深细,发明了“二重证据法”,以出土文物与古代史传相互参证,达到了精确的论断,澄清了殷周史的许多问题。

后记

本书由徐清祥和王国炎共同完成,最后由徐清祥删改定稿。

钱宏老师对本书给予了白始至终的关怀,没有钱师的奖掖、鞭策和教诲,清祥或无缘步入佛学门径。

陈正夫教授、何植靖教授对我有“君臣之礼,父母之恩”:两位导师对我耳提面命的教诲,清祥终生难忘。

最后还要感谢金陵刻经处的戴建平先牛、南京大学的朱维宁先生、江西省方志办的何明栋先乍,他们为收集资料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南昌航院的李华老师为本书写了英文提要,并为誊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在本书重印之际.著名学者、九十余岁的李安先生寄来《<欧阳竞无评传>阅后感》一文,对本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作者择要摘录于下:

1.42页。“祗洹精舍”是僧学堂,居十们受学仅邱唏明、谢无量,比丘则太虚、释仁山等。欧阳渐、梅光羲等则为早就学于杨老居十,并非在“祗洹精舍”。

2.182页。在金陵刻经处研究部及支那内学院筹备处时,在欧阳先生门下受学的只有邱唏明、吕潋、黄树因、徐克明、苏心田、姚妙明、邬爱平、陈铭枢、黄忏华等十余人,而书中所列均为支那内学院成立后之人。徐平轩辑史料以意猜测加注致误。

3.门人四大儒中,不宜有熊十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40:14